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天津,已經消失的16種職業,每一樣都讓人淚奔…

在天津,已經消失的16種職業,每一樣都讓人淚奔…

在這座飛速發展的城市

總有些消失的東西值得我們銘記...

這麼多年過去了

咱大天津也一直在飛速發展著

慢慢的,從人、生活、城市整個都變了樣

物是人非

就連有些裝滿回憶的老職業、老手藝

都消失了...

- 鐘錶維修師傅 -

拯救時光絕對是個技術活,鐘錶師傅拿著個小鑷子將手錶「分屍」,然後又神奇地裝上。雖然修表師傅現在還會出現在一些小街小巷裡,可惜的是,這一行當卻逐漸衰落。

- 剃頭匠 -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在巷子里弄一張椅子就開起了髮廊,剪頭髮只要幾塊錢。那個時候剪頭髮真的就只是剪頭髮,而現在的洗剪吹沒有大幾百還出不來。現在這一類的老式理髮在一些小巷子還是可以找到的。

- 補鍋師傅 -

補鍋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門職業,按鍋的品種來決定工程的不同。有專門補鐵鍋的,有專門補搪瓷器皿的,也有專門補鋁鍋水壺的。

- 捏麵人 -

在過去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捏麵人的手藝人,背著個小木箱,挑著挑擔,現捏現賣。各色面泥、刮子、竹籤、梳子、剪刀這就是老手藝人走江湖捏麵人的全部家當。如今走街串巷捏麵人的挑擔已經很少見...

- 箍筒匠 -

箍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老行當,一張刨凳、一柄斧子、一個扒箍、一把鎚子,在箍桶匠的手中把弄著,便成就了我們生活必需品。

- 打稱匠 -

做秤是個精細活兒。在這「斤斤計較」之間,釘秤匠付出了他的青春與汗水。精工細作,毫釐必究,只為了手藝人的那份承諾。

- 打鐵匠 -

「半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鍊人」,是舊時打鐵匠的真實寫照。一個鐵砧,幾桿鐵鎚,幾把鐵剪,外帶風箱和火爐是打鐵人的基本家當。

- 彈棉花 -

小時候家家戶戶要做被褥都會去找彈棉花的工匠,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一堆棉花被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小時候有新被子蓋也是很幸福的事!

- 修鋼筆 -

舊時的人們崇尚節儉。鋼筆壞了能修則修,修鋼筆大都「立等可取」。當換完筆尖、筆桿和皮膽,一支被損壞的鋼筆就獲得「新生」了。如今計算機的普及和筆業的發達,鋼筆逐漸被代替,修鋼筆就自然地被社會淘汰了。

- 公車售票員 -

小時候覺得售票員阿姨撕票的動作很酷,現在都自助買票了,也就很少見到這樣嬸兒的了~

- 糧店店員 -

以前,每月每家每戶按人頭憑票購買油糧。家裡偶然翻出一兩張糧票會覺得撿到寶貝啦。

- 磨剪子 戧菜刀 -

「磨剪子嘞,戧菜刀噢……」這句吆喝應該許多小夥伴們都聽過吧。記得以前每當這個吆喝聲出現,大人總會把家裡用鈍的剪刀和菜刀請磨刀匠打磨一番。

- 打米花啦 -

「嘭」!一聲脆響,米花四濺。小時候誰沒見過,誰沒吃過?如今老式的爆米花機已越來越難見到,要想吃到正宗的老式爆米花可不是那麼容易了。

- 修雨傘 -

現在家裡有傘壞了,大多也只好扔了買新的。而從前,修傘匠在天津還是一個挺熱門的行當,只是現在卻開始慢慢消失。現在少有修傘師傅,大學裡偶爾還能見到。

- 三輪車夫 -

很多人提起三輪車夫總是想起上海灘,其實咱東北當年也是有不少的,也是咱當年主要的代步工具,現在確實幾乎見不到了……

- 小人書攤售賣員 -

現在雖然還有路邊賣書的,但是只能說和當年類似,那些年多少人一有時間就去小人書攤坐坐,目不轉睛的看著小人書,擺攤的老大爺知道很多孩子買不起,也不生氣更不催促,就在旁邊含笑看著……

「糖堆兒…額~~」

「磨剪子嘞~戧菜刀…」

聽見過這些叫賣聲嗎?

小時候,愛睡懶覺的孩子總是

聽著走街串巷的叫賣聲起床

今天,族妹把時光拉回那個年頭兒

細細地聽聽那些肉嗓子喊的「廣告」

1

賣柿子

吆喝聲:

「喝唻—喝糖罐兒了吧,賽磨盤的—大柿子唻。」

解說詞:

大個兒扁圓的甜柿子,底氣十足的叫賣聲中,決非猴喊業叫的瞎咋呼。「賽磨盤」是詩意的誇張,「喝糖罐兒」卻是恰切的比擬。

2

賣地梨

吆喝聲:

「黑地梨兒呀——好嗑皮兒,多麼好吃呀——買地梨兒呀。」

解說詞:

早年,地梨兒在津西等地被視為荒年飢月的代食品,只是挖取不易。

有心沒本錢的聰明人,下些功夫搜挖黑地梨兒,深入街衢里巷:

可脖子吆喝;同家要錢:一分二分,大把小把。地梨兒清香微甜,水分不大,解饞癮…

3

賣菱角

吆喝聲:

「老烏菱唻—小菱角兒;剛煮熟的—西菱角,掉乾麵兒的老菱角哇。」

解說詞:

西窯窪、塌河淀等若干地名仍帶水韻,早年那地界兒都能長出荷花蓮藕菱角和蒲棒

於是,就湧現出專賣煮熟菱角的小販,走東串西,底氣不足,踅摸著,看是否有孩子們向他靠攏。

「掉乾麵兒的」老菱角,分明融入了兒童的笑語喧嘩。

4

賣脆棗

吆喝聲:

「甜又脆,不返潮,沒核沒澹狼的乾脆棗兒哇。」

解說詞:

脆棗中空去核,經溫火焙烤而成,脆而香甜自不待言,更有烘透滲溢的特別風味。

遊走街頭的小販,喊上兩嗓子、賣上二三斤,幾天的飯錢就有了。老天津零食,坊間就有「沒牙佬,啃脆棗」的戲言謔語。

5

賣蓮蓬

吆喝聲:

「才上河嘔,剛摘得呀—籽兒大又足棒的大蓮蓬啊。」

解說詞:

「種蓮籽,開蓮花呀喂:蓮蓬蓮籽到我家呀—喂…」半個世紀前一首熱門兒歌,呼應了叫賣大蓮蓬的吆喝聲,相得益彰。

津人性情爽直率真;休閑食品也講究鮮嫩味真

6

賣香瓜

吆喝聲:

「黑崩筋兒,羊角脆兒,老頭兒樂呀,旱金墜兒。買香瓜呀—」

解說詞:

一扁擔、兩筐,三五個品種;隨行就市,僅津沽本土孕育而出的這些樣色,也已足令不同口味者,各得其所。

雖然吆喝的是香瓜的「小名」,卻點明了其優點、特色;脆的是又脆又甜。「老頭兒樂」則是面乎兒的…天津叫賣就這麼簡而明。

7

賣椿芽

吆喝聲:

「曲碼菜呀、嘗鮮兒去——開胃祛火。」

「買嫩香椿、吃鮮兒去吧,香椿拌豆腐,還能爆腌兒呀。」

「花椒芽兒,味兒清香,吃幾天兒吧,就一季兒呀。」

解說詞:

過去,春末夏初,人們吃菜不容易。怎麼辦?奔野菜。郊野地邊的「曲碼菜」(學名叫苣蕒菜)也有叫「苦薺菜」的,涼拌、蘸醬,幾乎家家飯桌上常見

嫩香椿身價貴多了,至今仍不被人們輕視…只有在老天津衛街邊有人吆賣這些非主流的小把兒菜。

8

賣黃花魚

吆喝聲:

「約黃花魚呀——蒜瓣兒肉、真鮮亮,剛下船兒呀、剛到的—」

「熬黃魚呀嘗鮮兒去,晚幾天兒就全臭啦,再想吃,過年見啦—」

解說詞:

早年黃花魚也並非奇貨可居,老天津人貼餑餑熬魚的特色吃法,一半多源自此魚,本屬大路貨食材,只是時令性強罷了。

黃花魚味美,誠如小販吆賣措辭:蒜瓣肉——真鮮亮(鮮美),但也不能忽略沽上人家熬魚的技法。

9

賣麵茶

吆喝聲:

(一)「歇歇腿兒、解解乏,燒餅餜子熱麵茶。」

(二)「不用筷子不用勺兒,一喝到底不沾瓢兒。」

解說詞:

倒退百餘年,在天津老城地界兒及其周邊,幾乎隔幾條衚衕就有一個麵茶攤

尤其是春、秋、冬三季,小攤兒熱鬧、生意紅火,不得不說是津門標誌性街景之一。

吆喝是湊熱鬧,因老主顧眾多,沒動靜也照賣不誤,可見麵茶口味多麼適應天津人的胃口。

10

賣包子

吆喝聲:

「葷不葷,素不素,肉皮包子隔一路。隔一路,單一處,肉皮包子甭蘸醋。」

解說詞:

這別具一格的肉皮包子。正因為「格澀」,不常見諸飯鋪餐桌,所以夥計吆喝也就愈發來勁兒,老吃客聞聲趨前,好奇者也不由想探究端底,買幾個嘗嘗。

叫賣、叫賣,你叫幾嗓子、加之貨色贏人,自然常賣、易賣,來買的人們絡繹不絕。

11

賣荸薺

吆喝聲:

「冷吃柿子熱吃梨,不冷不熱吃荸薺。」

「約——大個兒南荸薺。」

解說詞:

荸薺多產於淮南及東南沿海地區,北方種植的很少,但也不影響津門店商、小販擺賣或叫賣荸薺

車載船裝運來的荸薺,尖頂、凹底都帶著灰不啦嘰的湖泥

串街的便東衚衕、西巷道游來躥去,把「荸薺」叫得震天價響,「荸薺」小鮮貨,「必齊大寓意,人心思團聚,總懷有美好祈願。

12

賣甩子

吆喝聲:

「馬尾兒甩子,氣死撣子;又轟蒼蠅,又撣塵土,借點兒仙氣兒吧——買甩子。」

解說詞:

甩子,也叫拂塵,本來就不是凡俗的傢什。小販從作坊里躉來十幾把,城裡城外的吆喝喚賣。

俗語云「人熊貨軟,而拂塵的脫俗超凡反而抬高了賣家的身價,馬尾毛的、犀牛尾毛的,個個要價不菲,卻又不愁買主。

吆喝聲起、吆喝聲落,隨起隨落,總會遇上有倆特講求生活品質的人出來應聲:「多少錢您了?—我來一把。」

叫賣聲漸漸成為你我夢裡的耳語

絲絲入扣的吆喝聲

已經讀不出街頭巷尾的味道

隨著記憶的漸漸模糊

這無妨也是中文化的消失

懷念老天津的請點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族妹工資就漲5毛錢!

幸福生活靠大家!

求贊求廣告!!

「天津族」綜合整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您了還記得哪些消失了的職業或是那些年好聽的叫賣聲?歡迎評論區留言…

HOT

天津人都在看

什麼?快遞不給送貨?5月天津新規來啦!

天津驚現「十字綉」騙局!警方揭秘騙局內幕!

這位老師終於說出了大實話,驚醒了多少人!

天津人警惕!又一平台被曝涉嫌非法集資1.8億

售價3980元,進價80元,很多天津老人都被坑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族 的精彩文章:

只因吃了一口這個,一家四口全進醫院,再次提醒天津人,高發季節慎食!

TAG:天津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