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投入,是最省力的賺錢方式

投入,是最省力的賺錢方式


點上方藍色字體↑ 進入後台


回復 

【開飯】

,送你一句話~




大臉:




認識一個作者,原來是報社的編輯,後來投入到新媒體行業中,原本月收入幾千,後來只是一篇文章,就稿費5000了,再後來,生孩子了,她在家裡自己做起了育兒號,寫育兒心得,月入幾十萬。



李笑來說過一句話:相對來看,寫作最容易成為普通人起步的台階之一。




但一聽寫作,很多人會覺得距離自己太遠了吧——




不知道寫什麼,腦袋空白;文采不好,寫得太爛了;高中寫作文都不滿800字,你說呢?




在後台我們常常收到一些讀者發來的自己的故事,寫得非常感人,觸動了所有編輯,不見得他們文字多麼優美,只是因為那是自己的真實經歷和細緻的感受。




生活有很多痛苦的時刻,而寫作是最低成本的自我療愈的方式。




把你的所思所想所經歷寫下來,是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也是在記錄你的成長軌跡;




長此以往,你的自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等,會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但是怎麼去開始寫作,武老師也許會給你一點靈感。






《武志紅:我是如何寫作的?》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出了十幾本書,就來兜售一下我的寫作訣竅吧。




有很多人說看了我的文章或書籍之後,會淚流滿面,覺得我寫的就是ta所想的。




這裡我要真實地自謙一下,我不覺得我的寫作技巧多高明,也不覺得我是那種天才級的寫手,我的寫作之所以帶來一些影響力,不是寫作技巧的事,而是

直接碰觸了一些真相




真相,就是存在,而最深的存在,就像是潛意識深處的水流一樣。




你要深入其中,就像雙手碰觸到這股水流,這時,你的文字才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認識,現在這個認識又進了一步:




當能用雙手觸摸深層存在的水流時,你能寫小說,寫散文,或其他一些感性的東西;但只有當你跳進這股水流,甚至成為它時,你才能寫詩。



得澄清一下,我說的是真正的詩,像魯米的那種,像海子、李白與蘇軾的那種也算,打油詩都不算,太用邏輯的也不算。




雖然混在心理諮詢界,但實際上心理諮詢大家們也少有人讓我很佩服,例如弗洛伊德老爺子我並不那麼佩服。




不是因為他不厲害,而是因為他還不夠感性。不像藝術家的,畫家、舞蹈家、音樂家和詩人觸達人的存在,當你感受到的時候瞬間會淚如雨下。




說這些,是在表達我對那些能直接碰觸存在的人的景仰,同時這也是我的渴望,也是我寫作時的宗旨。












我是如何寫作的?先來講一個故事吧。




2013年,撒切爾夫人去世後,一家雜誌找到我,請我寫一篇對撒切爾夫人的心理畫像,稿酬據說是他們雜誌的最高標準。




我後來寫了一篇,他們非常非常喜歡,想一直約我寫對各種人物的心理畫像,被我拒絕了。




為什麼?因為我的寫作方式太恐怖了!




在主持廣州日報心理專欄前,我做過幾年的國際新聞編輯,而我一直讀書的範圍涉獵也比較廣,所以算是對鼎鼎大名的「鐵娘子」有所了解,但真要讓我對她寫一篇文章,我對自己的要求是這樣的:




我必須真切地感知到她的存在,並且這份感知要有一種完整感。




為了實現這種感覺,我花了整整

三天時間

,找各種關於撒切爾夫人的資料,最終直到形成了對她的一種完整感知後,才動手寫了這篇

三千字的稿件




雜誌給我的稿酬再高,也遠抵不上我隨便講一場課的收入,連我做諮詢的收入都不及,所以成本太高。







但這還不夠經典,最經典的是,我主持心理專欄時,寫對紅極一時的一位大網紅——鳳姐的分析。




當時,我是花了兩天時間搜集她的各種資料,每天都工作10小時以上,搜集了幾百篇資料。




之所以要這樣找,是因為我一直感覺,我還沒有形成對這個人的完整感覺,我覺得我還不夠了解她,總覺得缺點什麼,而且還是很關鍵的那種信息。




第二天的深夜,我還在投入地找資料時,突然間一個聲音從我心中升起:「夠了!」




這個聲音,表達的不是厭煩和疲累,而是說,足夠了。




並且這個時候,腦海里的各種資料就像一種真實存在之物,它們本來是碎片,突然間很有秩序地形成一個整體,而且是自動的。




同時,我腦海中升起一個畫面:




一個小女孩在爬一堵矮牆,不過一米高,但她摔了下來,這讓她非常受挫;




可她接下來的選擇是,這堵牆有什麼了不起,我接下來要去爬兩米高的牆,讓你看看我多厲害;




可是,她爬牆的本領沒增長,卻挑戰了更高的牆,自然摔得更厲害;




可她接下來的選擇仍是,我才瞧不起你,我爬一個更更高的牆給你看……





這個聲音「夠了」和這個畫面一出來,我就知道,我把握到了本質,而結果也是,那篇文章寫得非常入肉。







這就是我的寫作方式,不知道可不可以稱之為寫作訣竅。如果是,那也是大巧若拙的方式吧。




這種方式,就像是在累積水流一樣。




一個有真正信息的碎片,會帶來一定的感性的水流;




而足夠多的信息碎片,則會積攢很多水流,當水流足夠的時候,就會成為一條流動的溪流,甚至河流,甚至大海。




是溪流,還是河流,還是大海,這源自於投入的時間。




天才也許可以直接跳進大海,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秉持著「一萬小時定率」,就是你要在一個領域內持續投入,多達一萬小時後,你會成為頂級專家。




只不過,這種投入必須是

有效投入




在我看來,就是真的能碰觸到水流的那種投入,浮於表面的努力意義不大。




投入極為關鍵

,在我寫作的過程中,我深深感知到,當水流積攢得非常充沛的時候,寫作真的可以一氣呵成,而且寫完了,回頭一看,會覺得完美,甚至會發現,天啊,這是我寫的嗎?




好像有些句子,我根本就記不住,不是我頭腦和意識想出來的,是流淌出來的。












我最喜歡的自己的一篇文章,是《愛的炮灰——<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這是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賽尼的小說,是一流水準的小說,當時深深地打動了我,我讀了兩遍後,內心有無比飽滿的感覺,然後一氣呵成,寫了一篇三千多字的讀後感,讀完後覺得不用做任何修改。




文章的一開始,也是我極有感覺的一段話:



對於總是在奉獻的羔羊,我們會有意無意地推動它走向這樣一個結局:徹底為自己獻身。否則,便只有我們為它獻身,因為它此前的奉獻是如此之重,我們已無法承擔。




所以,在小說、電影和電視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局面——勇於獻身者,最後的結局常是徹底獻身。




胡賽尼後來承認,這部小說有自傳性質,所以這部小說有了一個好故事必須的品質——

情感的真實。




真實的東西,必然符合邏輯,而你頭腦虛構的東西,假如沒有深入到真實的存在中,就可能沒邏輯,或出現嚴重的邏輯錯誤。




很多影視小說,就有這個問題,情感不真實,而且不符合邏輯。




就我的寫作而言,我可以保證,我寫作中使用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只有當事人的身份信息,會有所修改,因為必須保護當事人。




這曾經給我的寫作帶來極大痛苦。




原來我只是作者,我採訪心理諮詢師和各種人,然後寫文章,不需要考慮保密的事。




但做了心理諮詢師之後,我就必須要考慮對當事人的保護,要遵守保密原則。




這就導致了一個嚴重衝突:寫作中,我會感覺到,有一個故事,放到這個位置,堪稱完美;




可是,這是來訪者的故事,我不能輕易使用,我要換一個其他故事;




但一換這個故事,就不完美了,水流就像是被切斷了,這時我的寫作就會停滯下來,甚至會停很久。




有些文章,乾脆就不寫了。




這花了我相當長時間,才終於獲得一種平衡:能接受換一個不完美的故事。




並且,逐漸地感覺到,和來訪者的深度諮詢,因為深入到了潛意識深處,因為碰觸到了更深的潛意識,那股水流才是更深更根本的,而表面上的故事,可以有所犧牲,並不影響這股水流的流動。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真誠至極的作者,甚至是過於真誠,但常常被人說——

武志紅是一個營銷高手,他很善於煽動人的情緒,獲取公眾關注……




如果認為,這樣是成功的關鍵,那麼也許,你就不能成為專業領域內的頂尖高手。




頂尖高手都是這樣煉出來的——他們不是因為高智商,而是因為直接碰觸了自己所在領域內的存在,或者,那股水流。




回到我自己的寫作上,我的寫作技巧,很多時候顯得有些不堪,但我一直是真實的,因此,我的文字中也像是有一股水流,它的影響力因此而來。




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對你的寫作或其他方面有所啟發。




沒有也沒關係,當做我在真誠吐槽也好。









你可能還喜歡


為成為一個人而讀書——談談我的讀書史


武志紅x奇葩大會: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大多數媽媽的天敵是爸爸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