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元產業」是危險的

「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元產業」是危險的

目前,在傳統高端晶元領域

美歐日韓等國家的壟斷局面一時難以改變

中興晶元事件後,如何解決國內「缺芯」問題,成為國民關注的話題。

目前,在傳統高端晶元領域,美歐日韓等國家的壟斷局面一時難以改變。

伴隨著人工智慧(AI)行業的興起,區別與傳統通用晶元的AI晶元正在成為晶元行業的新賽道,而我國正與傳統晶元大國站在這一賽道的同一起跑線上。

據市場調研公司ReportLinker數據,到2023年,全球AI晶元市場規模將達108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53.6%。

AI晶元良好的市場前景得到了不少投資人的認可。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表示中國在AI晶元上有機會,並已經投資了一、兩家;火山石資本管理合伙人張蘇陽表示「真正的AI晶元能夠產生中短期的高額利潤」。

三種路徑

據周刊君觀察,目前國內AI晶元市場上已出現三種不同的發展路徑。

一種是以寒武紀、地平線、深鑒、比特大陸為代表的創業類公司,一種是以華為、大疆、海康威視為代表的終端廠商,另一種是阿里、百度、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

路徑一

目前寒武紀被公認為國內AI晶元的頭部公司,代表了以滿足AI晶元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路徑。該公司2016年由中科院計算所陳雲霽、陳天石創立,並在2017年8月完成阿里領投的1億美元融資。

寒武紀的人工智慧晶元型號為「DianNao」,目前已衍生出1A,1H等多個型號,大家熟知的華為海思麒麟970晶元就採用寒武紀1A處理器作為其核心人工智慧處理單元。

DianNao不僅是寒武紀的自主架構,而且是自主開發的指令集「DianNaoYu」,寒武紀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此指令集。「只要國產AI指令集立住了,中國主導世界AI產業的機會可能就到來了」,陳天石曾說到。

路徑二

第二種發展路徑以前文所提及的華為海思為代表,其生產AI晶元以滿足自身硬體產品所需為主要目的。

華為海思的成立時間要追溯到19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海思的自由晶元目前已廣泛應用在華為手機及其網路終端及基站產品中。2017年,華為海思已經成為全球排名第 7 的 IC 設計廠商。

2017年華為發布人工智慧晶元麒麟970,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路單元)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台,並將其應用在Mate 10手機中。

以華為為代表的終端廠商在設計晶元時可以在自有產品上實驗並不斷優化迭代,相較於其它晶元類公司,這一優勢可謂不小。

路徑三

第三種發展路徑則是以百度、阿里為代表的根據自身業務發展而進行相關布局的互聯網巨頭髮展模式。

百度「ALL IN AI」的口號已廣為人知,其自研的AI晶元包括DuerOS智慧晶元及XPU。DuerOS智慧晶元搭載了百度自家的DuerOS對話式人工智慧操作系統,可以賦予設備可對話的能力, 比如可以用在智能玩具、藍牙音箱、智能家居等產品上。

2017年8月,百度發布了被稱作XPU的新處理器,XPU的目標是在性能和效率之間實現平衡,並處理多樣化的計算任務。

除了自研外,百度還與華為、ARM、紫光展銳、賽靈思等企業建立了聯盟,並投資了上海漢楓、Lightelligence等公司。

與百度對AI晶元布局更加系統化的路徑不同,阿里更傾向於投資多家初創型公司,並開展自研業務。

日前,阿里達摩院公布其正在研發一款神經網路晶元——Ali-NPU,該晶元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根據規劃,未來該晶元將會更好實現AI智能在商業場景中的運用。此外阿里在這之前還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中天微等晶元公司。

阿里目前掌握的海量商業數據,將成為未來AI晶元訓練的重要數據來源,同時阿里的商業應用場景也為AI晶元的迭代提供難得的市場環境。

與百度、阿里比較起來,騰訊對AI晶元領域的涉足相對較少,僅投資了比特大陸、Barefoot Networks兩家公司。其中,發家於比特幣挖礦機晶元業務的比特大陸,去年底公布了人工智慧品牌SOPHON,並推出了加速計算晶元BM168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14日,馬化騰曾到訪紫光集團控股的新華三集團杭州總部,並了解了紫光集團在晶元發展方面的情況。也許,未來騰訊在晶元方面的布局或有所加力。

挑戰重重

雖然AI晶元的競爭剛剛開始,已有業內人士稱目前國內的AI晶元市場已越來越呈現一片紅海趨勢,在紅海趨勢下,如何打造並維護好國內AI晶元生態也面臨著重重挑戰。

挑戰一,如何避免內耗

有媒體報道,上文提及華為麒麟970晶元採用寒武紀公司技術,是權宜之計,當華為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後,寒武紀很可能被踢出局。

目前,國內晶元產業的分布呈現碎片化趨勢,前十大半導體設計公司年收入佔全行業比例為45.9%,這與美國90%,中國台灣地區80%相比,差距巨大。除此之外,近兩年中國集成電路涉及企業已從2016年的736家,暴增至2017年的1380家。

在AI晶元賽道有限的比賽時間內,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保持錯位發展,如何避免一窩蜂的狀況,是拿下AI晶元之役重要一面。

挑戰二,如何發揮國家力量

晶元行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毫無疑問,尤其在中興晶元事件後,國家在晶元行業發展中到底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也是需要研究的一個方面。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4月22日清華大學CIDEG主辦的2018學術年會上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元產業」是危險的:「這種危險就是由於這個爭論使得這種國家主義更加取得了優勢,就是用更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們的有關產業」。

對此,吳敬璉進一步解釋:「晶元問題其實政府是非常重視的,問題似乎並不在於給錢沒有給錢,三年前建立的半導體晶元基金規模是4000億,像清華大學紫光一個收購動作也是想在晶元發展上建立豐功偉績的,但是效果並不好,有許多深層問題需要進行討論。」

挑戰三,如何打造比較優勢

如今,晶元巨頭英偉達、英特爾已將其大部分晶元製造專業技術轉移到了AI等新興領域,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也都在基於各自業務發展的需要,發展自主AI晶元。

雖然目前國內國外處在AI晶元發展的同一起跑線上,但是在全球化分工體系下,未來每一個單一國家或企業不可能完全掌控AI晶元發展的全部技術,如何找到符合我國AI晶元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並深度參與到全球晶元產業鏈的分工合作中,將是擺在AI晶元從業者面前的問題。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韓忠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甘肅並不是你們說的那樣」 哪兒來的底氣?
七成藍綠空間辟有通風廊道 雄安構建全新生態格局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