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姓氏 | 仇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

姓氏 | 仇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

原標題:姓氏 | 仇姓起源及其文化故事


仇姓是中國人的姓氏之一。「仇」字作為姓氏時與「球」同音(普通話拼音:qiú,甘肅宕昌縣境內讀qi)。據2013年數據,仇姓全國排名232位。

姓氏來源

1、出自九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候(一說為九吾氏)。


夏代時,九吾氏為諸侯,商代為九侯國,取代夏時的部落。商朝末年,紂王殺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以國名加「人」字偏旁為仇氏,世代相傳至今。

另外,傳說大禹後裔子孫有九人偕同入閩,居於大詔(今福建詔安),歿後為神,人稱其為九侯,分別葬於詔安縣東北的九座連烽之山上,因稱九侯山。其後裔子孫稱九侯氏,後省文簡化分衍為單字姓九氏、侯氏,九氏後有加「人」字偏旁為仇氏者,世代相傳至今。今福建地區的仇氏、部分侯氏,人丁興旺,據說就是如此而來。


2、出自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侯氏部落,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典籍《魏書》記載,南北朝北魏時期,有中山縣人侯洛齊,本為侯氏,後為仇氏族人所收養,遂改為仇氏。


在北魏太武拓跋燾執政時期,仇洛齊以率軍平定涼州功高,拜為內都大官,其後裔漸成望族,世代稱仇氏至今,成為中原仇氏一支,望出平陽郡(今山西臨汾)。


3、出自子姓,為春秋時宋國大夫仇牧之後。


據《元和姓纂》載,仇牧為在蒙澤(在今河南省商丘東北)被殺的宋緡公報仇而討伐南宮萬。南宮萬在自家宅門外與仇牧展開一場惡鬥,仇牧被南宮萬摔死。仇牧的後代便以他的名字仇為姓,稱仇氏。此支仇氏望出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子姓仇氏後有改為裘氏、求氏者,故子姓仇氏、裘氏、求氏系一家人。


4、出自前仇池國。


東漢建安年間,氐族人楊騰率領部眾遷至仇池山(今甘肅西和縣城南四十五公里處)定居下來。在三國時期,楊騰曾聯合涼州馬超、韓遂、楊秋和佔據今甘肅一帶的興國氐王阿貴匯合共同反抗曹魏國的曹操。後因戰敗率少數將領投奔蜀漢國的劉備,其餘部眾被曹操遷至扶風、天水一帶。


在西晉文帝司馬昭執政時期,氐族人楊飛龍接受西晉王的封號,以假征西將軍名義,率部落「還居略陽」。楊飛龍以外甥令狐茂搜為養子。到了晉惠帝司馬衷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楊茂搜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西北氐族部眾擁戴其稱王,始建前仇池國,稱仇池公,其轄地有武都、陰平二郡。

到了東晉元帝司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前仇池國分裂,楊茂搜長子楊難敵繼位,號左賢王,屯下辨。其弟楊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今甘肅徽縣),今隴南地區大部都在其控制範圍之內。其後兄弟內鬥,國力日弱。在晉簡文帝司馬昱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前秦國皇帝苻堅遣將楊安攻仇池,城破之後,將氐族人遷徙到關中一帶。至此,前仇池國曆楊茂搜、楊難敵、楊毅、楊初、楊國、楊俊、楊世、楊統、楊纂共九代君王而滅亡。


5、出自南北朝的後仇池國。


前秦政權滅亡後,苻堅的女婿楊定率部眾返回隴右地區,於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一年(前秦苻丕太安元年,西秦乞伏國仁建義元年,公元385年)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招納氐族、漢族之民自立。四年後,楊定佔領了天水、略陽、隴城、翼城等地,自號隴西王。後與西秦政權的乞伏乾歸爭戰,失敗被殺。到其堂弟楊盛繼位時,轄區只有武都、陰平兩處城池,不久領土又擴張至漢中、祁山。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後仇池國為北魏太武拓跋燾擊敗,至此,後仇池國曆武王楊定、孝昭王楊玄、惠文王楊盛、仇池王楊保宗、大秦王楊難當、仇池王楊建義、仇池王楊保熾共七代君王而滅亡。


前、後仇池國滅亡後,楊茂搜的後人又相繼建立了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北周靜帝宇文衍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陰平國王楊法琛因積極協助北周王朝的益州總管王謙反抗楊堅,在楊堅建立隋王朝之後,即派大軍滅了陰平國。此後,氐族部眾遂散處各地,逐漸融合於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之中。


在仇池國滅亡之後,有氐族部眾取故國名為漢化姓氏者,即稱仇池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仇氏、池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6、出自達斡爾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達斡爾族墨勒哲哷氏,亦稱莫德爾氏、莫爾哲勒氏,世居松花江與黑龍江流域、巴林(今黑龍江伯力、白石(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阿穆達(今黑龍江哈爾濱山彥倭和)等地,清朝中期歸列於滿洲索倫部,史稱新滿洲部族。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Moljere Hala,漢字義「以刀復仇」。


清中葉以後,達斡爾族、滿族墨勒哲哷氏多改漢字姓為仇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部分得姓始祖

仇牧。仇姓是3000年前宋國大夫仇牧的後裔。仇姓的始祖仇牧,是宋國國君宋哀公的裔孫,宋哀公第九子吾的長孫。《左傳》介紹說,仇牧是春秋時期宋泯公的大夫,後來南宮萬(後人訛傳為宋萬)要殺泯公,他急忙前往救主,可惜已遲,泯公已被南宮萬殺了。在宮門正遇南宮萬,手持長劍,口出叱聲,撲殺那個弒君的國賊,可惜寡不敵眾,終遭殺害。仇牧被殺後,他的兒子仇仲逃到宋國的附庸國蕭國,當時的蕭國國君大心留他當大夫,仇仲婉言推辭,過上隱居的生活,其後子子孫孫都姓仇氏。所以中國姓仇的人,起源於河南,然後才逐漸繁衍到全國各地。仇牧是中國忠義傳統的最佳楷模。


有一種說法仇牧系出九吾氏,夏諸侯在商為九國,紂殺九侯,其後為仇氏。

郡望堂號

  •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與《姓氏考略》都有記載:仇氏望出南陽郡,戰國時平陽郡。在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南陽郡:秦代始置。漢承秦制,仍設南陽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郡治宛,下轄三十六縣。東漢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現出經濟、文化大都會的面貌。


平陽郡:三國時魏分河東郡置治所在平陽,相當於今天的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

  • 堂號

方正堂、德化堂:兩堂號均源自東漢仇覽為蒲亭長,用德來感化人。亭民陳元的母親告兒子不孝,仇覽親自跑到陳家教育陳元,終使陳元變成孝子。朝廷征仇覽做方正。


南陽堂:仇氏對聯「系承仇牧;望出南陽」指代就是此堂號。

遷徙分布

宋朝時期,仇姓大約有4萬1千人,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於陝西、山東、河南、甘肅、四川,這五省仇姓約佔仇姓總人口的88%。其次分布於江西、浙江等地。陝西為仇姓第一大省,約佔仇姓總人口的21%。

明朝時期,仇姓大約有8萬8千人,約佔全國人口0.0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五十位以後。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甘肅、山東、山西、浙江,這四省仇姓約佔仇姓總人口的89%。甘肅為仇姓第一大省,約佔仇姓總人口的四成。


當代仇姓的人口大約有29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3%,為第二百五十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仇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山東、浙江、湖南、內蒙古、四川,這六省區的仇姓大約佔仇姓總人口的64%,其次分布於上海、甘肅、天津、貴州I、山西、河北等地。江蘇居住了仇姓總人口的31%,為仇姓第一大省。仇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蘇滬皖、浙江大部、江西北部、湘鄂桂瓊大部、貴州、雲川渝大部、青海東部、新疆西北、甘肅南部、寧夏、陝西西段、內蒙古中西部和東部、黑吉遼、河北東北,仇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以上,最高可達0.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41%,居住了大約82%的仇姓人群。

家族名人

仇覽:漢桓帝延熹年間河南考城人,字季智,高節懿行,備受後世景仰。他當蒲亭長時,村中有一人叫陳元,獨自與母親同住。一曰,這位母親來見仇覽,控告她的兒子陳元不孝,仇覽卻很驚訝的說:「我不久前才經過你們家,看到陳元把房子整理得很整齊,田地也能按時耕耘,想必是個勤奮的人,我覺得他不會是惡人,一定是因為沒有人教育他!你守寡又辛苦的撫養他,現在年老了,正是要依靠兒子,何必為一時的爭吵憤怒,而陷你的兒子為不孝之人呢?」陳元的母親聽了,感動得淚流滿面而回去。不久,仇覽親自到陳元家,與其母子一起吃飯,告訴陳元如何行孝,並說明孝順而感得的福報,及不孝的過失。陳元後來竟然成為一個孝子。


仇台:東漢人,篤於仁信。人多歸附,居於東海之濱,以「百家濟海」之故,建國號百濟,遂為百濟國王,一度為東邑強國。


仇博:字彥文,宋代新安人。他聰穎博學,13歲時作的《至樂堂記》,得到文壇領袖蘇軾的稱讚,嘆曰「後生可畏」。


仇遠:元代儒學教授、詩人、詞人。字仁近(1247-1328以後),號近村,又號山村(或山村民)。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著有詩集《金淵集》、詩文集《山村遺集》等,與白斑齊名。


仇成:(1324年-1388年),元末明初含山縣銅閘鎮人,1355年投奔駐軍和州的朱元璋,曾參與攻克採石、太平,又隨大將徐達攻克江蘇的溧水、溧陽,每次作戰都勇冠三軍,隨後多年參戰,屢次陞官,功勞顯著,祿五百石。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為皖國公,謚「庄襄」,賜葬鐘山。


仇英:明朝著名畫家,字實父,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省)人。提起「仇十洲」(仇英)的大名,只要對國畫略有涉及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的。他是中國畫壇上的「明代四大家」之一,善於臨摹宋、元名筆。其筆下的人物、鳥獸、山水、樓觀、旗輦、車容之類,無一不秀雅鮮麗。他畫的仕女,神采生動,被譽為明時工筆之傑。因此,數百年來仇十洲的每一幅作品,人們幾乎都奉為瑰寶,爭相收藏。


仇養蒙:明代孝子,富平人。萬曆間歲歉,以粟奉親,與妻糟糠。年八十,猶指親墓灑泣如孺子。

仇時濟:明代宿州吏目,長治人。五世同居,歡染無間。嘗與弟時茂作《仇家范》,以為世守。


仇維禎:(1577—1652年),字庸足,明朝天啟、崇禎年間,先後任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四部尚書,為官二十餘載,因不屈服於權奸魏忠賢一黨,被派往薊北駐守邊疆,領北京兵部大司馬銜。在帶兵期間,天災無收,民不聊生,軍不足餉,仇尚書散盡財資施捨糧米。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仇維貞聞訊後,棄官攜印回鄉務農。順治九年十二月,仇尚書年老病危,自知將不久於人世。召集子孫立下遺囑:「吾為官二十餘年,資財散盡,囊空如洗,唯存聖書滿箱。望爾等熟讀聖書,忠義莫忘,此乃維禎一生之念。」他隨即喘息片刻後又曰:「一生愚忠,不事二朝。清人入關,我朝亡故,我仇氏子孫,忠義為先,打馬回頭,定不做滿官。為告子孫後代,石馬回頭為鑒。」是年十二月十二日,仇尚書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六歲。


仇兆鰲:清代名士,字滄柱,自號章溪老叟。《杜詩詳註》是他以二十多年的時間編著成的書,他對這部書,用力甚勤。其網羅之廣,引證之博,幾乎包括了他以前的一切著作,是一部具有集注集評性質的鴻篇巨製。


仇鰲:1879年-1970年,湖南湘陰縣(今湖南汨羅古培鎮)人。同盟會會員,曾任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參事室主任。1949年,與程潛、陳明仁、唐生智一起領導湖南和平起義,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及民革中央委員。有著作《半肺老人吟草》。


仇亮:1879年-1915年,湖南湘陰縣(今湖南汨羅城郊鄉)人。同盟會員,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烈士,辛亥革命時,領導山西新軍起義,親率革命軍圍攻巡撫衙門,擊斃山西巡撫陸鍾琦,眾人推仇亮為山西都督,執意不就,讓與閻錫山。後,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予陸軍少將銜。


仇樹勇:1986年生,字行之,號北海居士,山東濱州人。曾就讀于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1年參加工作,現為濱州詩詞學會會員。


仇和:男,漢族,1957年01月生,江蘇濱海人。1977年08月入黨,1982年01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曾任雲南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


來源:綜合網路


聲明:非常感謝原作者的分享!如原作者見到後認為不妥,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艮謙齋 的精彩文章:

TAG:艮謙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