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媒:在咖啡店看中國南方人北方人

英媒:在咖啡店看中國南方人北方人

英國《獨立報》4月25日文章,原題:科學家表示,中國人在咖啡店的行為取決於其祖先種植何種作物 一份發表在《科學進展》的新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咖啡店內的行為讓科學家發現中國社會存在的一種重要區別:南方、北方種植水稻和小麥的區別帶來兩地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來自美中兩國高校的研究人員在中國各地的咖啡店開展了調研,以評估不同人口的祖先活動習慣是否繼續存在於當今社會。他們發現,在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南方地區,人們更重視社會交往且個人主義傾向不太明顯;而北方地區的民眾更有可能選擇「單幹」。水稻種植要求農民相互合作以照顧其稻田,但種植小麥往往能夠獨立完成耕種過程。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強調稱,這些行為仍然在喝星巴克咖啡的城市居民中得以顯現,儘管他們已經徹底不從事農業種植活動。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們觀察人們在中國5個城市的星巴克咖啡店內的行為。在被觀察的9000人中,那些來自種植水稻區域的顧客「獨坐獨飲」的可能性更小。接下來,他們故意移動椅子並使它們「阻擋」走道。研究人員發現,來自種植小麥地區的顧客主動移動椅子而非從椅子中「擠過去」的可能性是種植水稻地區顧客的3倍。參與研究的學者塔爾海爾姆說,「這暗示中國的農業遺產仍然在當代持續影響人們的行為,在那些已遠離農業,生活在現代城市且到星巴克消費的人群中亦不例外。」

該研究對有關中國當代文化的理論(中國現代社會分化主要是城鄉分化)發起挑戰。該團隊認為中國的主要文化分化或許可以進一步追溯至千百年來主導不同地區的作物種植習俗。該理論還有悖於如今盛行的文化「現代化理論」,該理論認為隨著世界各國變得富裕和城市化,處在相關文化中的人都將變得更傾向於自由主義且更西方化。

上海和香港等南方城市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但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認為當地種植水稻的過去使其當代居民不那麼傾向於個人主義。

塔爾海爾姆教授正在印度開展類似實驗。他認為在其他現代社會中也有可能發現類似歷史分化,「在解釋人們的日常行為時,他們的種植作物遺產似乎比GDP更重要。」(作者約什·加巴蒂斯,王會聰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 的精彩文章:

「最美情侶」為流浪貓尋找主人,靠賣咖啡維持生計
43歲鍾麗緹兩月不吃糖類食物 不喝酒 不喝咖啡 只因要做此事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