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短短二十天之內,武后就完成了四項意義重大的舉措

在短短二十天之內,武后就完成了四項意義重大的舉措

高宗留下的那道遺詔是耐人尋味的。除了一些政治上的慣用說辭之外,詔書中最值得人們關注的就是最後一句——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嗣皇帝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的,應該聽取天后的意見。這一方面固然是授權,可同時也對武后形成了雙重限制:一,普通的行政權仍然在李哲和宰相手中,只有特殊的軍國大事,武后才有發言權;二,只有當李哲碰到難以定奪的軍國大事時,武后才有最終裁決權。面對這份授權與限制並存的遺詔,武后的心情自然是喜憂參半。不過,宰相裴炎很快就出面替武后打破了這個限制。十二月初七,也就是高宗駕崩的三天之後,裴炎就奏稱:由於太子尚未即位,所以沒有資格發布詔敕,若遇緊急情況,應由天后發布政令,交與中書、門下兩省施行。武后笑了。

如此一來她就大大突破了遺詔的限制,擁有單獨處理政務的權力。十二月十一日,二十八歲的太子李哲正式登基,是為唐中宗;同時尊天后為皇太后。李哲雖然在名義上成了皇帝,可仍然處於服喪期間,因此朝政大權自然還是掌握在武后手中。然而,按照遺詔以日易月的規定,民間服喪一月,李哲只須服喪一天,所以,最遲在新年到來之際,武后就必須歸政於皇帝。除非武后真有還政於君的心思,否則她就必須在這短短二十天的時間裡,利用手中短暫的過渡性權力,全面控制局勢,以便在新君李哲脫下喪服之後,仍然能夠把帝國的最高權柄牢牢抓在自己手裡!時間異常緊迫,可武后還是以一副胸有成竹、舉重若輕的姿態,不慌不忙地出手了。

在短短二十天之間,武后一共完成了四項意義重大的政治舉措:第一,安撫李唐宗室。十二月十七日,武后下令,將李唐宗室中一批德尊望重的親王加封為一品大員:高祖諸子韓王李元嘉為太尉,霍王李元軌為司徒,舒王李元名為司空,滕王李元嬰為開府儀同三司,魯王李靈夔為太子太師;另封太宗諸子越王李貞為太子太傅,紀王李慎為太子太保。此舉有效地安撫並拉攏了李唐皇族的大部分重要成員,讓他們成了武后臨朝的利益共享者,從而徹底麻痹了他們的心志,讓他們不但對隨後的廢黜中宗之舉視若無睹,而且對即將降臨他們頭上的滅頂之災也毫無察覺。

第二,調整宰相班子。首先,把資深望重的老臣劉仁軌提升為從二品的左僕射,藉此籠絡其心;而在外示尊崇的同時,又任命他為西京留守,實際上就是把他閑置在長安,讓他無法插手東都的政務。其次,將不久前提拔上來的幾個新宰相轉正,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改成同中書門下三品。最後,同意裴炎的要求,把他從門下省的侍中調任中書省的中書令,同時對宰相制度進行了一次配套改革,將政事堂從門下省遷到了中書省。這項改革看似不經意,實際上卻是唐朝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眾所周知,從貞觀時代開始,唐朝的宰相制度就實行三省合議制,亦即中書省起草政令、門下省審核駁議、尚書省頒布施行。

也就是說,唐朝所實行的是一種集體宰相制。然而就是從這次改革之後,門下省的駁議之權就被大大削弱了,掌握出旨權的中書省取得了一種獨尊地位,原本屬於三省宰相聯席會議的政事堂,逐漸變成了中書令一人獨大的一言堂,裴炎成了唯我獨尊的首席宰相,不但每次會議都由他主持,而且各台省官員要進入政事堂也必須經過他的批准。從此,唐朝三省合議的集體宰相制就名存實亡了。裴炎通過這次改革獨攬了相權,這無疑是他前不久出面替武后打破權力限制的回報。說白了,這就是裴炎和武后之間的一場政治交易。而這筆政治買賣對武后來說顯然是非常合算的,因為三省合議的宰相制度不僅是對相權的分化和制衡,同時也是對君權的監督和制約,如今武后借裴炎之手削弱了門下省的駁議之權,這自然為她日後暢通無阻地行使最高權力打開了方便之門。

第三,控制禁軍。高宗去世前,在武后苦心經營的權力之網中,軍隊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武后當然知道,倘若沒有軍隊的擁戴,任何執政者的地位都將是不穩固的。所以這一次,武后特意提拔了兩名將領,讓他們分別掌管左右羽林軍。這兩個人就是程務挺和張虔勖。當初裴炎為了排擠裴行儉,就把平定東突厥的功勞歸給了他們。而這一次,武后又讓他們掌管了禁軍,程、張二將無不對此感恩戴德,從此成為武后的鐵杆擁躉。正所謂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在武后接下來廢黜中宗的行動中,程務挺和張虔勖的禁軍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鎮撫地方。弘道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中宗李哲即將除喪的最後日子,武后派遣了四名心腹將領:王果、令狐智通、楊玄儉和郭齊宗,分別前往并州,今山西太原市、益州,今四川成都市、荊州,今湖北江陵縣、揚州,今江蘇揚州市,與當地的府司共同鎮守。這四大都督府是唐朝地方上的軍事和經濟重鎮,其中,并州是李唐的龍興之地,又是防禦東突厥的橋頭堡,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益州素稱天府之國,歷來享有沃野千里民殷國富的盛譽,是唐朝中央財政的主要來源之一。

荊州是中南地區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四通八達,戰略地位十分突出,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揚州富甲天下,是唐代最大的經濟都會,也是有唐一代最重要的賦稅來源地,與益州正相頡頏,被時人稱為揚一益二。在權力過渡的敏感時期,武后以心腹將領出鎮這些重地,足見她在政治上的深謀遠慮。此舉具有雙重作用:從積極意義上講,是為了防止地方叛亂;從消極意義上講,即便武后在朝廷的權力鬥爭中失勢,她也還有許多後路可退。所以,武后的這最後一著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萬全之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被皇帝職業耽誤的那些人才,你知道幾個?
你真的了解歷史上的古城?最著名的五個城市,你喜歡哪個?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