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漢字能強基 習書法可固本——我對漢字書法的認知與思考
一、當前,全國都在宣傳「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教育部更是進一步強調學校要開設書法課,顯然這對弘揚中國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大有好處!
個人之見:字如其人,學無止境。
1、寫好中國字,紮好文化根;
修好文明道,做好中國人!
2、身為中國人,會說中國話,會寫中國字,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也是需要終生學 習、世代相傳之事。因此,除了學校開設書法課,還必須加上第一要素「家庭熏陶」和後期延續「社會影響」兩個方面。唯有三者結合、齊抓共管,才能真正步入「字如其人」之境界!
二、書法,本稱「書道」。東晉女書法家衛鑠(公元272-349,即衛夫人)在其《筆陣圖》中曾明示「每造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個人之見:依法守道,日異其能。
1、書,除指書籍、經籍、信函之外,還指「寫字」「書寫」「字體」等義。書寫二字也常常連用。無論是書,還是寫,自古以來都大有講究,如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行次、章法)等等,皆非一日之功也!
2、法,除法律、條令、決定等義之外,還有方式、方法;標準、模範;仿效,效法等內容。學習書法並有一定成就者,都深知法帖開蒙、理論指導、廣覽博識、見賢思齊的重要性!
三、所謂「家」,其中一義為: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如……專家,畫家,科學家等等。
個人之見:抄錄起步,創作拾級。
1、欲掌握某種專門學識,必須知道讀書,懂得消化,明白其理,弘揚其神。當今,拜在××名下之人甚多,能繼承者有限,能青出於藍者更少!而評論文章多千篇一律,鮮有灼見!
2、當今還有些大家,至今依然是唐詩宋詞、名言警句的抄錄家。即使參加大賽或重大活動,乃至出版作品集等,真正屬於個人創作的東西實在是屈指可數。
3、作為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貴在熟悉傳統,加強三養(學、修、涵),不圖虛名,積極向上,力求做到「真具才學,善用筆墨,美至可觀。」
四、適應新時代,迎接新使命,開啟新探求,樂有新奉獻。
個人之見:老驥伏櫪,樂在其中。
1、對漢字的認知不可「人云亦云」。漢字從古至今,所有文獻均稱為「漢字」!《現代漢語詞典》雖收入了「方塊字」這一詞條,但其釋義為:「指漢字,因為每個漢字一般佔一個方形面積。」顯然,面積不等於體積!其次,經對多部字/詞典所收之「方形字」統計後,發現它們僅占漢字總量的0.24% ~ 0.35%!如表所示——
2、在對傳統的「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的歷史功績肯定之同時,總感覺它們與孟子「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哲理不相符合。於是,我們先後申辦了「方圓米字格」和「方圓田字格」兩項國家外觀設計專利,並在部分院校和社區推廣,效果極好!圖示如下——
3、對至今依然廣泛傳承的「永字八法」,若從分類學角度看,長撇、短撇作為二法顯然欠當!於是,我們通過「減撇加折」,正式提出了「新永字八法」!
4、早年學習國語和書法時,略識一些簡化字和異寫字。近年通過選編《字林》大典上下卷時發現,簡化和異寫古已多見,遂逐一列表附於其後。如「網、從」,甲骨文有之;「療」的楷書,唐代女書法家吳彩鸞早已簡化了。有關繁、簡之別,音義之異,也都在書口有所顯示。
此外,不知為何在所有的門旁字中,唯獨將「開、關」二字的門給拆除了?請看古代的開關二字:
5、推出了書法教學新的理念與方式:
①漢字書法之所有筆畫都起始於點,繼而形成線、面和體,足見漢字的結構既有哲學理性,也有幾何因素。
②漢字的偏旁部首可以有機地形成「組合教學」,既能提高教學效果,也可避免單一分離之弊。
③漢字法書,名家眾多。同一個字,可能寫法不同。我們最近出版的《歐顏柳楷研學新徑》,幾經努力,終於使三者同一個字的對照率達到98.1%!其次,每節均有編者之「感言」或「三言兩語話探求」,以便交流。
④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在北京語言大學為留學生講授中國書法六年,總結出了「講、練、評、改、查、展」六字方針。
⑤在拙作《學詩路上》一書中,收有本人學、研書法的小詩近百首。
附:報刊評論——
個人之見:鼓勵有意,止步無補。
凡與先生交往過的人,都能感到他的純樸、謙和、博學、多才。
凡看過他的書作或展覽的人,都能分享到他的書法特點——
不張揚而力於內功,
不獵奇而長於沉穩,
承傳統而獨創個性,
蓄秀美而洋溢靈動。
2018-4-22


TAG:方圓有道練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