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錐畫沙到底是個啥?

錐畫沙到底是個啥?

大家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拿起樹枝或者隨便的小棍子在土地上或者沙地上寫字,寫出來的效果還不差,往往比自己在紙上寫出來的好看,大家可能沒太在意,在我腦子裡,這個詞從學書以來聽過數遍,師友們常說錐畫沙如何如何,那到底什麼是「錐畫沙」?原來這個問題以前也有人糾結過,不只是我們今人,過去的書法家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請往下看:

有一天,顏真卿問老師張旭,「老師能否告知學生您用筆的道理啊?」

張旭回答.「我的筆法是我老舅陸彥遠傳給我的,我以前學書時雖然用功至深,但得不到很大的進步。後來聽老舅說褚遂良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他說一開始他也沒有領悟,後來他便到江邊上,看見沙灘上無風很安靜,所以就想在上面寫字,於是拿起尖銳的東西在地上花了起來,這時他便看到了筆畫的勁險之狀,明利媚好,這才悟到了「錐畫沙"的高妙之處,使其藏鋒,畫乃沉著,要想讓筆力渾厚,力透紙背才行,此功成之極矣!用筆就得如「錐畫沙!」

圖為沙地所寫「沙」字

關於這一點,沈尹默先生作了充分說明,「以如錐面沙的形容來配合鱗、勒二字的含義(橫鱗豎勒」是指用筆寫橫與豎時的不同感覺,一個如刮魚鱗,一個如勒韁繩。「)來看,就很明白「錐畫沙」是怎樣一種行動,你想在平平的沙面上,用錐尖去劃一下,若是輕輕地划過去,恐怕最易移動的鈔子,當錐子離開時,它就會液回小而伐的槽里,把它填滿,還有什麼痕迹可以形成?當下錐時必然是要深入沙里一些,而且必須不斷地微微動蕩著面下去,使一面兩旁的沙粒穩定下來,才有線條可以看出。這樣的線條是有進出的,不平勻的」。那這種感覺就是書寫時入紙的感覺,運筆的方向、形狀、軌跡都在為協調而運行,看下圖:

「錐畫沙」看圖就很直觀,就是把線條寫進紙裡面,「入紙三分」,而入紙其實只是手段,並非目的,目的恰恰是倒過來的讓線條從紙面上「升起來」,成為立體線條。這和古人刻碑、篆刻的印面同理。下面是朋友近拍於西安碑林的《顏勤禮碑》原碑局部,照片可做印證。刻下去是陰文,但視覺效果是「鼓起來」的點畫,很神奇。這就是「錐畫沙」的用意所在。

圖為篆刻印面

「錐畫沙「的本質實際上是最簡單的立體線條,有人用「三稜柱」舉例也可,不過我覺得還是太複雜了,人更形象說,鼓起來的點畫就有「脊」了,即古人所言「中鋒」。因此,中鋒不應狹義理解為點畫中心的「黑線」,而是點畫之生命力的體現,如同人之「脊」。

舉例王羲之的個字具體,不放大看你永遠不知到王羲之的高明在哪兒,仔細看紅圈部分需慢慢咀嚼體會,書學之路,漫長而無影,不要操之過急,免墜入魔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圖文並茂的書法秀真美!
謝雲逸:學書法,如何打好基本功?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