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部陳寶生:為什麼要全力推行新時代美育工作?

教育部陳寶生:為什麼要全力推行新時代美育工作?

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佔有重要地位。

美育隨著人們的審美活動和藝術的產生而產生,人們的審美活動和藝術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原始人最初的歌唱就是他們的勞動號子。他們的舞蹈、壁畫、雕像等,也往往是原始部落勞動生活的再現,是他們生產實踐的美化形式。在原始社會中,有了原始的審美活動和藝術,也就有對年輕一代的原始審美經驗的傳授。

在奴隸制社會,隨著學校的產生,美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內容。中國西周的學校把「樂」作為「六藝」之一。孔丘認為:「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又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他對於詩和樂的教育是很重視的。在西方,古希臘的斯巴達為了把奴隸主階級的子弟培養成為堅強的戰士,教他們學唱各種讚美歌和戰歌,並把音樂、唱歌、宗教舞蹈跟軍事、體育結合起來。雅典的奴隸主階級為 7~14歲兒童設立弦琴學校,教他們學習音樂、唱歌和朗誦詩篇。古羅馬的修辭學校也教音樂。

美育的目的,都在於鞏固奴隸主的統治。

中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思想便成了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儒家經典成了封建教育的神聖教材。其中《詩》、《樂》也都繼續受到重視。東漢末期創設的鴻都門學,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學藝術的專門學校。宋代曾設有專門的畫學。歐洲中世紀,世俗封建主的騎士教育中有「七技」,其中吟詩是為歌頌領主的功德以示忠心的。僧侶封建主的教會學校中有七藝,其中音樂是適應教會做禮拜和讚美上帝的。

在封建社會裡,美育都是為鞏固封建統治服務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擴大了美育的領域。在小學中設立了音樂、美術、手工等課程。在資產階級上升時期,把藝術用作宣傳啟蒙思想的手段,美育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的學校美育也隨之變成了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工具。

中國自實行近代學制以後,中小學裡也開設了唱歌、圖畫、勞作等課程。1912年,蔡元培任臨時國民政府教育總長時,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彆強調美育的作用。

社會主義社會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育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它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像、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培養高尚情操,提高社會主義覺悟,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怎麼學 的精彩文章:

演員李艾佳去世,古代女神們為什麼能集美貌健康又炫才華?

TAG:美術怎麼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