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起底隕石江湖:慾望、圈套與暴富夢

起底隕石江湖:慾望、圈套與暴富夢




隕石獵人趙志強在庫木塔格沙漠獵隕。圖/由被訪者提供



在蘭花、普洱、藏獒之後,隕石成為了一個最新的江湖。獵隕者深入沙漠,希望比別人更早找到那顆剛剛墜落的隕石。




有人編故事,有人造假,有人發假證,有人「埋雷」,有人掉坑,也有人打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錢的地方更有江湖。


 


——————




陳鵬力最近為他的獵隕團隊增加了裝備——兩輛皮卡和一輛兩輪摩托車,花了9萬元。


 


皮卡是為了裝載更多物資,摩托車的好處就多了——省油,快捷,比走路節省時間,可以大面積搜索,尤其是在山地地形中佔優勢。


 


陳鵬力是新疆獵隕者俱樂部的隊長,共10人的獵隕團隊現在有

兩輛皮卡、四輛越野車、一輛四輪摩托和一輛兩輪摩托

。陳鵬力

每年有120天左右的時間奔波在哈密和羅布泊的獵隕路上


 


3月24日,他的4名隊友前往新疆的托克遜地區獵隕。





冬天獵隕途中。圖/陳鵬力

 


19世紀,隕石獵人就已經作為一種職業存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已經有十幾個專業人士尋找和買賣隕石;20世紀90年代末期,隕石作為商品在交易會和網上出現。至此時,

我國的隕石收藏才剛剛起步,更談不上有專業的隕石獵人


 


2014年,陳鵬力開始真正進入中國隕石圈。

如同眾多圈子一樣,有人在裡面臆想「一石暴富」

,有人以此生存並以此為樂。




獵隕圈子的不斷壯大,

衍生了二道販子和各色鑒定機構


 


這是一片充滿機會、財富和慾望的海洋,有人通過詐騙獲取財富,被圈內人鄙視但依舊「不改初心」,

也有人雖身處旋渦中,卻篤定決心,要為這個圈子正本清源






來自廣州的隕石獵人梁飛的隕石收藏品。圖/郭嘉亮





 


十次獵隕九次空


————————




陳鵬力今年41歲。18歲時,他隨家人從陝西漢中移居新疆。


 


他從事過多種野外工作,還在勝利油田做了幾年的油田採油工人。從前的生活經歷,讓陳鵬力習慣了曠野里無拘無束的孤獨與自由。


 


2012年,陳鵬力在新疆做起了和田玉、戈壁玉生意。兩年後,他開始尋找和買賣隕石。


 


2013年2月15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

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州發生天體墜落事件,給中國的獵隕圈帶來不小的震動,國內的隕石收藏和買賣的熱潮也正是在這之後才真正到來




陳鵬力正是在此時趕上了車。


 


據1985年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出版的《隕石目錄》記載,當時全世界98個國家僅發現或目擊2611塊隕石。到2000年,全世界各國發現或目擊的隕石共3165塊,僅比1985年多了554塊,平均每年新增30多塊。近年來,得益於沙漠和南極地區的獵隕活動,隕石數量在快速增加。






2009年12月30日,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隊員在碎石帶中尋找隕石。圖/新華網






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隊員發現的隕石(畫面中央黑色石塊)。圖/新華網


 


 「十次獵隕九次空」是陳鵬力常說的話。他出門獵隕常常是重車走,空車回來。陳鵬力算了一筆賬,他和隊友們去一趟托克遜地區獵隕,

單趟需要三千元。如果是去羅布泊,就要以萬元起計了


 


好在陳鵬力還做著玉石生意,不然僅靠獵隕,他無法養活一家。他和朋友在烏魯木齊開了一家隕石館,300平方米,上下兩層。他說,

鎮館之寶是一塊橄欖石石鐵隕石,重約80公斤,目前的市場價為200萬元左右


 


陳鵬力稱,

在國內,滿世界尋隕石的專業隕石獵人不超過10個

,大部分隕石愛好者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有一些隕石獵人跟陳鵬力相似,從玩玉石、奇石、觀賞石開始,逐漸進入隕石圈子。廣州的隕石獵人梁飛幾天前從緬甸獵隕歸來,他在廣州市番禺區開了一家隕石玉石化石館,隕石只是其中一部分收益來源。






獵隕者團隊找到的魚尾梁隕石。圖/陳鵬力




「魚尾梁」隕石是陳鵬力的發現之一。2016年12月16日,他在新疆若羌縣附近發現新的隕石散落帶,即隨後被國際命名為「魚尾梁」的隕石。

「魚尾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約為三十元一克

。目前,被全國各地的獵隕者找回的「魚尾梁」已經達到200公斤。


 


第二年,陳鵬力和國內知名隕石獵人趙宇賢發起成立了「獵隕者」俱樂部,加入需繳納1000元的會費,每兩年繳納一次。目前該俱樂部共有10名會員。


 


 獵隕者俱樂部曾經召集過一次獵隕活動。在出發前,有1000多名隕石愛好者前來詢問,但最後到新疆一起參與獵隕的只有9人。


 


找到真隕石是真的難


 


錫盟高速公路一處收費站的探頭曾在2014年11月5日拍到過隕石降落瞬間,次日,離隕石降落最近的烏日根塔拉小鎮駐紮進十幾撥來尋找隕石的人,但最終無人找到。


 


2017年10月4日中秋夜,大理、麗江、保山、香格里拉等多地市民目睹了一次火流星事件。隨後,大批人涌往這些地方尋找隕石。

至今,隕石去向仍是一個謎






2017年中秋夜,雲南多地目擊到火流星。






暗流涌動的隕石市場和初入局的受騙者


 

————————




熱潮到來的最明顯標誌是——

從2013年開始,國內礦業展覽會上開始引入隕石類別

,比如2014年11月的北京國際礦業展覽會上有8個隕石展台。


 


國內知名隕石獵人趙志強參與了此次展會。參展者黃傳艦的展台前來了一位從北京丰台區過來的劉姓農民,他的手裡提著一大袋從拒馬河裡撿到的奇異石頭。他相信自己撿到的就是「隕石」,甚至是一塊稀有的月球「隕石」,因此拿到展會讓現場的專家鑒定。


 


趙志強和他的同行們告訴他,這只是塊河套里的普通石頭,但劉先生還是不相信。離開展覽會時,他從自己帶來的石頭中砸下一些碎片,委託趙志強帶到紫金山天文台進行鑒定。趙志強雖知道這一定不是隕石,但為了說服劉先生,還是善意地答應了。


 


趙志強是軍人出身,曾10次前往羅布泊腹地獵隕,其中6次是負重徒步橫穿。他在2012年與羅布泊野人俱樂部武宗雲等人聯合組建了獵隕團隊,並

深入羅布泊腹地,發現且收集到13塊隕石,獲得了國際隕石協會命名

,也填補了羅布泊地區在國際隕石資料庫的空白。




羅布泊沙漠獵隕熱潮就這樣到來了。






沙塵暴中的羅布泊隕石獵人們。左至右:趙志強、武宗雲、徐春林。

圖/由被訪者提供




這次展覽後的幾個月,趙志強從羅布泊獵隕歸來。他把那些碎片和自己獵到的隕石帶給了徐偉彪。徐偉彪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主任,他當天只看了碎片一眼就說:「這是砂石,不必用機器檢測了。」


 


在隕石圈,一夜暴富的故事激勵著很多人前赴後繼


 


流傳在隕石獵人圈子裡一件最有名的事情是:2000年,在新疆阜康,一名當地居民在戈壁灘上發現一塊重達1000公斤的橄欖石隕石,幾經倒賣,最後出現在美國市場,售價達到每克300美元。該隕石的切片經常出現在世界各種礦物展覽會上。


 


陳鵬力說,隕石獵人圈子裡都知道兩個賣假隕石的騙子,一個山東的,一個山西的。才入圈子的時候,他就花了500元從山西人手上買了一塊假隕石。


 


隕石交易一般都是在網路上進行,買家和賣家之間全靠信任

。截至目前,隕石交易在國內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可遵循。


 


當陳鵬力收到山西賣家郵寄過來的隕石後,拿給新疆的「星」友看,才發現該隕石的黑色表面是用電鍍的。






鐵隕石NWA 859顯示出大氣燒蝕造成的影響。圖/Meteoritekid




陳鵬力第二次受騙上當是為了母親。


 


老人當時患了婦科疾病,但抗拒去大醫院檢查。陳鵬力聽說新疆石河子有一個醫生靠用隕石泡水,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症,他決定碰碰運氣,花了800塊錢,買了隕石回家。母親堅持喝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毫無作用。


 


後來,當陳鵬力開始學習一些隕石科學知識之後,他才知道

「隕石泡水」治病的做法並沒有權威科學依據


 


2017年的郴州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上,陳鵬力拿自己在羅布泊撿到的「魚尾梁」給一個俄羅斯商人看,對方立馬來了興趣,用27克石隕石等量換了他的「魚尾梁」。


 


之後,兩人還在網路上經常聯繫,交流心得,這種因一個共同愛好而形成的一段跨國友誼,可遇而不可求。


 


陳鵬力在展會上也看到有賣假貨的人,但他們只騙得了一些生手,

老的隕石藏家瞟一眼就知道真假

。有一兩家展台賣假貨,外國展商經過時會使勁搖頭……





趙志強用鐵隕石製成的印章。圖/由被訪者提供


 




「別擋住我們的財路。」


 ————————




張寶林在北京天文館工作44年,尋找和研究隕石是他的日常工作,3年前,他從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的位置上退休。


 


上世紀90年代,張寶林外出尋隕,常常一盒紙煙就可以從當地農民手上換回隕石,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張寶林說,收藏隕石的熱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之前一直是暗流涌動,民間獵隕愛好者將其帶出了水面。


 


趙志強坦言

國內的隕石圈子很混亂


 


他粗略估算了一下,他在自己創辦的中國隕石網上處理了

2萬多個求鑒帖,最終只有57塊被確認為隕石

。網站推薦到紫金山天文台檢測並申報國際命名的只有32塊。






被國際隕石學會命名的——羅布泊隕石。

圖/由被訪者提供


 


趙志強表示,在國內有專門的買賣假隕石的組織,編造偽科學文章,常年進行一些洗腦活動,並且在各地有自己的分會。他們經常組織所謂的隕石交流會,開具沒有任何資質的隕石鑒定書,

上當受騙的人不計其數


 


「曾經有一個煤老闆被騙了500萬元,也毫無辦法啊。」趙志強說。因為取證困難,並且買家的資料全掌握在賣家手裡,買家擔心受到人身攻擊,往往不了了之。




據趙志強了解,

甚至一些公共機構也開始為這些假組織背書、站台,並公開售假

。有媒體報道稱,2017年6月,某省科技館舉辦了第一次隕石展,在這次展覽的27塊隕石中,除了一塊2016年隕落在青海省班瑪縣的「班瑪隕石」是真隕石外,其他26塊所謂的「玉樹黑隕」、青海「伊丁隕石」和「黑又亮」隕石等,皆為假隕石。


 


據不完全統計,

青海省假隕石每年的成交額達數百萬元




趙志強創辦的中國隕石網有4萬多名會員,隕石相關的微信群人數超過3000人,QQ群人數超過2000人,他們有著各種訴求——求鑒定的,想學知識的,玩真隕石的,賣隕石的,買隕石的,賺了錢的,以前被騙的,用圖片刷屏來發泄情緒的,甚至是謾罵專家的……





被譽為「嫦娥之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來到趙志強工作室參觀隕石文化作品。

圖/由被訪者提供


 


趙志強將群里的人分門別類,各起各的作用,其中有一個由150多名志願者組成的「

中國隕石打假聯盟

」,每當一個地方出現假隕石買賣或偽科學文章,志願者們就搜集證據向平台投訴,或進行科普。


 


在中國,如果有科學家站出來揭露偽科學和售假行為,基本上都會受到那些所謂隕石組織的謾罵和攻擊

。」趙志強說。


 


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科學家徐偉彪的經歷就是一個典型例子。2017年9月,在崑山舉辦的「國際隕石高峰論壇」上,徐偉彪批評了某省科技館的展假行徑,被《現代快報》報道後,便招來假組織的攻擊。


 


趙志強稱,事實上,售假者採取的報復手段如出一轍,一是利用網路謾罵攻擊抹黑科學家,二是給科學家單位寫黑信告黑狀,控訴對方破壞和打壓「民間隕石」。


 


但他們的最終目只有一個:

閑雜人等少管閑事,別擋住我們的財路





趙志強帶領民間科考隊在內蒙古錫盟獵隕。

圖/由被訪者提供




 


隕石,玩的就是新鮮與稀缺資源


 ————————




一塊隕石到底能值多少錢?徐偉彪在《天外來客隕石》一書中做過詳細的介紹。


 


隕石的類別是決定隕石價格的基礎因素。隕石獵人在獵到隕石後,首先要做的是進行檢測和命名,隕石的命名相當於公民的身份證。

當一塊未檢測隕石獲得官方註冊命名之後,市場價格的升幅為10%到50%


 


「目擊隕石」與「發現隕石」價格差異非常明顯,一般來說是翻倍與減半的關係。風化程度對於價格的影響非常巨大,出類拔萃的新鮮隕石獲得高溢價是理所當然的。


 


也有人選擇去「埋雷」——將舊的隕石預先埋到火流星目擊地,然後假裝是自己新找到的。用圈子裡的話來說,這叫「玩的就是新鮮程度」






羅布泊四大隕石富集區。

圖/由被訪者提供




在目前的國際市場上,

大多數隕石價格在幾美元到幾十美元一克,比較稀少的隕石要價幾百美元一克,火星和月球隕石在幾百到幾千美元一克


 


隕石的來源和文化屬性在隕石交易中也很重要,

一塊物理屬性相同的隕石掉在撒哈拉無人區和掉在紐約富豪院子里的價格肯定會有天壤之別




世界上的大部分隕石,都收藏在美國和歐洲的自然博物館裡,或國際私人隕石收藏家手中。他們積攢的隕石,大多來自曾經的隕石愛好者和專業隕石獵人。






威拉姆特隕石,是在美國俄勒岡發現的一顆鐵-鎳為主的隕石。它是美國最大的隕石,也是世界第六大的隕石。目前展示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圖/Dante Alighieri


 


在廣州番禺,有三個在圈內小有名氣的收藏愛好者,他們被稱為「番禺三少」:江少佳、彭文輕、古英華。


 


他們是很好的朋友,都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七八年前開始進行隕石收藏。與跑國內礦物博覽會的隕石商人不同,他們說,自己收藏的隕石均是從國際市場上買到的,大部分來自美國圖森市場及德國慕尼黑市場。


 


江少佳的藏品里有一件從美國圖森市場購買的91千克的阿根廷鐵隕石,該隕石看起來像一隻卧倒的狗,又像一弓著身子的人,他將其稱為「旺財」,格外珍視。






江少佳收藏的「旺財」是一顆

阿根廷鐵隕石,91公斤, 象形隕石。

圖/郭嘉亮


 


江少佳的本職工作是做地產工程,業餘時間用在隕石收藏上。他說,自己收藏有世界各地100多種稀有隕石,有一些樣品,連紫金山天文台也沒有。他將自己收藏的隕石,進行細緻的分門別類,一一封存。


 


江少佳收藏的隕石几乎不進行交易,主要用來科普和展覽。他們很少談及自己收藏的稀有隕石的價格,用行話來說,這些東西無法用錢衡量,玩的就是稀有性,懂隕石的人自然就懂。






彭文輕

(左)與

江少佳

彭文輕正

在鑒定網友寄給他的「隕石」是否真貨,該石塊並非隕石。

圖/郭嘉亮


 


2015年11月16日,江少佳和彭文輕在廣州文偉中學舉辦了一場隕石科普講座,他們將自己收藏的隕石帶到課堂,讓孩子們在聽完理論後,親手去沙盤中尋找隕石。做科普,是兩人計劃將來主攻的一個主要方向,但由於審批、安保等問題的限制,活動無法持續開展。


 


江少佳在國際市場上做過上百次交易,他說自己從未買到過假隕石,因為在美國賣假隕石會入刑。中國隕石市場之所以假貨橫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造假沒有法律懲罰,被騙了的人不甘心又去騙下一個,由此便陷入了惡性循環。


 


「隕石價值就是按稀有性排序,品種勝於一切,因為假貨橫行,才出現目擊貴(指目擊的隕石價格高),從認知角度,稀有才是王者,求知和探索才是隕石價值取向的原動力!」







趙志強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獵隕。圖/由被訪者提供




趙志強目前的部分精力轉向了利用奇石和隕石進行藝術創作,他利用500顆隕石創作了藝術作品《封神榜》《清明上河圖》。


 


將隕石做成飾品,目前在國內也開始慢慢形成市場。趙志強說,科學與藝術結合,將隕石加入文化內涵,才會顯現它的多重價值——科學、觀賞、收藏和經濟價值——似乎所有被人類賦予意義的東西最後都逃不過這樣的宿命。


 


3月31日晚,獵隕者俱樂部去往托克遜的隊員回到了烏魯木齊,歷時7天,他們一無所獲。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513期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新周刊文創新品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張金平   

排版/張家明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不是每一個城市女孩的奮鬥目標,都是名牌包
90後不想丁克,卻有預感晚育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