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錄 我的閱讀史

記錄 我的閱讀史

除去兒時讀的那些童書,童年時佔據我閱讀時光的就是兒童文學。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當然是那時所有人的摯愛,但我更中意的是溫情中帶有傷感的笑貓日記系列。當時愛的是《小貓出生在秘密山洞》,書中的死亡一直讓我耿耿於懷。《男生日記》是我當時夢寐以求的書,男主角吳緬是那種所有人都會喜歡的男孩子。他和我完全不一樣,我對他抱有一種深深的嚮往,即使知道自己永遠不會是他。還有《假小子戴安》,記得是當時最喜歡的楊紅櫻作品。要說到她的作品對我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讓我愛上了土豆蘸鹽這一吃法(笑)。

兒童文學作家很多,但我認為最特別的一定是鄭淵潔。他的童話,更像是現實的折射。現在回顧,他的作品並不適合兒童閱讀,因為有太多現實陰暗的內容。給我留下心理陰影的一篇《恐怖易位》講述了女老師和男學生突然交換身體的故事,結局更是完美詮釋了「細思極恐」這個詞。記得買的第一本皮皮魯是《魔筷》,是在某年(2008?)的元旦。雖然前幾年將他的書都賣了出去,但依然感謝我的童年他。因為他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五年級,是我閱讀的一個重要節點。就是在這一年,我遇到了一生摯愛的系列書籍《哈利·波特》。它的魔力我無法用語言形容,也是我最cherish的一段閱讀經歷。無論何時,它在我心中的魅力都不止於一個魔法世界與離奇波折的故事。它教會了我太多太多:勇敢,堅持,用心去愛……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九年時光,他們已成為我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人。我知道,每當我感到疲憊的時候,他們總會在那兒等待。就像作者J.K.羅琳在電影完結篇首映禮上所說的——"Whether you come back by page or by the big screen,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home."(無論你是在書本中或銀幕上重溫,霍格沃茨永遠都在這兒 歡迎你回家)謝謝羅琳,用九年時光讓我忘記,自己永遠是麻瓜

到了初中,因為哈利波特,我對外國文學的興趣日益增加。那時正好處於「中二病」時期,因此看了大量的反烏托邦小說:《1984》《美麗新世界》《飢餓遊戲》《分歧者》……而由《飢餓遊戲》開始的這段旅程也開始拓展了我的視野,各類外國小說開始被放入我的書架。

說實話,我的文學閱讀之路是緩慢進行且沒有體系的。縱使已經有過《1984》《失樂園》等先例,文學在我心中還是刻板的印象。直到2014年國慶看了村上春樹的《1Q84》,我才發覺,文學是如此地平易近人。

2015年2月的那個寒假,我終於讀了期待已久的《白夜行》。那天我整晚都在看電子書,甚至半夜都抱著手機,入睡時身體都因為激動而顫抖。之後,我就開始了一年半的日本推理小說閱讀。東野圭吾,綾辻行人,島田莊司,西澤保彥;本格派,社會派,變格派,敘述性詭計……這些都是那時我每時每刻掛在嘴邊的詞。每看到一個出乎意料的詭計和讓人唏噓的動機,我的內心就會被擊中。直到現在都還不時懷念那段時光,因為那是極少數純粹快樂的閱讀時光。在那些推理小說中,除了快樂我沒有得到更多,我始終懷念。

自2016年始,我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活著》《妻妾成群》《黃雀記》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中國人文氣息。李碧華和張愛玲是我尤為喜愛的兩位作家。前者作品奇情妖艷,後者則是繁華蒼涼。但遺憾的是,我系統閱讀中國文學的時間只有一年,這一年也讓我意識到,它或許並不適合我。但若以後有機會,我仍會接觸它們。

比起中國文學,西方文學更是屬於我的類型。之所以熱愛它,是因為它總是充滿哲思化的思考,直指我內心最深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意識流小說,雖然閱讀的過程痛苦,但過後的回味卻是不可比擬的。《情人》《金色眼睛的映像》《黃鳥》《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些由心理描寫推動故事發展的小說自然成了我的最愛。於是乎,這種小說成了我的「舒適區」。我不斷尋找類似的書籍,陷入了一種自我重複。

我開始追尋突破。一直以來我對除文學外的其他類型的書抱有既感興趣又望而卻步的複雜感情。2017年,我終於邁向了全新的道路。上半年我讀了莎士比亞和王爾德的經典戲劇,電影劇本,繪本及藝術科普書。下半年更進化:哲學書,攝影集,紀實文學應有盡有。這種進化一直持續到現在。如今,我閱讀的主流已不再是小說,而是非虛構類文學。《女性貧困》《哲學的慰藉》《長樂路》《當呼吸化為空氣》……真實,有時比小說更戲劇。

世界讀書日,我只想對書說一聲:

「THANK YOU. Words can"t describe how much I love yo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一定不是文藝的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這一定不是文藝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