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扼住伸向校園的商業之手

扼住伸向校園的商業之手

近日,有多名學生爆料稱,安徽霍山某中學學生因不購買在線教育課程會員被班主任約談。對此,當地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稱,現要求學校停止在校園內宣傳該軟體,若有學生後悔購買,學校需協助售賣公司做好退款工作。至於是否有教師強迫學生購買或約談行為,該工作人員稱「有一部分教師進行過積極宣傳」。

中小學校利用學習軟體輔助教學的做法近幾年來並不少見,通過手機軟體完成的教學環節也越來越多。教師利用手機軟體布置作業、在線反饋學生學習情況、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甚至一些英文聽讀作業不得不通過手機軟體來完成,而家長的手機上也至少裝有一兩個供孩子學習專用的軟體,這些經歷很多中小學生家長都不陌生。利用在線方式輔助教學並非不可,事實上,嘗試通過多種手段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是老師和家長都喜聞樂見的。但是,當教學的輔導工作變為商品,在校園裡掛上了「售賣」的招牌,教育的初衷難免會變了味。儘管霍山這所中學當事人稱老師未直接參与交易,不存在從銷售中收取回扣的行為,該校教師對拒絕購買課程會員的學生「另眼相看」,甚至私下約談等做法,都讓購買多了幾分「強制」的意思。

從近些年媒體報道的案例不難看出,「學校變賣場」並不是個案。如今,校園中推銷售賣的商品也更加多樣,小到輔導教材、學生牛奶、雜誌書報,大到學習機、在線課程、課桌椅等,一些商家「大搖大擺」走進學校,把在校學生當作「目標客戶」。一些家長則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得罪老師、隨大流等心態,掏錢購買。其實,好的學習材料不是不可以向學生推薦,好用的學習軟體也可以與學生分享。只是,一旦這些「建議性」的推薦變為「強制性」的要求,銷售商進校售賣變為一種「正當」行為,而個別教師不能專註於教學,轉而將精力分散於如何約談說服學生購買商品,學校應有的樣貌難免就變了形。如此校園推銷,不僅滋生了許多違規現象,更直接損害了學生和家長的利益,有悖教師師德,也讓本該書香沁人的校園染上了商業的氣味。

學校不是商場,教師更不是商人。個別教師在課堂上公開「叫賣」軟體,實則把師者站上講台的權利當成了商家銷售的便利。且不論商家通過何種方法得以光明正大地走進教室,校方的「坐視不管」甚至積極支持,都遠遠偏離其育人的本職。而極個別教師為了達成目的,維護自身利益,對學生進行約談的做法,更是對教育手段的濫用。為師者,言行舉止均有言傳身教之效,當時刻對教育的一切手段和為師的準線懷有敬畏與自律,恪守育人的本職和教育的初衷,鞭策自己的舉手投足,而非利用為師之權,行利己之事,用約談的方式向學生施壓。

學校既稱為學校,自然當為學生支起學習的校舍,而非商業的攀梯。我們希望看到學校重拾教育的初心,拉起校園與商場間的警戒線,斬斷校園推銷的滋長蔓延,回歸教書育人的本職,讓書香校園純凈如初。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7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問需於師生 問計於學校
劉利民委員:加快學前教育立法進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