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學生藝術展演帶來了什麼

大學生藝術展演帶來了什麼

「剛進校園時,我就看學長學姐們參加大藝展,如今我也有了登上大藝展舞台的機會。」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演的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4級本科生劉承昊自豪地說,他參演的小品《瓶中絲路》剛在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得戲劇組一等獎。

日前,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的現場集中展演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香港澳門特區400多所高校的近萬名師生參與到各項活動中。

展演引領方向

本次展演既是兩年來活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高校藝術教育的一次全面檢閱,充分展示了大學生精湛的藝術素養和關注國家民族大業、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品位,引領了社會高雅文明的價值風尚。

本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主題是「理想與信念」。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圍繞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展現當代大學生心繫祖國、肩負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遠大理想;展現當代大學生與祖國同行、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同行、與夢想同行的崇高追求;展現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青春風采。展演活動的項目分為藝術表演類、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藝術作品類(含學生藝術作品和高校校長書畫攝影作品)、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報告會四大類。

從籌備節目,到參加演出、觀看節目都給學生們帶來了多方面的啟迪和享受。上海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專業大四學生黃煜傑是該校合唱團的一員,他參與的合唱節目《人面桃花》在大藝展開幕式和聲樂專場中兩次演出。同學們用合唱表現琵琶、三弦等樂器的聲音,模擬蘇州評彈藝術家自彈自唱的神態,將傳統藝術融入合唱中。

「為了參加大藝展,他和同伴們精心打磨表演,不僅每周固定集訓,平時還把個人的演唱翻錄下來,通過回聽尋找不足,加以改進。」帶隊教師介紹說。

「不管是我們表演的曲目《人面桃花》,還是上海師範大學合唱與京劇的混搭,都體現了傳統文化與西方技巧的融合,這不僅加深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敬意,也從中感受到了當今合唱藝術美和發展趨勢。」黃煜傑說。

復旦大學的小品《瓶中絲路》融入中國文化傳播、網路空間、高校畢業等熱門話題,既富時代旨趣,又兼顧表演挑戰。劉承昊和同伴們從去年年初開始排練,對作品幾經改版,不斷豐富作品內容、創新呈現方式,在距離大藝展十幾天的衝刺階段,甚至每周排練五六次。

「平時我們是向校內師生呈現話劇節目,傳播戲劇藝術。這次能夠參與大學生藝術展演,登上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的舞台,機會難得。」劉承昊倍感自豪。

展演關注創新

本屆大藝展首次創辦大學生藝術創新與實踐工作坊,共47家工作坊精彩亮相。這是一項集體性、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的視覺藝術創作實踐項目,面向藝術專業學生,突出「創意與創新」的主題,圍繞「藝術與校園」「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科技」三個方向,為學生的創意理念轉化為現實產品搭建平台。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的北大荒版畫工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航空航天與藝術工作坊、渤海大學的關東滿族剪紙創意工作坊、長春大學的蛋雕藝術實踐工作坊……一個個工作坊布置新奇,展現了很多人平時難得一見的藝術樣式。

重慶大學川劇舞台美術實踐工作坊里琳琅滿目,展示著小巧精緻的江姐服裝布藝、昭君出塞玩偶,川劇演出使用的戲服、鳳冠、皇帽、帥盔,還設置現場繪製面具臉譜的場所,既能觀賞,又可體驗。

「來到我們的工作坊,觀眾可以更深地體會到傳統川劇藝術的變與不變。」重慶大學戲劇影視舞台美術設計專業大一學生劉天嬌說,「像鳳冠,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東西,就不能動,嚴格照著去做就好;而對於舞台背景,不能滿足於一桌二椅,要根據時代發展和當代人的接受習慣去加以創新。」

劉天嬌告訴記者,這樣的工作坊青年人喜愛,也贏得老年人歡迎,還有外國友人坐下來畫面具臉譜,「川劇藝術在這裡找到了更多知音」。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神帛堂」雲錦藝術工作坊把碩大的織錦機搬到了現場,為觀眾演示意匠、挑花和織錦的整個過程。

該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二學生唐家偉說:「雲錦以往是皇帝、大臣用的,非常小眾,認知度不高,有人甚至以為這台是織布機。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織錦機可以織出花紋圖案,而織布機不行。這樣我們不僅起到了普及非遺的作用,同時也讓小眾的雲錦『飛入尋常百姓家』。」

展演助推學校美育發展

據了解,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分為高校開展活動、省級集中展示、全國現場展演三個階段,歷時一年半(2016年9月—2018年4月),參與此次展演活動的高校覆蓋面達90%,是學校美育工作的一次大展示、大檢閱。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期間還召開了全國學校美育工作會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要求,教育部下發了一系列配套文件,還與31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這在共和國教育史上也是第一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學校美育的育人導向更加凸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樹人。進一步增強了學校美育意識形態屬性的認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和教育教學全過程。音樂、美術、藝術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的修訂,嚴守正確的政治導向與政治立場,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教材與教學落實落細落小,學生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學校美育工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據2017年5月教育部深化學校美育改革督察報告,在義務教育階段,93.5%的省(區、市)的音樂、美術課程總量達到了國家規定9%的課時數,江蘇、重慶等地音樂、美術課程總量達到了總課時的11%;在高中教育階段,全國86.43%的學校能夠開設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全國75.7%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並保證72學時。

2018年是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開展的第11個年頭,11年來,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累計投入6.5744億元,惠及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千萬學生,成為引領廣大青年學生走近藝術、感受經典、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美育品牌。

近5年來,教育部對200餘所高校開展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學生問卷調查顯示,約80%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62%的學生參與了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學習掌握了藝術技能。

數據表明,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在豐富高校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學習生活,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獲得了預期的效果與影響,同時許多學生也在活動中感受到對優秀民族文化的強烈認同感與傳統文化的魅力,受益匪淺。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7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北林「森林經營」教師團隊:紮根山水林湖,傳承林學精神
施一公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