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行業增長潛力可觀 關注零部件產業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預計將會達到2.8億輛,2025年達到3.6億輛,而汽車保有量的峰值將會是6億輛,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石油消耗的總量將會大幅上升,將對中國的油氣能源行業造成壓力。由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和節油性汽車成為了中國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
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地位在國際供應體系中一再提升,未來智能網聯車與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推廣將帶動整車廠商對技術實力強、生產能力強的汽車零部件廠商需求的大幅增加,企業研發能力將成為衡量企業實力的核心標準。預計在未來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的發展浪潮下,汽車電子、精密汽車注塑以及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行業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國元證券
全球汽車市場穩步發展中國市場貢獻率提升
目前,全球汽車產量的主要來源集中於「金磚四國」以及老牌的汽車製造大國。除美國在近年來有微弱放量以外,增長最為快速的就是中國,產量比率從2008年的13%迅速增長到了2016年的40%。根據OICA的統計顯示,中國在2009年汽車產量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
但是,中國市場的這種高速成長或許會在未來出現一個過渡期,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汽車市場轉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傳統汽車行業受到了新生代技術的不斷挑戰,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與共享化,明確了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彎道超車,這也許是今年國內汽車圈最為流行的一個詞語。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相信這種暫時的過渡期會為中國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新汽車行業。
中國汽車產銷穩步增長消費升級帶動市場擴張
2013年到2017年末,我國汽車市場的生產和銷售情況相當不錯。從2013年的2213萬輛與2199萬輛,增長到了2017年的2907萬輛與2894萬輛,複合增長率分別為8.69%與8.53%,高於同期GDP增加值。其中,我國乘用車產量在汽車生產總量中的佔比一再提高,從2008年的佔比72.17%提升到了2017年的85.41%。
一方面,這是受到了近年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自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將汽車產業明確定位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來,相關部門從政策上、法規上扶持汽車產業的發展,鼓勵民眾汽車消費,汽車產業迎來了井噴式的增長。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人均收入水平一再提高。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信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均GDP從1960年的89.6美元上升至了2016年的8123.2美元,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從而導致了以汽車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升級。目前,我國乘用車市場已經進入了典型的汽車消費普及期,這決定了國內私人汽車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也決定了汽車市場的發展前景。
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空間依然巨大
行業增長在未來10年內依舊會持續。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數據,中國汽車銷量的峰值預計會在4200萬輛左右,而現在汽車銷量為2887.89萬輛,這便預示了這個行業還有1400萬輛汽車的增長潛能,中國汽車行業在中長期內依然將充滿生機。
1400萬輛的增長空間,也意味著未來十年內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的複合增長率將在3.33%至4.16%的區間內波動。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的增長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因素:人口的高速增長、低於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的保有量,以及低於歐美國家駕駛人群的普及程度。
1。人口增長帶動汽車消費的自然增長
截至2017年,我國人口總數為14.09億人左右。按照目前的發展狀況,我國人口總量在未來10年內依然會呈現正增長態勢,北京大學、社科院以及聯合國非常一致地預測我國的人口峰值將會是14.2億。
雖然北京大學、社科院以及聯合國對人口的峰值預測一致,但是,他們對我國人口峰值到來的年份卻各執己見。北京大學最為樂觀,認為我國人口峰值將會在2020年達到,這比社科院預計的2027年整整提早了7年時間,聯合國則認為中國的人口峰值將會出現在2029年。從以上這些預測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口的峰值時點似乎與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峰值在一個非常相近的時間段上。
2。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遠低於國際水平
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在近年內高速上升。我們不僅將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與美日德等世界主流汽車市場對比,同時也加入了伊朗這個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國進行對比。結果與我們預料的一樣,中國已經超過了大部分主流的汽車生產國,我國的汽車保有量有望在2019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保有量國。
然而,在千人汽車保有量這一數據上,中國還是處於國際較低水準。我國雖然擁有與美國相近的汽車保有量,但是與美國超過800輛的千人汽車保有量相比,我國依然存在非常可觀的發展空間。對比2017年數據,千人保有量最高的國家是美國,數量為832輛,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日本與德國,對應千人保有量為629輛與626輛,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伊朗和中國均沒有突破200輛大關。中國近年來千人汽車保有量數據增長速度迅猛,複合增長率超過16%,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3。中國法定駕齡內人群汽車普及率低於國際水平
目前,千人汽車保有量是以全年齡人群為基礎進行測算的,並不能充分顯示出我國現階段汽車在國民生活中的滲透情況。我們調查了各國對駕駛年齡的規定,在選出的可比國家中,大部分設置了60歲至70歲人群的限行政策。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以82.58%的保有量人口比率位列第一,美國總共有3.2億人口,卻同時擁有2.68億的汽車保有量,但是美國的保有量駕齡人群比卻達到了117.23%,這是由於在全部可比國家中,僅有美國的駕齡人群劃分為16歲至80歲,這比其他國家的駕齡人群要整整延長了12年。由此可見,美國的汽車市場接近於飽和,汽車市場依靠汽車產品的迭代為主要銷量,這也符合市場對發達國家的預期。
而在其他國家中,作為老牌汽車大國的日本與德國保有量駕齡人口比均超過80%,符合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的預期。韓國作為新興發達國家,其保有量駕齡人口比略低,為59.15%。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伊朗與中國,則擁有較低的保有量駕齡人口比,其中中國為17.55%,這預示著未來中國汽車的滲透率依然有較大空間。
高速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後續發展或許將面臨四個方面因素困擾,分別為經濟增長、道路擁堵、限購以及石油供應。
中國GDP增速保持穩定增長
IMF預計,2018年中國GDP增速將為6.5%左右,這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處於一個較快的增長區間內。從汽車發展歷史看,國民人均收入對汽車銷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對比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的人均GDP與乘用車千人保有量便可以發現,汽車千人保有量與人均GDP的波動成正相關關係。在人均GDP低於1.2萬美元時,千人汽車保有量均處於200輛以下,但是當人均GDP成功突破1.2萬美元後,汽車千人保有量就會出現高速增長。
我國尚處於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中國2017年人均GDP為8582.94美元,較2016年上漲5.66%,近5年人均GDP平均增速為6.36%。
擁堵與限購制約消費者購車
我們通過對比中國與美國的汽車保有量以及每千人保有量,得出了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有巨大增長空間的結論,同時也推導出了中國在未來10年內,汽車市場可能會出現的一個增長波動區間。然而,當我們對2002年至2017年汽車銷量的增長率以及邊際增長率進行測算的時候,發現在過去的15年間,僅有4個年頭汽車銷量的邊際增長率達到了正值,汽車銷量增長趨勢為負。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存在著巨大市場空間的中國,在「新汽車」與「傳統汽車」的過渡期中,出現了銷量放緩?
通過對比2016年中國與美國公路總里程數可以發現,中國與美國作為全球道路里程最長的兩個國家,公路總里程數分別達到了469.63萬公里與666.29萬公里。但是,根據中商情報網以及美國高速公路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城市道路總里程為35.2萬公里,而美國的城市道路總里程為393.1萬公里,中國的城市道路擁堵成為了限制消費者購車的一個重要因素。汽車市場在環保與擁堵的雙重影響下,又再加上限購的影響,使得近年來傳統燃油汽車的銷量有些許下滑。
然而,限購及擁堵問題或許會隨著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網聯車的普及而緩解。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市場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2016年北京、廣東、上海、山東、山西5個省份年銷售量均超過了3萬輛,累計數量達到25.4萬輛,佔全國總量的58.1%。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主要受地方的限行限購政策擠壓需求推動,這使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區域性發展的特性。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受政策影響較大,不限行、不限購等優惠鼓勵政策作用明顯。
中國石油進口依賴度高新能源車緩解能源需求
石油供給對中國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行業來說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根據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數據,2016年中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累計已經達到了30.5億噸,並且以每年13%的增長率快速提升。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石油消耗量穩步提升,2016年達到了5.78億噸。中國石油消費量將於2027年增長至峰值6.7億噸左右。然而,持續走高的石油消耗量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這將成為未來約束傳統燃油機汽車市場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2016年中國石油消費總量為5.8億噸,其中石油的國產量為2.0億噸,佔總量的34.48%;石油的進口量為3.8億噸,佔總量的65.52%,中國石油大部分消耗依靠海外進口。中石油預計2017年中國石油的國產量將低於2億噸,石油進口比率將進一步上升。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預測,中國汽車保有量到2020年預計將會達到2.8億輛,2025年達到3.6億輛,而汽車保有量的峰值將會是6億輛,這意味著中國石油消耗的總量將會進一步大幅上升,將對中國的油氣能源行業造成巨大壓力。由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和節油型汽車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無論是道路擁堵,還是限購問題,這些因素都指明了新型汽車發展的必要性。由此,中國汽車未來發展的一個邏輯閉環便應運而生。傳統汽車造成的城市道路擁堵問題可以通過發展智能網聯車運用V2X技術緩解,通過政策的刺激帶動消費市場需求的活躍;而燃油汽車所帶來的環保問題以及石油依賴等問題,可以用電動化所帶來的高效環保汽車能源來解決。同時,由於新技術的迭代以及道路環境的緩和,將刺激汽車消費市場需求,從而清除傳統汽車行業過剩的產能。
中國汽車零部件國際地位提升市場規模擴大
中國已經成為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全球生產、全球供應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成熟的汽車產業鏈體系下,整車企業全力進行車型開發設計、整車組裝和終端品牌經營,零部件企業負責零部件的模塊化、系統化開發設計和製造。幾乎所有的世界著名汽車零部件巨頭都已經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企業生產的汽車輪胎、汽車玻璃、汽車音響等零部件也大量銷往海外。但隨著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市場集中度的提高,一級供應商的數量不斷減少,正在導致金字塔結構中整車製造商與一級供應商的結構發生變化。隨著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變革的不斷深化,少數國外企業壟斷了某領域零部件的生產,從而向多家整車製造商供貨。
然而,與國際主流的汽車零部件廠商相比,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規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截至2018年,僅有濰柴動力與華域汽車兩家的年收入達到了200億美元以上的級別,其餘企業年收入均處於100億美元以下,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尚處於成長期,與國際一流零部件廠商存在一定差距。
中國作為汽車零部件全球生產和採購的重要一環,貿易順差逐步提高。我國汽車零部件凈出口額從2014年的3037億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3346億元。同時,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相對進口的比重逐年增加,到2017年已經達到了39.07%。這是由於2008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成熟市場和以俄羅斯為首的新興市場的汽車銷量正在慢慢恢復。另一方面,進一步控制成本的要求也迫使通用、大眾等歐美整車廠商尋求加大對市場零部件採購的比例。而中國較為低廉的人工費用以及場地費用,都使得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際上具備價格優勢。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技術、管理、質量、創新能力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整體供應體系依舊薄弱。與此同時,行業巨頭不斷下壓成本需求,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面臨巨大的夾板壓力,位於低端的企業生存難度倍增。德勤認為,從供給上看,普通汽車和新能源車市場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風險,零部件行業也將隨之加入整合階段。
從具體產值數據來看,2008年至2015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工業總產值逐年增長,但增速呈現下降的趨勢。2015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31606.03億元,同比增長8.17%。而最近幾年汽車零部件的增速放緩,或許是由於前兩年整車銷量超高速增長提前預支了部分消費需求。
長期以來,國際零部件巨頭的本土化策略一直是推動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據商務部調查,2016年中國擁有海外背景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數量僅佔整體數量的20%,但其資本規模卻達到了整個汽車零部件市場資本規模的72%,銷售收入佔全行業的80%以上。對於本土零部件企業來說,自主研發能力較國際一線零部件企業仍存在著較大差距,特別是對於整車主要總成和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尤為缺乏。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有望成為產業新藍海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是實現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有效途徑之一。發展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業,對廢舊汽車產品進行再製造是我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業起步較晚,直到「十一五」期間才剛剛開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2010年以後,再製造被列為國家「十二五」戰略新興產業,對促進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來說,《關於推進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今後將深化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以推進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製造為重點,並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傳動軸、壓縮機、機油泵、水泵等部件。同時,繼續推進大型舊輪胎翻新。
在美國,汽車零部件的銷售額中有超過50%的產品都來自於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行業。現階段,美國汽車保有量為2.68億輛。201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了2.17億輛,預計我國汽車保有量將於2020年達到3億輛,如果按照美國的再製造行業佔比計算,那麼我國的零部件製造業發展前景將非常廣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已經超過2400萬輛,其中零部件需求約為5100億元,如果5%採用再製造零部件,需求約為255億元,到2020年約為500億元,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我們預計,今年市場將繼續對汽車企業的業績較為關注,因此推薦汽車及零部件龍頭華域汽車、均勝電子和宏發股份。
(上海證券報)
※博鰲論壇首日熱議貿易摩擦 保護主義成「公敵」
※五大行盈利復甦:一年大賺近萬億
TAG: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