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書中第一百十四回寫了諸葛亮借壽無果,死於五丈原,但為了蜀軍能全身而退,便立下囑吩咐楊義:「我死後不能發喪,你們作一個大龕,讓我的屍體坐於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

原文如下:

孔明令取文房四寶,於卧榻上手書遺表,以達後主。表略曰:「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死之將至,願盡愚忠:臣亮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終事陛下,飲恨無窮!伏願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皇,布仁恩於宇下;提拔幽隱,以進賢良;屏斥姦邪,以厚風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孔明寫畢,又囑楊儀曰:「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吾軍可令後寨先行,然後一營一營緩緩而退。若司馬懿來追,汝可布成陣勢,回旗返鼓。等他來到,卻將我先時所雕木像,安於車上,推出軍前,令大小將士,分列左右。懿見之必驚走矣。」楊儀一一領諾。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孔明以劍指之,口中念咒。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什麼是「將星不墜」?

將星就是代表將帥的星星,人們常說每個人都有天上的一顆星對應,如果這顆星滑落了,那麼這個人也就「涼了」。

古代天文把星空分為中、東、西、南、北五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由帝星一顆,而在其星宮中也有諸多將星輔佐帝星。

將星宮與朝廷相對應的話,那帝星就代表當朝皇帝。比如主星暗淡就代表皇帝即將命殞或皇朝前景堪憂。

而如果,星宮中有一顆星大亮,牽動主星增輝,那就代表朝中要出現治世能臣、輔國良才。而如果星宮中有將星暗淡,就代表有重臣將篦。那麼是什麼重臣呢,比如現在,諸葛亮正領兵出祁山(祁山在蜀國之北),突然星宮北方有星隕落,那麼就主諸葛亮命不久矣。換句話說,此時如果出征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姜維,那就主姜維將死。不過,如果姜維命里不斷,命數不該絕,那麼這顆星是不會隕落的。也可以說這顆星只為諸葛亮隕落。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司馬懿對陣諸葛亮,他整天也是看著諸葛亮的將星來預測蜀軍軍中情況。

關於米,古人對於人死後口中所含之物是深有講究的。故天子飯以玉,諸侯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也。皇帝死了口中是放著玉的,而諸葛亮是士大夫,所以只能含著米。

諸葛亮為什麼要在死後,讓部下給他含七粒米在口中呢?諸葛亮自己說這是為了將星不墜,他的靈魂可以繼續在天上,好讓司馬懿看到他的將星不會輕舉妄動。其實,諸葛亮本來就是一個道教徒,他對於靈魂的理解也完全是來自道教的傳統,死後靈魂不滅。其實這種說法是很可信的,因為諸葛亮在自己要死前肯定要考慮很多,當時盜墓猖獗,諸葛亮害怕自己的墓被盜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故弄玄虛嚇唬別人!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至於為什麼偏偏放七粒,概數字「七」在我國喪葬禮儀中具有深刻的文化含義。農曆七月半是中元節,亦俗稱「鬼節」,是古代百鬼夜遊的日子,我國民間素有在道路兩旁燃插香燭的習俗。在道家人的信仰中,北斗星的重要性。諸葛亮這才讓人在他人死後,放七粒米含在口中,就可以藉助北斗七星的力量,鎮住體內將要消散的靈魂。好讓自己可以將星不衰。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為了使農民更方便地灌溉農田,發明了腳踏水車。為了解決軍糧運輸的困難,發明了「木牛流馬」。據說木牛流馬的肚子裝糧草,把舌頭一扭就會走動或停止。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以知「三分天下」,使劉備能有安身之處。他的「聯吳攻魏」的策略,使蜀兵節節勝利。他採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有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劉備在「三顧茅廬」時,聽到農夫唱的歌詞,就是諸葛亮寫的。可惜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

為實現「隆中對策」中的「圖取中原」的方略,連續實施了長達8年之久的5次北伐,次次都不克而還,終至積勞成疾,病亡五丈原。一伐錯用將 街亭失守。二伐誤料敵 陳倉受挫。三伐拒納諫 首陽敗歸。四伐遭計謀 祁山無功。五伐心力瘁 五丈原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事實148件,虛假152件,嚴重扭曲正史,學生及家長必讀
羅馬1000年,我封建王朝每個不到300年,歷史學者把你給欺騙了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