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熊孩子,這樣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關於熊孩子,這樣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答 / 黃章晉

上周,一位中科院工作的朋友來辦公室做客,我說,因為你,我一定要寫篇關於熊孩子的文章,我要講你的故事,希望它能拯救無數絕望的父母,拯救那些會因為家長和老師的無知而被毀滅的熊孩子。

講這位朋友的故事前,請容許我先定義一下熊孩子。

今天網上討伐熊孩子,最常見的是公共場合喧嘩打鬧不守秩序,少數是調皮搗蛋招貓斗狗。

對這種熊孩子,我討厭不起來。

好奇好動是動物幼年時期的共同特性,這是為了讓孩子時刻處於學習狀態,即使成年後宅得像個植物一般的人,兒童時代也是蹦蹦跳跳的。

如果人的行為和情緒是一個從 0 到 100 的開關,那麼成年人會有 100 個檔位,學齡前兒童大概只有弱、中、強三檔,更小一些的,就只有 0 或 100 兩個檔位。

不考慮少數家長的自私,中國大都市公共空間的狹小,孩子即使是正常的活潑喧鬧,也會容易對周圍造成干擾。

要我看,中國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安靜了,孩子追逐打鬧,很少有拿著棍子、小石塊的,更不會用彈弓專門瞄著窗戶和人的。

GIF

上面的截圖是因為危險上了電視,在我童年時代,多數男孩都會有此舉動。

我小學二年級暑假,一個最要好的同學跳進鄰居的菜窖想找吃的,菜窖口子那兒有一個掛籃子用的鐵鉤子,他跳下去時沒看到,胳膊被鐵鉤子掛傷,開學報道上他沒來。

開學報道那天,班裡又少了一個人。剛開學,男孩手上的自製弓箭還沒來得及被老師們收繳乾淨,有個孩子隨手一箭,恰好射中我們班一個同學的眼睛。

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每個門外玩耍的學齡前兒童,都不會脫離成人的視線,因為怕被人販子抱走。這樣的孩子,能夠熊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今天人們突然無法忍受孩子的喧嘩了?

在我看,原因很簡單,當年我們在外面熊,父母們都在家裡忙家務,根本沒時間被我們打擾。而今天網上的主流聲音,大部分都是為了打拚晚婚晚育的白領,只有在人流密集的商場、餐廳等公共場合,才會與孩子出現交集。

大多數人熟悉的是貓和狗,而不是孩子。

有了孩子後,我對「有熊孩子必然就有熊家長」這種說法頗為懷疑。

因為我親身體驗到,一旦自己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會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災難。

父母內心的憤怒、絕望和焦急,往往會比被打擾的鄰居強一萬倍,他們強做鎮定,不敢指責孩子,是因為他們知道,一旦突然制止或教訓別人眼中的熊孩子,孩子的情緒瞬間會由 0 跳到 100。

是不是只有中國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被別人看成熊孩子,才會交流如何給孩子喂安眠藥?

打住,前面說的,都不是我眼中真正的熊孩子,不是我要討論的重點。

什麼是真正的熊孩子?

前些天網上刷屏的新聞中,那個推孕婦只是為了看她是否會流產的,才是真正的熊孩子。

以我對這類真正熊孩子的了解,他的類型行為絕不只此一次。

前幾天,我在小區散步聽鄰居們講到一個典型熊孩子:

熊孩子八歲,他有個不到兩歲的弟弟,他家六個大人嚴防死守,因為連雜貨店的老闆都從熊孩子口中得知,他很想把弟弟弄死,這個熊孩子的擾民,主要是他父母親定期修理他時的鬼哭狼嚎。

熊孩子幼兒園、學校換了無數個,沒有一個願意收留他,沒有人能管得好他,他父母對他已經徹底絕望,只求他不傷害弟弟。

網上有句流行的話,叫「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隔著一個熊家長而已」。

GIF

這句話我不評價了,我還是講一下中科院的這位朋友的故事吧。

三年前,他來我們辦公室聊天,我無意中聊到在一家醫院做注意力障礙診斷的問卷,順嘴說這醫院的問卷特別奇怪,選擇題里居然還有什麼「你是否會在課堂里突然站起來」?

他突然眼睛一亮,甚至都濕潤了:「真有這樣的題目?你知道嗎?我很懷疑,這選擇題有我的貢獻。因為忍不住做怪動作,突然在課堂上站起來,這就是當年的我啊……」

「你知道嗎?我小學的時候,坐我前面的女生真的對我很好的,但是,她夏天穿著短袖,露出雪白的胳膊,我就忍不住用自動鉛筆去扎,我就好奇能不能扎出血,我不能制止自己的念頭,不能制止自己去扎,非扎不可……」

典型熊孩子的一切他都有,他上課坐第一排,扭頭看窗外時,見大樓上有工人在清潔玻璃,就想像著可以把工人一個個捏下來扔在地上摔死,沒有注意到老師停下來怔怔地看著他。

他製造的險情不多,像把酒精倒在水缸里再點燃這類舉動,因為父母時刻守在邊上,並未造成事故。

二年級以前,做家庭作業,不但父母必須守在邊上,而且必須把桌子上除了書、作業本和鉛筆之外的一切東西都收拾乾淨——如果橡皮擦和小刀在手,即使當著父母的面,他也會忍不住去切橡皮擦,切成絲、切成片、切成丁。

他不但學習能力低下,而且動作協調能力低下,因為列隊走路他總是手腳順拐,被稱為「拐王」,以他當年在學校全面墊底的表現,沒有人會相信他居然有一天能在中科學院拿到博士,而且還留院工作。

像他這樣的人,人群中一般會佔到 5-10%——每個人都童年時代,都應該遇到過這樣的人吧,他們是被老師嘲諷、家長嫌棄的無可救藥的廢物和次品。這種孩子,男女性別比,通常在 5:1 以上。

父親遇到這樣的兒子,除了痛打別無選擇,直到絕望懶得再打。我這位朋友的幸運之處在於,他父親雖然也打罵羞辱,但聽人介紹南京一家精神科醫院後,理解帶著他去求診,幸運地遇到一位專家。

他父親這才知道,多動症居然可以治療。

今天的研究認為,多動症是注意力障礙的一種表現型,它主要是大腦內神經化學遞質失衡引起,有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及 5-羥色胺等假說,雖然更進一步的發生機制仍在研究之中,但在相關治療上已有相當成效。

這位專家不但給他開了利他靈,還給他父親介紹可用獎勵來改變重塑行為習慣。因為他的表現與正常人相比,只會收到批評和嘲諷,無法獲得正反饋,所以,只要他有好的表現,哪怕對別人來說不值一提,比如連續十分鐘沒有走神,也要及時獎勵肯定,由此逐漸培養出良好的習慣,通過後天努力克服先天不足。

屬於人群中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的那種熊孩子,不會是「因為家裡的熊家長,才使得原本如一張白紙的孩子,變成了熊孩子」,而是因為家長和老師的愚昧無知,毀滅了一個本可變得正常的孩子的希望。

能得到正常診斷的孩子的可能性有多低呢?

容我給你舉個簡單例子吧。

我是典型的注意力障礙,我曾為此寫過一篇《如果能遇到 25 歲的自己,這是我給自己最好的建議》,後來網上很多人留言說,他們到本地精神病醫院去求診,發現醫生竟然對此一無所知。

我相信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一定都聽過「多動症」這三個字,也一定知道周圍有我講過的真正的「熊孩子」的案例,但是,像中科院這位朋友的故事,我想應該沒人聽過。

當時我向這位朋友徵求意見道:「如果我不認識你,我根本不知道每個熊孩子居然都還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命運,所以我想把你作為一個案例寫進來,你覺得怎樣?」

他回答:「你要加上這麼一句,多一個轉發也許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怎樣為父母長輩做一次深入的生活史訪談
博物教育:近代中國一場彌足珍貴的啟蒙|大象文摘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