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孩子上衡中,是為了他的孩子不上衡中

讓孩子上衡中,是為了他的孩子不上衡中

讓孩子上衡中,是為了他的孩子不上衡中

01

不想總是寫衡水中學,怎奈樹欲靜而風不止。

因為我看到一位憤怒的網友,在文章下面給我的留言:

吹衡中之前首先搞清楚一件事, 教育到底是育人還是育機器、工具?有錢人家到底是搶破頭把孩子送去美國讀書還是爭著把自己孩子送衡中?

下面附了一篇介紹美國高中教育的文章鏈接,題目是《美國與中國教育的差距》。

文章稱,中國跟美國在教育上的差距,始於高中,到了大學,更加大踏步地拉開距離。

文章介紹,美國的大學、科研機構、醫院、政府機構、商業機構,都有專門的部門,負責協調高中生的課外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

美國的高中生可以到大學上課,拿大學的學分;可以到科研機構,跟科學家一起做研究。

美國高中的配置跟設備,很可能連中國的大學都望塵莫及。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的諾貝爾獎得主那麼多,為什麼美國是世界科技龍頭,為什麼美國那麼發達。

……

02

這樣的教育模式,難怪有錢人嚮往。

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

其實我們國內頂尖的中學,也是實行這樣的教育模式,比如著名的人大附中,學校有上百個社團,有150多門選修課,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藝術等領域。

在那裡,學生可以學習十餘種語言,還有 18 門學科用英語教學,由外教任教。

學生還可以提前修讀微積分等大學課程,學校也會請大學的教授過來講課。

有報道中曾提到,人大附中學生可以自己做課題研究,一位同學的指導老師是中科院微生物藥物學研究組副研究員,那位同學在人大附中的生物老師,也是一名博士,中科院的研究員是他的同學。

顯然,美國高中也罷,人大附中也罷,都是素質教育的範本,遠勝衡水中學式的應試教育。

03

不過,我們的孩子去不了美國讀書,也上不了人大附中。

不是我們不想去,而是人家不要。

如果美國高中和人大附中向所有孩子敞開大門,那麼誰讓孩子去衡中上學誰就是傻子。

但問題是,那些學校都是有門檻的,而且門檻高到絕大多數人都進不去。

在這種情況下,你和我說那些學校有多麼好,衡中有多麼不好有什麼意義?這和「何不食肉糜」有什麼區別?

有錢人當然可以搶破腦袋送孩子去美國讀書,但如果我們沒錢,如果我們的孩子參加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而且他還沒有地域優勢戶口優勢,上衡中已經是最優的選擇。

04

值得強調的是,筆者從來沒有「吹衡中」,筆者也從不認為衡中是中國教育的理想模式。

筆者只是客觀描述自己看到的衡中,認為衡中正好把應試教育做到了極致,又恰恰符合大多數中低層家庭的期待。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曾介紹,讓孩子去衡水上三年學,並不是一件多麼美妙的體驗。

付出高額的學費就不說了,單單是每兩三星期驅車往衡水跑一趟,就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要知道,在交通安全形勢並不樂觀的當下,外地的家長往衡中跑幾十次、行程幾萬里,不但要付出太多的金錢和時間成本,也是在拿生命拼孩子的前途啊!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找到一個自己經濟上能承受,而且孩子能輕輕鬆鬆上學就有一個好的前途的學校,我們何必要花著錢冒著生命危險跑那麼遠!

但國內除了那幾座大都市裡的那幾所著名高中,大多數都是像衡中一樣實行准軍事化的管理,大家最多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

我們選擇應試教育,其實也是不得已。

05

誰都不傻,那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大家都懂。

但現在人們缺的不是理念,而是資源。

美國的高中咱就不說了,還是說人大附中。

2016年人大附中新招聘的教師,985碩士起步,博士佔60%,其中20%是海歸。

這樣的師資力量,恐怕就算是檔次低點的大學都比不上。

看看地圖就知道,人大附中的周邊,有太多知名的高校。

孩子們想搞點課題,他們的老師、家長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指導,也有足夠的社會關係可以請來名師。

其他省份呢?比如衡水中學所在的河北,只有一所211學校——河北工業大學——地址還在天津!

我們的孩子也想從高中就玩兒高大上的課題,但跟誰玩兒?怎麼玩兒?

地區差、資源差造成的不平等,才是我們當前教育領域最大的不平等。

一味地批評應試教育,批評家長的短視,這真的不客觀。

專家們不能讓自己孩子出國讀書了,卻來忽悠我們的孩子不用好好學習。

06

誰也不否認素質教育的好,但那隻能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實現,難以一蹴而就。

更重要的是,教育大環境僅憑個體的努力無法改變。

而在教育大環境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幸手裡沒錢,不幸沒有生在大都市,那麼只有先拚命學習,考個好大學,努力改變自己,好讓自己的下一代有機會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

真的,我們之所以讓孩子上衡中,只是為了他的孩子不用上衡中。

我期待看到衡中及衡中式教育沒落的那一天,但我希望那是因為已經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平等,而不是在「有識之士」的忽悠之下,中下層家庭的孩子放棄了拼搏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