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語言問題:視覺藝術的旋律性

攝影語言問題:視覺藝術的旋律性

攝影語言問題:視覺藝術的旋律性

不久之前聽了友人的網路電台提出一個議題:視覺藝術就沒有旋律性嗎?她將一些現代派畫家名作,如野獸派,立體派,抽象派等流派為例,在課堂上欣賞畫作的同時,教授同時放著古典樂伴之欣賞,於是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當昨日我於Behance上瀏覽一位攝影師Stijn Hoekstra的作品Abstract Valencia時,我便感受到了這種的討論,在攝影的語言問題上同樣具有旋律性。

當然,首先我想到的詞是秩序性,很快我便覺得秩序性沒有旋律性來得更加貼切。秩序,可能有是有序的,也可能是無序的,但總體反映出一種數學規律。 在音樂語境里,旋律是由音符構成,各種各樣的音符組合成了樂章。如果將這樣的曲譜演奏出來,在軟體里採樣到的便是波形圖。旋律本可以說是抽象的存在,如果在視覺上被具象化表達,那麼它將被稱為是攝影語言的某種視覺上的相似性,有前輩曾提過:

照片間的相似性是視覺語言的基礎,也是貝歇夫婦類型學的意義拓展——因為攝影的類型學並非真正為了建立社會意義上的分類,也不是給文字的分類目錄填充照片檔案,而是為照片與照片之間建立一種視覺聯繫。

攝影與音樂不同的是,無論是何種音樂,終究構成一段旋律,( 除了約翰 凱奇著名的4"33"")音樂本身創造旋律,即便是交響樂,再多的樂器湊在一起也是有組織有章法地被演奏。而攝影能夠拍攝世界上萬事萬物,就必然面臨一個問題:攝影的語言問題,攝影師如何用照片傳遞信息?一幅靜態的照片所能表達的信息量基本有限,所以攝影師們需要通過組圖來傳遞完整的信息段。於是這個問題即變成了:如何將攝影語言純化。只有純化提煉後的攝影語言才能令觀者最為直接地感受到照片的旋律性。如此,觀眾除了能「看到」照片外,還能「聽到」照片。

那麼該如何將語言提煉純化?回歸到減法數學題。其實不管是哪種藝術領域,藝術生產可以看做是一種表達欲,我們要從畫面中獲得一種相似性,秩序性,旋律性,最容易使觀者聯繫到音樂的是抽象畫作。譬如當我們欣賞德國抽象畫家蒙德里安的畫作《紅黃藍構圖》時,我們從相似又不盡相同的色綵線條組合中感到律動感,那些或許是直線,又或許是方正的矩形,在畫布上雖是凝固的形狀與線條,當多幅這樣的作品放在一起時,你很難不感到一種強烈的波動。

當我們欣賞抽象畫時最容易感受到畫面的旋律性,畫作中的色彩,幾何,無所名狀,彷彿在腦海里形成音樂。蒙德里安的旋律,有種理性派的質感。而類似的照片拍在一起,陳列出來時,相似度讓作品體現由部分到整體的完整。減去畫面里不必要的成分,攝影師做的前期工作並非只有按下快門,按下快門前更多的思考來自於篩選。選擇什麼便決定你創造怎樣的照片。

這樣有序的排列組合聯想到另一個極端是波普主義的重複。重複與秩序能夠最基礎地刺激視覺。我認為波普主義也是一種暴力美學,太直截了當的重複,是蘊含某種憤怒與衝動的。波普主義是場潮流,更是一次劇烈的運動。它有著它的憤怒與抗爭。重複就是它的武器。重複的作用是強調。

波普藝術的本質,他們並非對現實的諷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個普通者的姿態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使我們突然意識到某些東西的存在,而這些習以為常的東西確經常被我們忽略。

古典樂的創作中,曾經產生了序列主義作曲家。序列主義摒棄了傳統音樂的種種結構因素(主題、樂句、樂段以及它們的邏輯發展等)和創作規律,使音樂創作成了數學演算的過程,最終形成的樂曲有很多偶然的成分。序列主義對後現代音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某中國角度來說,序列主義創作手法與 抽象主義存在一定的共通點。它們使畫作與音樂強制產生某種秩序,而序列音樂又去主動打亂這種秩序,先精確地有序安插每一個音符而後得到的往往聽眾 感受是無調感。這種自相矛盾的感覺相當跳躍。

影師拍攝照片時最初級的語言純化,就是去重複拍攝同樣一種事物於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組合照片中往往含有異同點。進階的方向不再停留在是否是相同的物質,它可能是一系列配色,一系列結構,一系列所能構成聯繫的介質。

當我們觀察語言經過純化後的攝影作品時,也許並不能第一時間看出它的目的,它要表達什麼,但我們能夠從畫面里得到美學上的 純粹,這樣的照片就具備了審美價值,可以稱之為作品。經過提煉的攝影語言,如同被修辭過的文章,它不再單薄粗淺,攝影師如何去訓練這種表達能力,好在攝影本身就是一種實驗活動。

當我觀看具有旋律性的攝影作品,其實我也產生另一個疑問。比如國外現在流行的攝影風格之一,拍攝一些馬卡龍色系的建築物來構成鮮活輕盈的畫面,於是我便產生疑問,這樣的作品在國內是否就無法生產?這是否是僅限於國外的一種攝影類型作品呢?看似這種色彩斑斕的建築們只會出現在國外的某個坐標上,拍攝這些建築的攝影師是否在利用這點投機取巧? 當產生這個質疑的時候同時也發現這就陷入了攝影究竟在拍什麼的困境里。這絕不是藝術生產無法進行的借口。

在建築攝影領域,觀者可能經常會提出一個質疑:是攝影師成就了這些建築,還是這些建築成就了攝影師?照片在很多時候是用己之眼觀他物,照片所展示的畫面經過攝影師二次觀察與藝術處理。暫不於此贅述。

關於今天的攝影語言問題探討,我想可以有個初步的結論,對於攝影作品旋律性的識別與體驗,有助於我們深度閱讀照片。正如在美術與音樂領域從產生的聯繫與共鳴,使攝影作為年輕的藝術有跡可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便利店 的精彩文章:

TAG:宇宙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