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電影說 二十二:為了不願忘卻的記憶,為了正視歷史的尊嚴

電影說 二十二:為了不願忘卻的記憶,為了正視歷史的尊嚴

2015年,90歲高齡的爺爺去世了。作為一名經歷過抗日戰爭中「最艱難歲月」的人,就是沒能等到「勝利日」,是他最大的遺憾。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得著意外發現了一些稿紙,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的,都是當年在寬城境內,進行的那些艱苦卓絕的鬥爭。

文字是流於平淡的,但歷史卻是跌宕曲折的。沒有經歷過那段被亡國、被殺戮、被迫抗爭的年代,你是沒法真切體會到什麼是生不如死,什麼是艱苦卓絕,也體會不到為何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更不會懂得「珍惜和平」這四個字,到底有多麼不易、多麼厚重。

《二十二》是得著留了一年仍沒有去看的電影之一,因為,赤裸裸的歷史,才是最震撼人心的,得著真怕自己受不了,看不下去而中途離場。如果,你對歷史了解的越多、看到和聽到的越多,就會特別理解有片中被日本人強迫為「慰安婦」的老人們,「不想回憶」、「不願說」的原因和心理。

在那個國破家亡的時代,殺人不過頭點地,反而是「痛快」的,經受住不斷的折磨和虐待,最終活下來的人,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火種,才是真正值得被記住的一群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是歷史的見證者和受害者,只有他們才能讓習慣於享受和平的現代人,理解那段歷史的創傷與經歷者的悲愴。

《二十二》做得最好的地方,就在於克制的尊重歷史和尊重人。得著不認為,宣洩情緒、引發憤怒,是紀念恥辱歷史的最佳形態,因為,一時衝動的「強心劑」,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隨著時代沉澱下來的那些悲慘的、瑣碎的、平淡的回憶,才是真正能觸動每一個人、一個國家的「強心劑」。

作為這些經歷過戰火、殺戮而倖存活下來的老人們的後代,作為倖存中國人的後代,我們是幸運的。有且只有他們不堪回首的回憶,才能讓你真正用心的思考和平的可貴,懂得發憤圖強的意義。這,才是這部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雖然,爺爺帶著那個特殊年代的痛苦記憶走了,但他留下的那一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章」,成為了我們一家人最珍貴的「傳家寶」。它凝結著一代人的抗爭精神,宣示了一代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堅定信心,同時,它也是傳承歷史、傳遞精神最珍貴的見證。

得著說 |拿興趣說事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得著說 的精彩文章:

電影說 佛羅里達樂園:夢想的汽車旅館與現實的迪士尼樂園
電影說 JOJO的奇妙冒險:不滅鑽石:三池崇史的替身大作戰

TAG:得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