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主任哮喘專病門診專題

史主任哮喘專病門診專題

春令是哮喘的高發季節,尤其是臨近春夏之交,氣候變化大、溫差大、風大,而哮喘患者多存在氣道反應性增高;再加上今年的司天之氣是「太陽寒水」,火運太過,而目前的運氣格局是:時值「二運」(4月3日-6月16日)主運「太火」,火淫水復,金郁之發,燥氣以行,化氣不令,風寒並興,歲土不及,木乃大行;「二之氣」(3月21日-5月21日)主氣少陰君火,客氣陽明燥金,火淫,水復。

有鑒於此,今年該時令的哮喘患者發作具有往年不同的表現,即大多表現寒熱錯雜、外寒里熱的特點,為此,特別推薦一張符合目前氣候條件的治喘名方:

厚朴麻黃湯

——《金匱要略》(張仲景)

組成及參考劑量

厚朴10-15克、麻黃6-10克、石膏-30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乾薑6克、細辛3克、小麥30克、五味子10克。

(原書劑量: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厚朴

麻黃

石膏

杏仁

法半夏

幹將

細辛

小麥

五味子

製作用法

現代煎法:石膏先煎20分鐘,入余葯,再煎45分鐘,如此,煎煮2次,取2次葯汁,混勻,日服2次。

古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渣,內諸葯,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

宣肺祛風、化飲降逆、清熱平喘。

適宜人群

適宜外感風寒,內夾痰飲,郁而化熱的哮喘患者。

表現鼻塞流涕,咽喉不利、有水雞聲,氣逆喘滿,腹脹,咳吐白色泡沫痰、夾黃粘痰,口渴心煩,脈浮者。

從功用主治看,尤其適宜於目前,寒熱變化大,風大雨濕,又蘊燥熱的運氣特徵條件下的哮喘患者。

醫家論述

1

「若咳而其脈亦浮,則外邪居多,全以外散為主,用法即於小青龍湯中去桂枝、芍藥、甘草,加厚朴、石膏、小麥,仍從肺病起見。以故桂枝之熱,芍藥之收,甘草之緩,概示不用,而加厚朴以下氣,石膏以清熱,小麥引入胃中,助其升發之氣,一舉而表解脈和,於以置力於本病,然後破竹之勢可成耳。一經裁酌,直若使小青龍載肺病騰空而去。」

《醫門法津》

《沈注金匱要略》

02

此以脈之浮沉而分肺之營衛受病也。咳而脈浮,風邪在衛,即肺脹之類,其病尚淺,當使邪從表出。故以厚朴,杏仁下泄胸中氣實,麻黃開腠驅邪、石膏以清風化之熱,辛、半、乾薑兼驅客寒而滌痰飲,五味收肺之熱,小麥以調脾胃也。

3

厚朴麻黃湯,大、小青龍之變方也。咳而上氣作聲,脈浮者,是屬外邪鼓動下焦之水氣上逆,與桂枝、芍藥、甘草和營衛無涉。故加厚朴以降胃氣上逆,小麥以降心氣來乘,麻、杏、石膏仍從肺經泄熱存陰,細辛、半夏深入陰分,祛散水寒,乾薑、五味攝太陽而監製其逆,一舉而泄熱下氣,散邪固本之功皆備,則肺經清肅之令自行,何患咳逆上氣作聲有不寧謐者耶?

———《古方選注》

特別提醒

假如,「火淫熱勝,則相傳之官受制,而治節失司」,患者表現為:上氣咳喘,咯血痰壅,嗌干耳聾,泄瀉,胸脅滿,痛連肩背,兩臂膊疼,息高等症時,則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選用陳無擇氏《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運氣證治方「麥門冬湯」(麥門冬、党參、桑白皮、紫菀、法半夏、白芷、竹葉、鐘乳石、生薑、大棗、炙甘草)治療的。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傳道齋 的精彩文章:

清明養生,「運氣號」內外清明羹

TAG:岐黃傳道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