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桑落鄉村民傾家蕩產,冒死攔兩江總督劉坤一的轎,只為修同仁堤

桑落鄉村民傾家蕩產,冒死攔兩江總督劉坤一的轎,只為修同仁堤

桑落鄉村民傾家蕩產,冒死攔兩江總督劉坤一的轎,只為修同仁堤。江西巡撫劉坤一,為修同仁堤,驛里塘堤,七里荒(今匯口鎮團結村一帶),特地寫了三封信,兩封給安徽巡撫英西林(英翰,字西林,滿洲正紅旗人,著名導演英達跟他同宗)的,一封是給李瀚章(字筱泉,李鴻章的哥哥)的,桑落洲十年九災, 劉坤一在江西巡撫任上都沒能徹底解決此問題,桑落洲百姓流落失所,不得沿街乞討逃水荒,可是要飯也得要技巧,於是黃梅戲誕生了。一些留守的農戶,不忍田地荒蕪,家園敗落,想請國家撥款修堤,於是攔兩江總督劉坤一的轎,才有了這段為民請願的傳奇。這回,兩江總督劉坤一能徹底解決同仁堤問題嗎?

劉坤一在江西巡撫任上,為桑落洲的事情,寫了三封信。

(英翰,字西林,滿洲正紅旗,安徽巡撫,國內著名導演英達與其同宗)

劉坤一

(1830—1902年)

劉坤一(1830—1902)字峴庄,新寧(今屬湖南)人。清大臣。

咸豐間從軍與太平軍戰,授廣東按察使、江西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之職、南洋通商大臣。甲午戰爭後期為欽差大臣,督關內外諸軍事。後與張之洞提出變法、育才興學、整頓朝政的主張,多為清朝廷採納。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的光緒年代。主人翁董公令聰,字煥文。系桑落鄉人(今屬宿松匯口鎮曹湖村陸圩,如今,曹湖村的村支書董田槐就是其族人)。

昔日長江這條奔騰不息的大河,每年一到夏季,江水猛漲,上游浩蕩的洪水向下游奔來,捲走了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吞噬了兩岸百姓莊稼。儘管後來洲區的百姓,自發挑圩築堤,但由於無組織領導,無金錢補助,加之災民外流,築起的堤防,

仍是擋不住泛濫的洪水。年復一年和災害,讓洲區人民飽受饑寒交迫、顛沛流離之苦。這一切董公令聰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他反覆琢磨:本朝政府對此事不聞不問,百姓又無力回天,能擋洪水的大堤誰來建造呢?那麼這隻有皇家出資,百姓出力,廢除「民修民保」江堤傳統做法,建立國家出資興建江堤、防護江堤新舉措,才是災區人民生存出路。

於是,大清光緒十四年秋(1885),令聰公不顧家人的阻止,毅然從僅能養活家人的幾畝土地中賣出三畝作盤纏,單槍匹馬赴南京「告御狀」----為民請願。文書無法遞進,旅店住兩月有餘,銅錢用盡,只好在旅店端盤洗刷碗,以勞換食,寧可受餓,不改初衷。老闆也知其因,但愛莫能助。一日店老闆獲悉八月十五南京制台兼八府巡按劉坤一將要出衙,赴嘉廟行香。於是機不可失,令聰公與老闆商議:劉出巡陣容龐大,刀光劍影,求見制台斷定冒險,平民欲見老爺,唯一得攔轎喊冤。屆時須兩袖加長,袖纏轎子跪地攔駕。令聰公照此一番籌備。時至這一天,制台大人的轎子果真出現了,威風稟稟,聲音由遠及近。令公帶著勇氣和恐懼沖向八抬大橋喊冤。霎時間幾名武士,揮動長刀砍向攔轎手,幸好有備無患,卻被抻回府衙嚴以拷問。令公跪在堂中見到劉戴著面具,很有幾分膽寒,顫抖不堪,哆嗦回答:「余不為已利,也無冤情,只為家鄉民眾鼓與呼,求大人開恩,救助災民。」此時堂前有兩位九江衙役(劉坤一做過江西巡撫),聽出口音便知是家鄉人(令聰捎九江口音),忙奏道:「老爺,鄉下紳士,未見過老爺,不敢直面對話。」

劉大人聽後恕他無罪,站起身來,實話實說,從頭講來。令公平靜了許多。接著詳細介紹宿松沿江人民連年受災,哀鴻遍野,怨聲載道的情景。接著冒昧提出國家財政應出資建造大堤,防護大堤的請願,並呈上請願文書。制台大人親聽了災區民情反映,閱讀了民眾的強烈願望的文字之後,深懷感慨:鄉下先生自備盤纏,長途跋涉,為民請願,實屬罕見。我們是百姓之父母官,確實要解決人民痛苦。生存在長江之畔的百姓,每年自修自保長江大堤,那麼脆弱的肩膀,有堪重負。皇家要付出銀兩,讓建堤防的災民大軍,食而有其糧,住而有其棚,勞者才能建高堤、築牢堤…….於是「皇修皇保江堤」的重要批示,終於出自製台之手,書於令聰公請願文稿之上。從止,修防江堤開創了國家負擔的歷史先河。

幾日後,令聰公帶著南京道的批複,會見宿松縣令(宿松縣令孫葆田1885年修築洲頭涇江口堤,把涇江口堵住,從此內湖無出江口,洲頭後來很多人取名字都喜歡帶一個葆字),縣官很是讚賞令公為地方民眾謀利益的善舉,當即落實了這個批示。並委任令聰為宿松同仁堤委員長的職務,全權負責宿松段江堤的重建和今後江堤防護工作(同仁堤系宿松段原江堤的名稱,即後來的同馬大堤)。特恩賜「同仁堤」字樣的燈籠一盞,即便午夜令公公務赴縣,亮起燈籠,守城人照樣開門迎接。

令聰公與南京、宿松辦妥有關事宜之後,返回鄉里,喜訊傳開,婦孺老幼歡欣鼓舞,感激涕零。

數日後令公率領沿江百姓,披星戴月重建江堤。離鄉在外的農夫兄弟聞訊歸來,首先領到挑堤有償錢、糧,即而勇躍投入挑堤戰鬥。奮戰一冬春,蜿蜒百里的江堤建成了,魏然屹立。堤內人民從此春種秋收,構建廣廈,安居樂業。令聰公這義舉,宿松洲區人民受益匪淺,感激萬分!他的名字,百年後,仍在百姓中流傳。

清代德化知縣陳鼒曾寫過一首詩《桑落洲歌》

兩年洪水至,憂心繫民瘼。河伯既不仁,況復為鄰壑。人好雀角爭,地與犬牙錯。有堤不勝防,反被長鯨嚼。中澤遍鴻嗸,呼天天豈虐。嗟爾民其魚,敢言官飼鶴。議蠲複議賑,車薪資杯勺。仍籌以堤防,庶足安耕鐅。封郭議已成,推舟至桑落。雲水天共長,風狂浪交作。射潮氣欲雄,告鱷文恐弱。里舍無安燕,冬枝見凍雀。喻以登築勒,子來知踴躍。民為負版蟲,我愧求伸蠖。應憐我民愚,勿謂鄰民惡。蚩氓皆赤子,誰為樂其樂。暮冬,乘小舟至桑落鄉,經營堤工。值風浪大作,賦此。

清實錄記載桑落洲水災,節選。

乾隆二十三年乙卯。吏部議覆、署江西巡撫阿思哈疏稱、九江府屬、德化縣小池口。界連楚省。為南北水陸要衝。距縣雖止一江。風浪不時阻隔。且該處兩省居民糅雜。差使絡繹。需專員駐劄。查德化城子鎮。向設巡檢一員。現該處已淤漲成洲。並無商船停泊。請將巡檢移駐小池口。兼轄江北封一、封二、桑落、等鄉。並飭督率救生船隻。不時巡遊。其衙署、即移城子鎮原署改建。官役俸食照舊。換給小池口巡檢鈐記。至城子鎮原轄之赤松、南昌、二鄉。歸併德化縣管理。應如所請。從之。

乾隆二十九年甲戌。諭曰、輔德奏、江西德化縣。與湖北黃梅聯界。江水奔注。淹及該縣封一、封二、桑落三鄉。現在照例撫恤等語。該處猝經江漲。致損秋禾。閭閻歲事。未免失望。深為廑念。所有應行加賑月分。以及蠲免借糶各事宜。該撫速飭所屬。迅為查辦。務俾被水災黎。均沾實惠。其彭澤等五縣。最低處所。德化之赤松一鄉。雖例不應賑者。亦著一體分別加恩。查其被水稍重極貧戶口。量予撫恤。以示惠養黎民至意。該部遵諭速行。

乾隆三十四年庚辰。是月。江西巡撫吳紹詩奏、九江地處下游。於五月二十八、九、至六月初七等日。暴風疾雨。湖北連界之黃梅縣、後湖漲溢。斗母庵橫壩潰口二處。湖水漫入。又初五日夜。風雨甚大。兼之上游川水暴注。高於堤面。黃梅潘興口迤上江堤。陡被沖漫。江水湧入。人力難施。以致德化縣之封一封二兩鄉。全被淹沒。其附近之桑落等鄉。亦淹至十之七八幸先期豫備未傷人口。臣於十一日輕裝減從親赴查勘。務使一夫不致失所此外尚有九江府屬德安、湖口、彭澤三縣。南昌府屬南昌、新建、進賢、三縣。饒州府屬鄱陽、余干二縣。南康府屬建昌縣。各報一隅被淹。詢之土人。據稱、即日速晴水退。立秋前尚可補種晚禾。臣隨時查察。飭令水退之地即趕種雜糧。倘有成災處所及期分別辦理。得旨、黃梅被水。正廑江西。覽此奏水退補種情形。略慰。其有成災者。即加意撫恤。毋致失所。

嘉慶十年。辛卯。展賑江西德化縣桑落赤松二鄉、被水災民。貸南昌、新建、豐城、進賢、鄱陽、余干、星子、瑞昌、宜黃、都昌、建昌、德安、湖口、彭澤、永豐、十五縣、災民耔種口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桑落洲 的精彩文章:

元代文壇泰斗姚燧,忽必烈的外孫求其文,禮賢下士,高麗國國王求其詩,一紙千金

TAG:桑落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