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陝西潼關中金公司多坑口「以探代采」遭職工舉報

陝西潼關中金公司多坑口「以探代采」遭職工舉報

潼關黃金資源得天獨厚,「華夏金城」享譽全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國家有關政策影響下,群眾自發開採,到九十年代漸成氣候,多種開採模式並存。在利益驅動下,無證開採、亂挖濫采、以探代采,比較混亂。長期的非法開採造成了生態和礦產資源的嚴重破壞,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極大地影響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儘管在歷年整頓中,該縣將原來的零散企業整合到幾家有實力的企業,但掛靠、多層承包行為的存在,使得非法開採依然陰魂不散,以探代采,越界開採等等造成財稅的大量流失,更阻礙了潼關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采代探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其探礦權人打著合法探礦旗號從事非法採礦活動,邊探邊采,勘探結束國家礦產資源、國家稅費也就隨之流失,從而被嚴厲打擊。

近日,陝西潼關中金礦業公司職工反映稱:該公司640坑口、1272坑口在沒有取得省國土資源廳採礦權手續的情況下,一直至今持有探礦證以采代探,擅自違法開採國家礦產資源,相關監管單位心知肚明卻是不聞不問,大量礦產資源及礦石被非法採掘。據職工了解到,潼關中金礦業公司的640坑口、八公里1272坑口憑藉探礦手續,承包人為取得承包經營權,不惜採用種種手段,讓公司的坑口經營權成為自己的發財之路。

對於職工反映,4月11日本報記者一行多人就開始深入潼關縣進行調查,經過幾天的大量走訪群眾和深入山區對該坑口實際生產情況進行了解。在了解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中金礦業公司八公里1272坑口小火車不停的從山洞內將礦石向外運出,據該坑口內部職工稱:這個坑口從開始生產以來,一直採用落後和其他礦山企業早就淘汰的設備三輪車在生產,環保和安全措施根本就談不上,經常為了越界開採和其他公司鬧事,目前產量不大一天也就是幾十噸,每周都有外面的大型運輸車輛將礦石運向山下的中金公司選廠。在運輸過程中,有穿著中金公司工作服人員現場開票,有專人進行裝車,將礦石運出山口時只是在潼關縣礦管局設的東桐峪檢查站予以登記,大量的礦石就是這樣被運出山下加工。而位於潼關縣桐峪鎮的中金公司640坑口的採礦也沒有閑著,據知情人透露:640坑口的礦石含量比較高,每天產量都在幾百噸,640坑口也是中金公司高層和潼關縣相關領導調研必來的一個坑口。據了解該坑口2017年的黃金產值達到400餘公斤收入近億元。

對於被舉報開採的這些坑口,潼關縣中金礦業公司是否具有開採權和是否具有開採許可證。4月23日本報記者來到潼關縣國土資源局進行了解,辦公室一位同志在記者講明來意後,表示按照潼關縣有關規定必須要和縣委宣傳部聯繫,待宣傳部同意後才能接受採訪,記者隨即電話聯繫宣傳部一位負責同志後,在該同志的協調下,國土局辦公室負責人隨即聯繫了主管的礦管股,據礦管股負責人稱:潼關中金礦業公司1272坑口、640坑口截止目前沒有辦理採礦許可證,現在辦理的有探礦權證,並提供了探礦權證。640探礦權證上勘查項目名稱為:陝西省潼關縣桐峪金礦區深部金礦地質祥查,勘查面積為:2.12平方公里,該證的有效期兩年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此之前該坑口的探礦權證勘查項目為地質普查,這就是年產值近億元的坑口所使用的採礦手續。而1272坑口勘查項目名稱為:陝西省潼關縣西峪-桐峪金礦勘探,勘探面積為:12.65平方公里,同樣不具備法律規定的採礦許可權。當記者提出有了這個探礦證是否可以大批量生產時,該同志表示他們也不清楚,需要了解的話必須讓辦公室聯繫其他科室,他們科室只管證件,其他管不上。

那麼大量的開採礦石,潼關縣中金礦業公司的炸藥是從哪裡來的,在沒有採礦證的前提下到底每年的炸藥公安機關是怎樣供給的。本報記者又來到潼關縣公安局進行了解,政治處一位同志稱:對於記者所要了解的問題讓先到縣宣傳部外宣辦,外宣辦給打電話才接待記者。

經過近兩周的調查,潼關縣中金礦業公司職工反映的問題也逐漸清晰,該礦業公司涉嫌以采代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採礦許可證擅自採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範圍採礦的,擅自開採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責令停止開採、賠償損失,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拒不停止開採,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對於潼關縣出現以采代探現象,希望當地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能夠認真履行職責,徹底打擊非法開採,以探代采,越界開採,真正做到違法必究,從嚴治理礦山開採。相關情況,本報將繼續關注。

來源:健康導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媒體人小劉 的精彩文章:

洛南縣教師親吻女學生視頻外泄 官方處理難平眾怒

TAG:媒體人小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