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文耀州-故鄉的名人

人文耀州-故鄉的名人

最近幾年,家鄉耀縣著力宣傳五位歷史名人,醫藥學家孫思邈、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哲學家傅玄、山水畫派領袖范寬。

這裡面對傅玄和范寬沒有什麼印象,其他幾位還是有點認識的。柳公權不用說,小時候寫過毛筆字,臨帖中就有柳公權的字,只是當時不知道這個人竟然是家鄉名人。不過我的字還是那麼爛,實在對不住老人家。

對令狐德棻的事迹毫無所知,唯一的印象是見過他的墓地。父親的老家在西河對面的楊河村,每年過年初一要去村子給叔父拜年,完了再去村子外面父親的墳上看看,村外經過大片大片土黃色的菜地,菜地里靠近路邊一個不大的黃土堆就是令狐德棻的墓地。一塊墓碑記載了他的簡介,墓穴周圍用欄杆圍著。後來看了他的介紹,才知道這是一位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而死後的墓地竟然如此的平凡普通,一抔黃土而已,讓人不免慨嘆。

至於孫思邈可謂是非常熟悉了。從小每年大年初一早晨我們都要集體去藥王山遊玩。那時候,除夕晚上要守歲到12點。第二天一大早,興奮的穿上新衣新鞋,兜里裝上拆散的小紅炮,高高興興的和家人或小夥伴一同去游藥王山。那時候,去藥王山的路還修的不好,路上要走很久。

我記得,要先走東街,過東橋,到了麵粉廠向北拐,不久要穿過一個鐵路道口,經常在這裡看冒著黑煙的火車呼嘯而過,然後再爬一個很長很長的大坡,經水泥廠子校,烈士陵園,再七繞八拐最後到達山腳下一個小廣場。

到了這裡就有兩個選擇,往左是藥王大殿,往右是南庵。我們一般都是去藥王大殿,去南庵很少,似乎只去過一兩次。現在小廣場旁邊有個小道觀,有一次進去看見一個年輕道士在屋子裡畫畫。

孫思邈是家鄉人的驕傲,除了在藥王山,太白山也留下了他的足跡,現在還有藥王洞作為紀念。在外地也有很多紀念藥王的廟宇,紀念碑等。在杭州吳山,就有一座紀念孫思邈的小廟。杭州胡雪岩開辦的胡慶余堂修建了中藥博物館,進門就有一座孫思邈立像,這是博物館裡唯一的紀念雕塑。

對於孫思邈,人們都稱其為醫學家、藥王,而很少關注到他另外一個身份,他是一個道人。據載唐太宗即位後,召他入京,見到他50多歲的人竟能容貌氣色、身形步態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嘆,便道:「所以說,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羨門、廣成子這樣的神仙人物原來世上竟是有的,怎麼會是虛言呢?」 後被追封為妙應真人。

孫思邈對老莊有深刻研究,他寫有《老子注》及《莊子注》。他隱居在太白山,是因為作為道人,需要在山裡修行。在他來說,道與葯是融為一體的。可惜的是,後世唯知他的葯,而不知他的道。

道教和佛教有很大的不同,佛教比較重視普度眾生,而道教比較重視個人修行,通過修鍊自我以達到個人自由的境界,也就是成仙。所以道教對醫學和養生都非常重視,也出了很多醫學家和養生內功,包括小周天大周天等功法。道家有定期辟穀的習慣,所以經常說胖和尚瘦道士。

當年高三時苦於神經衰弱,每周要去東街一個藥鋪抓藥,那時見識了中醫把脈的神奇,幾乎生了學習中醫的願望。

現在對於孫思邈是基於旅遊的出發點,對於孫思邈孜孜追求的大道有多少人知道呢?

盧照鄰,初唐時期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因患麻風病拜孫思邈為師。典籍里有盧照鄰與孫思邈關於疾病與修身養性的論述,本質是天人合一,敬畏天地的思想,很值得今人思考。特記載於此。

盧問:名醫治病,其奧妙何處?

孫答:善言天者,必究之於人;善言人者,必本之於天。天有四時五行,寒暑替代進行運轉,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雪,張而為虹,此為天之常數。人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寐,呼吸吐納,精氣往來,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聲音,此為人之常數。陽用其行,陰用其精,天人相同,若有所失,蒸而生熱,反之生寒,結而為瘤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診發乎面,變動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醫導以藥石,救以針劑;聖人和以大德,輔以人事。

盧問:如何處事做人?

孫答:當小心,如《詩經》所說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當大膽,如《詩經》所說的「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行動當方,如《春秋》所說的「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思考當圓,如《周易》所說的「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盧問:如何修性養心?

孫答:修性養心必先自慎,慎以畏為本,士人無畏失仁義,農夫無畏墮耕稼,工人無畏壞規矩,商賈無畏不賺錢,兒女無畏則忘孝,父母無畏則不慈,大臣無畏難立功,君主無畏難治國。故而,從道家而言,首先是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侮於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青春系列番外之——董子健
滴 滴滴,非段友來打卡最近幾部最熱的電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