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黃帝內經》說命門者,目也

為什麼《黃帝內經》說命門者,目也

《靈樞·根結第五》:「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也。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窗籠。窗籠者,耳中也。」

一、名家注釋

張介賓註:「足太陽下者根於至陰穴,上者結於睛明穴,故曰命門者目也。王氏曰:命門者,藏精光照之所,則兩目也。」

張志聰註:「命門者,太陽為水火生命之原,目竅乃經氣所出之門也。」

馬蒔註:「命門者目也,謂睛明穴也,在目內眥。」

《難經·三十九難》提出右腎為命門說:「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

二、命門者,目也

「命門」一詞,顧名思義是指生命之門,《黃帝內經》對「命門」的解釋是指眼睛,應該是指當生命存在的時候,人的眼睛是有神的。眼睛的開合運動不但顯示出人的生與死,而且還是精神最重要的反映部位,眼睛是生命與健康之門,通過這扇門可以觀察到人體的精神狀態。

但是同時代的經典著作《難經》也提到了命門這個概念,是指腎中相火,也稱為命門之火。一個「命門」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如何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呢?應該明確的是這兩種提法實際上是不矛盾的,《黃帝內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這裡指出了目之精是源於五臟六腑的精氣上注而成的,目之所以能視物,五臟六腑之精氣是其基礎。經云:「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說明五臟六腑之精,在上注於目形成目之精,所以目能視物,同時五臟六腑之精下藏於腎而成腎之精,為身之本。目之精主明,腎之精主藏;目之精為心所主,心主神明,腎之精為水藏。因此《黃帝內經》中「命門」為目,是強調心主神明,是心之君火,生之本。而《難經》所謂的命門之火,是腎之相火,強調腎藏精的功效,是身之本。

三、命門學說

把「命門」作為一個獨立的臟腑,最早應該見於《難經》,是指右腎,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地方,《難經·三十九難》曰:「五臟亦有六臟者,謂腎有兩臟也,其左者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通於腎,故言臟有六也。」《十八難》與《三十六難》中又說:「命門為腎間動氣,原氣之所系。因此說命門對人體生理具有重要作用

到了金元時代,以寒涼派著稱的劉完素把《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中「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君火與相火引入到人體藏象學說當中,以心為君火,命門為相火,首創「命門相火」說。

到了明代很多著名醫家在臨床實踐與中醫理論的探討中都應用到了命門學說,如李時珍、虞摶、李梴等,以溫補學派的孫一奎、趙獻可、張景岳三家的觀點最為突出,孫一奎是三大家中最早的一位,創立「命門動氣」學說。提出:「命門乃兩腎中間之動氣,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樞紐,陰陽之根蒂,即先之太極。五行由此而生,臟腑以繼而成。」(出自《醫旨緒餘》)。

趙獻可則提出「君主命門」說,他認為,命門位處兩腎中間,徹底與腎臟脫離,而成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其功能位於五臟六腑之上,為「主宰先天之體」,有「流行後天之用」。趙獻可以《易經》中「坎」卦為其理論基礎進一步闡釋腎與命門之間的關係,認為兩腎有形屬水,命門無形屬火,其位居兩腎中間,即「一陽陷於二陰之中」,因為陰中有陽所以水才能夠氣化,氣化是生命的源泉,而命門之火藏於腎水中,主一身的氣化作用。

趙獻可的命門理論受到理學、易學及道教等多方面思想的影響,承前啟後,對後世影響很大。張景岳在總結前人成就的基礎上,對於命門學說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論述及闡發,提出「水火命門」學說。張景岳大量運用太極陰陽理論闡述命門,認為命門為人身之太極,是人體生命的本源,統括陰陽、五行和精氣。同時,命門兼具水火,陰陽本同一氣,水火之於人身,即是陰陽精氣,從而把人體陰陽、精氣與水火有機地聯繫了起來。

儘管後世醫家非常重視命門相火,用了很大篇幅來討論命門的問題,而且應用於臨床上,甚至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而《黃帝內經》只是把命門歸於雙目,是不是《黃帝內經》沒有認識到命門的重要作用呢?其實後世醫家的命門相火學說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講的藏精與精化氣的兩個方面,而命門學說是著重強調腎精化為氣的這部分功用,只要能完全掌握和領會《黃帝內經》關於「精」的論述也能夠全面總結出人體生理本質。

本文摘自《闖關記我的《黃帝內經》覺悟之旅》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燕中

編輯:釋慧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真傳 的精彩文章:

穿山甲通絡獨擅——腰痛醫案一則
食物與藥物的區別

TAG:杏林真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