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黃庭堅為什麼說:陳無己閉門覓句,秦少游對客揮毫?

黃庭堅為什麼說:陳無己閉門覓句,秦少游對客揮毫?

黃庭堅曾經在《病起荊江亭即事》中有這樣一首絕句: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

裡邊提到了兩個好友的名字,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秦少游,一個是「蘇門六君子」和江西詩派「三宗」之一的陳師道(字無己,正字是官職)。當時秦少游已經病死於廣東藤州,所以黃庭堅的結句是「西風吹淚古藤州」。而陳師道一生清貧,因此黃庭堅感嘆:正字不知溫飽未?前兩句可以看做是對這兩個人在文學上的評價。為什麼黃庭堅這樣評價他們兩個人,這兩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呢?

一、閉門覓句陳無己

蘇軾當年曾經想收陳師道為弟子,陳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為由婉拒。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曾鞏字子固,是江西省南豐縣人,因此被陳師道尊稱為「曾南豐」,這個故事與「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有幾分相似,真是詩人雅話。陳師道有一段時間非常喜歡黃庭堅的詩,據說因此把自己過去的詩稿燒掉而學黃庭堅。其後發現黃庭堅"過於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後山詩話》),改為致力於學杜甫。作為苦吟詩人,陳無己曾經有「閉門十日雨,吟作飢鳶聲」之句,頗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風範。

「閉門覓句陳無己」是黃庭堅對陳師道的一句評價,黃庭堅對於陳師道學杜很欽佩,曾說陳師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關鍵,其作詩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詩人不能當也"。方回在《瀛奎律髓》評價江西詩派時,有"一祖三宗"之說,即以杜甫為祖,三宗便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方回說:"老杜詩為唐詩之冠,黃、陳詩為宋詩之冠。"。

「閉門覓句」我的理解第一是精雕細刻,陳師道受黃庭堅的影響,做詩"無一字無來歷"。相傳他做詩極勤苦,一有詩思就急歸閉門,擁被而卧,詩成才起,可謂「詩痴」。第二,我認為是作詩比較慢,若想"無一字無來歷",非有大學問不可。如果沒有蘇東坡、黃庭堅的底子,必須回家翻書搜句。我們今天不同了,條件好得多,老街作詩時,為了確認一個典故或查找一個詩料,打開手機即可。因為有互聯網,方便得多,當然首先你也要知道找什麼。古人呢,肚裡學問少了,恐怕只有「閉門覓句」和「尋師問道」兩個途徑。

二、對客揮毫秦少游

「對客揮毫」就瀟洒多了,從黃庭堅的這首詩里可以看出,即使是古代的大詩人,也未必都能「對客揮毫」而出精品,何況今天呢?我看到經常有人問,詩詞大會增加現場作詩怎麼樣?如果是錄播的話還好些,給大家一個準備的時間,或者乾脆台下準備好,拿到台上背一遍。另外現場作詩其實不難,詩不用背詩譜,格律很好記;現場作詞如果不給詞譜的話,估計麻煩些。最難的是出好作品,「對客揮毫」、「倚馬而就」不是有學問就能做到,需要「才」和「學」兼備,這就不容易了。

古代有不少這樣的才子。

《世說新語·文學》記載了大才子袁宏「倚馬千言」的故事:「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唐朝詩人吳融《靈池縣見早梅》詩用此典故,曰「棲身未識登龍地,落筆原非倚馬才。」

《新唐書·韋思謙傳》里有「援筆而就」的故事:「時議草赦令,咸推承慶,召使為之,無橈色誤辭,援筆而就,眾嘆其壯。」《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記載了曹植「援筆立成」的故事:「時鄴銅爵台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更有名的是曹植的「七步成詩」,如果才學不夠,恐怕這一關就難過了。

據說蘇東坡離開知制誥這個位置以後,接替他的人也很有學問。這個人為皇帝起草了一篇詔書後,頗為自得,問身邊人「我比蘇子瞻如何?」旁邊的人說,大人這篇文章的文采很好,就是蘇子瞻寫這樣的文章一會兒能寫好幾篇,您一篇文章要寫老半天呀!

可見秦少游雖然比不上蘇東坡,也是個不世出的天才。

結語

今天我們寫詩詞與古人相比有利有弊,弊處是因為我們以白話文為主,學習的知識更加廣博,詩詞成為「小道」,不再是衡量讀書人價值的標準了,更換不來「功名。」利處是我們有更多的條件看到各種書籍,互聯網的普及更加提高了讀書的便利性,更方便交流溝通、學習發表。把詩詞當做一種業餘愛好,無需「閉門覓句」也無需「對客揮毫」,閑暇之間,自得其樂也挺好。學習舊體詩 看1篇短文花3分鐘避免10年彎路

@老街味道

2014-4-2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庭堅 的精彩文章:

【開學季】這些名揚千古的風雲人物竟然都是江西人,你知道嗎?
黃庭堅:倔強中見姿態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