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一份我最不想錯過的親子共讀指南

這是一份我最不想錯過的親子共讀指南

來源:中信出版社

鄰居家小孩兒來找女兒玩兒,幾個孩子閑著沒事一起重溫了電影《卑鄙的我》。

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我在一旁問孩子們,看完想不想要一個電影裡面那樣的「小黃人兒」,女兒一陣點頭,鄰家孩子想了想,說想要一個電影里那個小貓的書。

這個答案讓我挺意外的,因為這孩子的媽媽曾和我說這孩子不愛看書,「天天就想著怎麼玩兒」。而且電影裡面的書也沒有什麼特別,故事很簡短,市面上並不難買到。

我就順著孩子的話問,「你平時在家裡看什麼書呀?」,小朋友小嘴一撅,「就看我媽給買的書,但是我不喜歡我媽給我講故事,她總問我。」,「媽媽問你什麼?」「就是學到了什麼道理,以後要怎麼做,天天講完故事就說我。」

我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跟我們那一代人不一樣了,他們更聰明也更敏感。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愛閱讀愛看書的人,可一旦用錯了方法,不但不能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反而還會讓孩子興趣全無,對書籍排斥抗拒。

很多家長都知道讓孩子閱讀的重要性,但在選書上經常有困惑:

有人覺得「童話里都是騙人的」,擔心聽太多童話故事會讓孩子對現實世界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應該盡量減少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而讓他們早點接觸真實的世界;

有些人認為,讀書還是要讀非虛構類的,因為那才是濃縮的智慧,哪像虛構小說,或者故事性的人物傳記、歷史記載,看了半天,道理還得自己來悟,太沒有效率了…

這些觀點有道理嗎?

什麼樣的書對孩子才是好書?

怎樣的閱讀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童話故事裡都是騙人的?錯!

大腦天生愛故事,不是因為故事能帶給我們信息,而是故事能夠幫助我們學習。故事是我們人類控制這個混亂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們天生依靠故事來學習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律。

腦科學研究表明,比起乾巴巴的教科書、紀錄片,我們更偏愛故事,一個好故事能讓我們的神經系統極度亢奮。當聽到好故事的時候,我們不只是沉浸在故事情節的聯想中,我們的大腦中處理動作、視覺、聽覺甚至嗅覺的區域也被激活了,跟在現實中被激活的那部分腦區一樣。

對孩子來說,通過故事,他們能夠學會從混亂中看到模式,將來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複雜情況時,就能提前得到應急方案。可以說,故事不會讓孩子變成空想家,反而會幫孩子搭建通往真實世界的橋樑。

怎樣選故事?好故事的4C原則

什麼是好故事呢?該怎麼給孩子選好故事呢?

好故事有很多,大部分離不開下面這四個原則,我們可以稱為4C原則。

第一個是因果關係(causality),表示事件發生是有前因後果的,能夠很好地解釋清楚故事的邏輯。比如好故事都有一個好的提綱挈領的開頭,一個漂亮的結尾,開頭和結尾有嚴密的邏輯鏈。從這樣的故事中孩子可以弄明白事情的因果邏輯鏈。

第二個是衝突(conflict),故事裡的主人公一般有個目標,然後會發生很多事情阻礙他實現這個目標,於是主人公要去克服這些阻礙,這樣故事才有看頭。

例如《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 如果像現在坐幾個小時的飛機就順利到達西天,沒有九九八十一難, 那還有什麼看頭?

第三個是多樣性(complications),好的故事情節要多樣。《西遊記》里有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不同,吸引著我們每個暑假都願意重溫一遍同名電視劇。

不只是童話故事,你自己的生活經歷、周圍人的真實故事,包括一些名人的故事,比如航天員、運動員等,也都可以講。孩子聽的故事越多樣,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會越好。

第四個是角色(character)。一個好故事是圍繞各種有趣的角色展開的,孩子通過故事探索自己與他人思維的差異,揣摩不同人的思維活動,他的社會情緒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發展。

仍以《西遊記》為例, 孩子可以想像自己是英勇機智的孫悟空、懶惰軟弱的豬八戒,從而學習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

閱讀的正確方式——互動閱讀

很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閱讀,家裡也買了一堆書,可孩子好像就是不喜歡讀,逼他讀的話他就更討厭閱讀了,這該怎麼辦呢?

其實是因為家長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不正確。

閱讀最好的方法是互動閱讀,尤其是對於4歲以下的孩子。互動閱讀是一種浸入式的語言學習,這時你給孩子的不僅是書上的知識,還有你的語音、語調,他看到的圖片和文字,他還能沉浸到書中文字傳達的巨大的想像空間中。

比如,同樣一個童話故事,看動畫片時孩子是被動地接受視頻信息,而讀書的時候,文字傳達的內容讓孩子的大腦想像出故事的場景,同時他還學習了文字的讀音和字形等信息,給他識字打下了堅實基礎。

那麼,如何跟孩子互動閱讀呢?

① 問孩子問題

首先,互動閱讀很重要的一點是,在閱讀過程中你和孩子要對話。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只能被動地聽你讀,這就需要你多問問題,來開啟這個互動。

你的問題可以是啟發式的,幫孩子把書里的東西跟生活里的東西聯繫起來。比如,如果你家裡養貓,你讀到繪本里有一隻貓的時候,就可以指著書中的貓問孩子:

「你看,這隻貓長這樣,它和我們家的咪咪長得像嗎?」孩子回答了之後,你還可以再問:「你覺得它們誰長得好看?你更喜歡它還是咪咪呢?」

生活中的信息,孩子總是記得比較牢,也比較感興趣,所以你把書里的內容跟生活聯繫起來之後,這本書對他來說就變得鮮活起來,他也就會更能理解書中的內容了。

更好一些的互動方式,是問孩子開放式問題,沒有固定答案。

比如,讀《三隻小豬》時,我會問我女兒:「你看,這三隻小豬用不同的方法造房子,你覺得要是狼來了的話,會怎麼樣?」或者,「這三隻小豬,你想做哪一隻?為什麼呢?」當然,問這些問題不一定是為了講道理,有時純粹就是好玩,孩子會興高采烈地把自己代入故事裡。

② 跟著孩子的興趣走

互動閱讀不能只是你引導孩子,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來主導這個閱讀的過程。比如,要鼓勵孩子問問題,他的問題只要跟閱讀有關,一定要回答。

有時候我和女兒一起閱讀時,時間比較緊,回答了問題就讀不完書了,但是我不會說:「不要問這麼多問題,我們先把書讀完再說。」我會耐心地先回答她的問題,再繼續讀書。

對於書的內容,我也是跟著孩子的興趣走。有些書是我女兒比較喜歡的,但是她只喜歡其中的一部分。比如還是那本動物書,她常常會拿過來跟我說:「爸爸,我們來讀熊貓這一頁吧。」

我跟她讀完後,翻過去是老虎、大象,她也喜歡,但到了猩猩、河馬,她就不喜歡了,要跳過去直接看後面的鯊魚和海豚。我都是聽她的,並不會說:「這些都是有用的知識啊,你要掌握全面的動物知識。」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帶女兒去書店買書,這時候我一般會徵詢她的意見,看看她想讀什麼樣的書。

③ 把閱讀變成遊戲

怎樣才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呢?

除了書的內容本身吸引他之外,你還可以利用讀書這個場景,跟孩子玩遊戲。比如我跟女兒看動物繪本,第一頁里有各種動物的圖畫,就跟女兒說:「哇,你看,世界上有這麼多動物!來,我們來比賽,看誰先找到大熊貓!」

然後我裝作到處找都找不到,結果她很快就找到了,一邊指給我看,一邊歡呼雀躍地說:「我贏了!」這個遊戲不僅能讓她樂上一會兒,還讓她對書里的內容更感興趣。

對書里的故事,我也會跟她玩猜情節的遊戲。比如:「哇,大灰狼把第二隻小豬的房子也推倒了,我們來猜猜看,這兩隻小豬該怎麼辦呢?看誰猜得對。」我女兒會猜:「它們會跑到第三隻小豬那裡去!」我說:「嗯,我猜它們會投降,跑出來說:狼大爺,你太厲害了,我們就給你吃了吧。」

女兒聽了哈哈大笑,我把書翻到下一頁,裝作驚奇的樣子說:「啊,你猜得對,它們果然是跑到第三隻小豬那兒去了,你猜對了!」這時候我女兒就特別高興。這樣一來,她就會覺得自己理解故事的能力還挺強的,以後就會更喜歡讀書了。

閱讀不要有太功利

孩子小時候,最重要的是讓他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不是從閱讀中立刻就學到多少知識。互動閱讀為什麼好?因為它把閱讀嵌入到了孩子跟父母的日常互動中。

你應該讓孩子覺得閱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較好玩的一部分,而不能把閱讀當成一個特殊的任務。

比如你跟他說:「來,寶寶讀完這本書,獎勵你一個冰激凌!」那他就會想:「看來讀書是個苦差事,媽媽都得用冰激凌來補償我。」

同樣,如果孩子正玩得高興,比如疊紙飛機,你不要覺得那個技術含量低,就去打斷他說:「玩那個東西有什麼意思!來跟媽媽讀書吧!」這會讓他覺得讀書是件很嚴肅、很正經的事情,跟疊飛機這種好玩的事情是對立的。

總之,不要有太功利的目標。我和孩子一起閱讀,更看重的是跟她的情感互動,以及和她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

我相信,這樣的情感互動和美好時光,也會讓她慢慢覺得閱讀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知道書裡面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有好多問題的答案。

至於學知識和認字,如果孩子喜歡上了閱讀,你還用發愁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親子共讀 的精彩文章:

養育男孩,90%的媽媽都不知道的6個秘密

TAG:有書親子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