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獨立於虞北平原,見證滄海桑田

她獨立於虞北平原,見證滄海桑田

夏蓋山是虞北平原上一座矮小的孤山

方圓0.5公里,形酷似饅頭

對於蓋北、謝塘一帶的人來說

夏蓋山是一座有著特殊情感的山

它孤峰兀立於虞北平原

被世居於此的人民託付了無限美好的遐想

關於它的傳奇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傳說之一

從前,有一個人到沿海一帶做買賣,等他賣完貨,太陽已將下山了,回家又有好多路,心急了,肚子也餓了。生意人挑起空貨擔急急匆匆往回家道上走,卻把秤砣忘了。後來不到幾天,秤砣變成了山,人稱夏蓋山,所以遠望夏蓋山,活象一個大秤砣。

傳說之二

很久很久以前,夏蓋山是海里的一個小島,出海捕魚的漁民常在島上停靠船隻和晾曬魚網,所以也叫晾網山。當年,禹接替父業,擔當治水重任。禹帶領治水民眾,到過此山,時值酷暑,山邊只有咸苦的海水,人們口渴難當。禹一時無法可想,急得在山邊連蹬三腳,並一聲長嘆:「天絕我也!」誰知蹬腳之處竟流出三股清泉,一嘗,鮮潔爽口。後人在此處造了井,這便是長年以來滋潤周邊民眾的「三眼井」。

據說,禹曾把自己用過的一把雨傘放在山上,後治水成功,洪水退去,周圍被海水淹沒的大片土地最終成了可耕田地,禹終因治水有功,被舜指定擔當部落聯盟首領,後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為紀念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人們便把這山叫做夏蓋山。

夏蓋山另有一個別名,稱「禹峰」。據有關史料,宋代官至侍郎的張即之曾為此山親筆書寫「大禹峰」三字,今謝塘鎮「禹峰片」(原禹峰公社、禹峰鄉),「禹峰」的名稱即由此而得。

傳說之三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錢大王的人,挑著一擔東西經過這兒,扁擔的一頭是一袋鹽,另一頭是一塊石頭。天很熱,路很遠,行人又很稀少,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熾熱的太陽悶得錢大王透不過氣來,於是他就在一塊草地上,放下擔子坐了下來,頓時覺得渾身痛快、輕鬆。

休息片刻後,他一想,還是早點趕路,免得家人挂念。他心裡雖想快點回家,可是雙腳總不聽使喚,實在走不動了,又停下來,靜靜地坐在草地上,摘下帽子扇了起來,一會兒竟打起了瞌睡。待到醒來時,他發現身邊的鹽不見了,心想被賊偷去了,但又一想不可能,覺得好奇怪。東張張西望望,發現腳下放鹽袋的地方,有一層新的淤泥,還長出了小草。他終於明白了,原來在他睡著的時候,海面上起了一個浪頭,把鹽袋捲走了。

在夏蓋山頂西北處

有一道刀劈斧削般的陡崖,形如兩扇終年緊閉的石門

想到這裡,他感到又喜又恨。喜的是,幸虧自己睡在鹽袋的前面,否則自己也被捲走了;恨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從幾十里外挑來的鹽給海水捲走了。於是他從心底里恨透了海水,便拿起扁擔朝著海水猛烈地抽了三扁擔,並斥責潮水無聲無息。說來也怪,海面上忽然海浪滔天,潮聲如雷。從此以後潮水漲起時,定有潮浪夾帶潮聲。

他又回到了石頭旁,心想如今鹽袋沒了,倒不如把石頭放在這裡算了,但又覺得怒氣沒消,又拿起扁擔朝著石頭的尖角方向猛烈地敲了一下,尖角掉下了成了平面。那塊石頭竟變成了一座山,雄偉多姿,人們把它取名為夏蓋山。而夏蓋山腳下杭州灣的水變成了鹹的,是因為錢大王的那袋鹽溶化在海里的緣故。

感受傳統文化的樸素

捕捉現代潮流的意趣

傾聽美好未來的悸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慈烺太子蒙難記
今年明星都在搶著穿的襯衫裙,了解一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