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啊,我為什麼要帶著熊孩子出門旅遊!」

「天啊,我為什麼要帶著熊孩子出門旅遊!」

歡迎關注由格子和我的小夥伴為你搭建的自娛自樂自學平台,和數萬媽媽一起recharging。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熊孩子的爹媽

您,辛苦了

故事的開始

十多天前,格子領著小美一起去紐約溜達了一圈。連著五天,小美都形影不離的跟著我,參加會議、去紐約的小學訪問、和老友聊天、在紐約市中心壓馬路、逛曼哈頓島的若干景點、去近郊看風景…

為了向倫敦和國內的小夥伴報平安,我每天都會發發朋友圈,發著發著,大家便開始問我:

為什麼小美明明正處於「七、八、九,厭死狗」的年紀,她竟然如此乖巧聽話,毫無旅途中的熊孩子本色?

April 13第一天抵達紐約,從-10度的安省倫敦,到26度的紐約,已經習慣嚴寒天氣的小美同學一下飛機就開始覺得不舒服,在轉運車上更是被曬化了一般。背著自己的小包包,抱著自己的狗狗stuffie,無奈的來了個葛優躺,但是她沒鬧:

April 14第二天上午,我們前去AERA會務中心註冊。小美比我還興奮,忙前忙後的幫我拿資料和袋袋,我只覺得她是我的同學,完全不似我的孩子:

隨後開始參加會議,有的議題人較少,她就安靜的坐在我旁邊看她的書,或者ipad;有些場次人較多,她便隨我席地而坐,繼續看她的書,或者ipad【下圖這場已經是下午5點,小美依然安靜】:

晚餐約了Western的小師妹兩口子,小美已經很累啦,可是依然很愉悅的和叔叔阿姨共進了晚餐,吃了非常好吃的紐約pizza:

隨後的一天依然是會務。

April 16第四天,我們受邀訪問了位於曼哈頓島上的中文浸入式學校。早餐吃得飽飽的小美同學,陪著我和張箏阿姨,一直在對方學校訪問到下午1點。

跟著我們參觀教室,又跟著我們與對方學校的校長奶奶開研討會。一直安安靜靜的跟著,也會不時的跑來問我些問題。唯一犯的錯誤是,沒把借來玩的軟泥還回去,我們都忘了:

接著找了個麥當勞,吃了個漢堡,我倆便驅車去了冷泉小鎮,在曼哈頓島與長島的中間,距離紐約市中心約1個半小時的路程。

我開著車,一路聽著楊宗緯,小美則是美美的睡了一覺,睡醒之後繼續開心:

最後一天,我們下午3點多的飛機,但還是一大早就爬了起來,專程探訪了紐約公共圖書館,並在小美的建議下,驅車去找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

【中國和加拿大在哪裡?】

隨後又是三個多小時的飛行,直到晚上9點多到家,小美很累精疲力盡,洗澡睡覺,第二天正常上課:

出行一次,小美很累,我也很累,可是回顧這一路的行程,我倆的勞累幾乎沒有一分一毫是被「內部消耗」的,全都貢獻給了行走和感受。

而所謂的「內部消耗」,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內耗:

孩子不聽話,大人跟著吼,雞飛狗跳。原本的若干計劃實現不了,或者非常痛苦的實現。兩代人、甚至是三代人之間在旅行中無法溝通,導致出行變「受刑」。

你可曾試過這些?

讓孩子不「熊」的溫暖

小夥伴們追著問我秘訣,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所謂的秘訣,因為這就是我和小美日常生活的簡單再現。

所以,從紐約回來後的這些天,我一直在默默滴梳理,小美這一路長大,每每和我出門旅行時,我究竟做過些什麼,又說過些什麼,或許接下來的這些對白能給你們些啟發:

旅行,看似只是出個門,其中卻蘊藏著很多體現個人行為習慣的考驗。

- 日程的安排;

- 賓館和租車的準備;

- 旅遊攻略是否妥當;

- 行李的準備和打包;

- 所有證件、現金、信用卡的安放。

對於要搭乘飛機出行的,甚至可以細化到行李怎麼打包才能最快的通過安檢。比如:把所有的電子產品和100ml以下的化妝品放置在一起。在通過安檢時就不需要手忙腳亂的打開各個包的翻東西,也不會有遺失東西的可能。

倘使大人們在出行前能夠用心梳理清楚,並且在梳理的過程中邀請孩子一起。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比如8歲以上的寶寶,盡量鼓勵他/她自己準備出行物品。

你可以為他/她提供一個小小的行李清單。

然後放手讓他/她自己完成。準備的合理的,要大大的表揚;準備的不合理的,比如一堆玩具和零食,也千萬不要吼,而是靜下心來告訴他/她,旅途中的行李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準備。

如果她執意帶著某樣玩具,也沒問題,比如小美這次就執意要帶著她的stuffie狗狗。那就約法三章,一路出行,這隻狗狗必須她自己拿著,丟了也絕對不會再買新的。

全天下的爹媽都是愛孩子的,所以我們總是企圖給盡我們可以給的安全感和物質,以為把孩子包裹的好好的,他們便再受不了傷害。

哪怕是再柔弱的女性,一旦當了媽媽,都會變成視死如歸的勇士,強悍而潑辣。

然而,過渡保護的另一面卻是「專制和權威」,換來的則是孩子們無止盡的「公然反抗和對權威底線的不斷挑戰」。

於是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便逐漸形成了我們經常見到的一幕幕:

爹媽為孩子攔下了一切困難和負擔,孩子卻毫不領情;爹媽怒不可遏的管教孩子,孩子卻完全的耳邊風;爹媽咆哮的怒問「你為什麼不聽話、不懂事!」孩子卻反諷「我為什麼要聽話,尤其是聽你的話?」

其實在親子關係中,「懂事」、「聽話」都是些極為空洞的目標。如果我們做一個discourse analysis【話語分析】,潛藏其中的其實是「命令」、「權威」、「服從」和「放棄個人主張」

這種極為不對等的權力關係,難道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嗎?

顯然不是!

爹媽們真正期待的「懂事」和「聽話」,或許應該是孩子的「責任感」和「自律意識」。

然而,倘使我們故作堅強,自以為是地剝奪了孩子直面家庭困難的機會,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期待他們看清自己的責任,並勇敢為之擔當?

我帶著小美出門在外時,從她兩歲多起,每當遇到需要我們共同擔當的事兒,我都會慢慢的告訴她我們將面對哪些困難:

比如,在抵達機場時,我會立即提醒她,我們需要保持冷靜,拿好證件,共同辦理登機手續;

比如,她熱的葛優躺時,我會慢慢的告訴她,媽媽也很痛苦,我們都得靜下心來,很快就能拿到汽車,打開空調去買冰淇淋;

再比如,在陌生的地方給車加油或者買東西,我也會悄悄的對她說,媽媽也有點害怕,所以我們都要保持警覺,以免遺失物品或者受到傷害。

倘使在家的屋檐下,父母和孩子之間還有那麼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上下級」關係,那麼在出行途中,大家都是旅人,都在陌生的環境中,「誰怕誰啊」的感覺,噌的一下,便會冒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孩子在出門後更加不好管教,更加不服從指揮。

所以每當出門在外,我總是會自覺的調整我和小美之間的權力關係,分分鐘從「我是你媽」變成「我是你的隊友」。而在這個關係中,小美便會自然而然的生成一種team work【團隊合作】的意識。在家還會撒嬌任性的她,出門後立刻會變成我的同盟軍。

一方面,在我們出行安排中,遇到任何她能提供的幫助,我都會讓她出面:

比如,在機場安檢後一起重新打包行李;

比如,抵達賓館後,向賓館服務員詢問周邊的餐飲和超市;

再比如,這次會議時,我告訴她我的工作要求,希望她能配合我聽完會議全程。

另一方面,我也會非常認真的傾聽她的需求:

比如,她想吃什麼冰淇淋,我會承諾她在會議結束後就實現她的願望,並且說到一定做到;

再比如,她想給小夥伴帶禮物回去,我就會在壓馬路時和她一起選擇好的禮品店,共同決定禮物的價值和大小。

打小我就是個桀驁不馴的人。姑姑說我是帶著反骨出生的,所以小時候的我很少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我娘對我也多是鎮壓為主。

我在小美的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影子,她甚至有著比我更早的「自我意識」,二年級起便懂得想學什麼興趣班,懂得要穿怎樣的衣服,懂得自己想結交怎樣的朋友,也懂得怎樣安排自己的閑暇生活。

理論上「自己有主意」是件很好的事,可「一身反骨」的我自然知道,完全不聽取別人的意見會遇到怎樣的挫折和磨難。

所以,我一直在很努力地培養著小美的批判意識,真正科學的批判意識【critical thinking】。讓她懂得如何獲取信息,驗證信息,並根據自己的思考做出結論,盡量少走彎路。

然而,哪怕再小的孩子,都是很難改掉他們骨子裡的固執的。所以,在小美做出一些顯然錯誤的決策時,我會很明確的給出建議:

比如,上面提到的,她非要帶著毛絨狗狗出行。我會告訴她最好不帶,要帶就自己拿著,丟了概不再買;

比如,剛到紐約那天,她不願意早睡,執意興奮的找我聊天。我會告訴她趕緊去睡覺,因為第二天要早起,不管她難不難受,我都會一早把她喊起來;

再比如,到了紐約的第三天,突然降溫十度,可她依然執意要穿短裙。我會告訴她今天很冷還會下雨,如果她覺得冷了,我們會取消所有戶外活動,只在會場待著。

凄風冷雨的一天,小美沒聽我的意見,堅定地穿了裙子,我也堅定地沒像其他爹媽那樣給她額外帶衣服,就讓她穿著裙子在哈德遜河邊走了一圈。

直到她說出第一個「冷」,我立刻開車離開,取消了旁邊中央公園的活動安排,並告訴她,這是她的選擇,所以必須自己負責

沒去成公園的小美自然很不開心,可她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和我胡鬧,外面確實冷……

在車上我便讓她反省,今天的錯誤是由何導致的?

隨後開始教她如何驗證別人建議的準確性,以及是否決定固執到底。

到了賓館,我便讓她拿出ipad,向Siri提問:「紐約今天的天氣怎麼樣?」

並問她,對比昨天的25度,今天是不是會冷很多?那還能穿同樣的衣服嗎?

打那天起,小美每天出門都會問一下Siri天氣,第二天,就再沒固執的堅持穿裙子或短褲。

出門在外,我們遇到的最可怕的便是「熊孩子」變成了一匹脫了韁的野馬,縱橫馳騁在沒有人管得了他/她的旅遊途中。

即使不是旅行途中,在我們日常的社會生活里,比如餐廳、電影院、超市,熊孩子喧鬧不止,淘氣鬧事的情況也經常發生。

所以剛來北美的華人小夥伴,看到在加國長大的小朋友,不論出自華裔家庭,還是本土家庭,大家都會覺得這些孩子「太乖巧了」!小美也不例外。

在公共場合,孩子們很少喧嘩,不會在電影院踢別人的椅背,不會在超市裡發瘋的亂跑,也不會在餐館裡大呼小叫。

關於這個話題,本身就可以誕生一篇很好的文章,我也和大家說過很多遍:

在中國,從幼兒園起我們便開始強調孩子學會多少「知識」,從而贏在起跑線上;

而北美的孩子,在整個低幼階段卻更側重行為規則和個人禮儀的培養,從而為真正的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準則的社會人而做準備。

託兒所和幼兒園的教室里,貼得最多的不是單詞和乘法口訣表,老師教的最多的也不是ABC和1+1。

關於分享,關於眼睛、耳朵、小手的禮儀,關於禮節語言的使用,甚至是打噴嚏時的遮掩動作……這些才是低幼階段孩子真正學到骨子裡去的東西,怎麼學?

大量的繪本和故事:

以及故事之後的日常約束和成人們的以身作則。

當孩子們真正的掌握了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規則和職責,在長大之後,基於好的行為習慣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他們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成本融入學習和工作的環境。

在外人看來恬靜可人的小美,其實骨子裡和她娘一樣,各種叛逆和淘氣。

【論糖的一百種吃法】

【把所有的番茄肉末醬倒在批薩上,愣是嚇走了等餐的客人】

【吃完甜點後,不忘給自己畫個綠鬍子】

所以,小美其實不是個「乖孩子」,也不是個書獃子,她乾的這些事也有些頑劣和「丟人」,只不過在校園和家庭文化的熏陶下,她很清楚的知道淘氣的底線就是:

「不能打擾到別人。」

這是起碼的社會規則,也是自由與平等的基礎,更是一個社會人權利與義務共擔的要求。

在外旅行,或者其他社會公共場合,我最害怕見到的便是中國爹媽們大聲吼叫的訓斥著自己的孩子。

為何要訓斥甚至是打罵孩子?

因為孩子犯了錯,所以我們必須要給他們以懲戒。

可是類似的懲戒有用嗎?

貌似成效不大,爹媽的吼叫往往只能換來孩子一時的安靜;一頓痛打也只能帶來一個階段的「乖巧」。而頑劣卻是在不斷升級的,直到你吼破了嗓子,抽斷了皮帶,孩子就再也無法無天了。

格子是法學出身的,本碩七年,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貢獻給了法學。按理說如今的我一頭扎入了教育,法學七年是不是就成了白白浪費的時光?

我常常說,不管一個人未來會走向怎樣的領域,大學四年所在學科所留下的哲學觀,將成為他/她骨子裡永遠不可磨滅的靈魂。

所以,我的思想里充滿了平等與公平的法律意念,身體里也充斥著執劍天涯的俠客情結。

所以,我在意和孩子之間的契約精神,也懂得「明德慎刑」的執法理念。

這也是我常和Raz教室里的小夥伴所說的:

法律的真正意義在於震懾而非懲罰,當法律的懲罰功能真正運行時,已經證明了教化錯誤和失敗的存在。

在家庭教育中尤其如此,責罵和撕打孩子這些行為本身,已經暴露了你作為家長在教育方法和情緒控制上的失敗。

對於孩子,「懲罰」的威懾作用應該遠大於「懲罰」本身。一旦當著旁人的面,輕易的撕開了「懲罰」的口子,孩子的尊嚴被一次次忽視和抹殺,他/她便會無所顧忌的開始挑戰大人「懲罰」的底線

倘使這個口子從未被撕開過,反倒是孩子真正畏懼和不敢碰觸的禁區。

所以,每當小美犯錯時,除非她影響到了別人,一般「過得去」的錯誤我都不會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她。

而事後,我會在沒有旁人,她也情緒淡定時公布我的「法律標準」,以及如果她再觸碰到這個「法律標準」我會對她提出怎樣的懲罰:

比如,她最想要的玩具就泡湯了;

再比如,她很想去的遊樂場也就不可能了。

而且,小美很清楚的知道她娘「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總會有不經意的時候觸碰到某個「法律標準」,是不是就立刻懲罰呢?是不是該嘶吼著制止呢?

還是那句話,懲罰的口子不能撕開,但是又要起到提醒和震懾,於是,我便和小美約定了一個暗號。

我很清晰的告訴小美,我和她一樣,不希望在公開場合批評她。所以我們規定了一句話,倘使我說這句話了,就是在提醒,她已經很嚴重的犯錯了,需要收斂了,不然懲罰就會真的到來了。

歸根結底

你得不是個「熊」大人

今天的文又超長了,其實上面的每一句話溫暖的話語都是一個小小的話題,都可以延伸出話語背後的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的思考。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無法遮掩的鏡子,她的一切行為規範都體現著這個家庭的三觀和日常行為準則。

小美依然有很多缺點,正如我和她爹也有著各種瑕疵,只不過在修身齊家的過程中,我們在不斷的見賢思齊,去學習身邊尚德之人的優良品質;不斷的思考社會規則在個體身上的再現和要求;以及不斷的體會尊重和共情在社會關係建設中的含義和執行。

對孩子說的再多,罵的再多,打的再多,都敵不過一句以身作則。

好吧,讓我用我和小美在第五大道漫步時的一句心得來結束今天的故事吧。

還有一個號外

如果你想近距離和格子與樂橙聊天

別忘了本周六來荔枝微課

聽我們關於自然拼讀的學術二人轉

說不定還能聊點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美格子齊步走 的精彩文章:

TAG:小美格子齊步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