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帝國太龐大難以控制,統治者力不從心,最終被一劈兩半

這個帝國太龐大難以控制,統治者力不從心,最終被一劈兩半

古中東稱羅馬帝國為大秦。《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大秦國一名廣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後漢書·西域傳》亦記載了當時羅馬的政治、風貌及特產:「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開通,羅馬位於絲綢之路的終點。羅馬帝國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全盛時期,疆域可到500萬平方公里,與當時的漢帝國一起齊名於世。

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西羅馬實行永久分治。公元476年,西羅馬被滅,此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也宣告了歐洲中世紀結束。

一般來講,當權者都希望獨攬大權。而一旦國家分裂,難免會造成政局動蕩,為了爭奪利益而大打出手。而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之後,兩帝國間明爭暗鬥不少,西羅馬帝國更是存活沒多久便隕落,而東羅馬帝國卻影響力歐洲一千年。

明知羅馬分裂弊大於利,為什麼羅馬當權者要推動國家分裂呢?

可既然如此,為什麼戴克里先和狄奧多西這兩位被尊為「大帝」的君主,卻都要主動推動國家分裂呢?

雲石君將從地緣政治角度及羅馬國情進行分析。

疆域遼闊的羅馬帝國,其國主主要分布在環地中海沿岸及周邊,各地緣板塊相對鬆散,聯繫不太緊密,地緣格局相對獨立。羅馬人依仗地中海相對穩定的氣候、地緣環境,擁有了人口規模及在當時領先的文明及技術水平,在教成熟的海航技術條件下,逐漸打破海洋的地緣屏障,使各版塊聯繫就緊密起來,最終羅馬人整合了環地中海板塊地區,建立了偉大的羅馬帝國。

不過,義大利本部羅馬離地中海畢竟有一定距離,這就阻礙了羅馬要向四周輻射影響力的力度。隨著羅馬帝國向中歐、西歐、西亞等地區不斷擴張,羅馬本部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力太過渺小,羅馬本部要想直接控制這些地區,吃力又勞心。

如果說西歐還在羅馬本部的控制範圍內,那麼,東邊的東歐、西亞地區無異於是另外一個世界。東歐有武裝力量強大的游牧民族,而西亞地區又有自波斯高原的強大地緣勢力。

這種局勢下,羅馬必須大量投入物力財力壯大軍事力量,來防禦蠻族的侵略,維護好不容易搶來的地盤。羅馬本部與東方領土相距甚遠,在交通通訊落後的古代,羅馬本部不可能直接指揮前方戰事,只能依仗前方統帥,而統帥擁有了極高的權力,重權在握,政治權利和軍權的奮力,指不定哪天統帥就會揭竿而起。

雖然,羅馬有對軍事統帥干政的寬容甚至接納的默認體制,但並不代表在位的皇帝會接受。任何一個皇帝,可不想別人隨隨便便的動了自己的大蛋糕,他不得不防範覬覦者,以致於御駕親征,將軍隊控制在手。

不過,皇帝御駕親征的前提是國家環境相對安定。如果外敵太多,他也會感到分身乏術。如果,內部還有狼子野心者,只怕是他出了羅馬,便有去無回了。

在羅馬帝國後期,隨著內憂外患的加劇,羅馬皇帝對國家體制進行了調整。戴克里先大帝的「四帝共治」應運而生,軍權一分為四,授予自己足夠信賴的朋友,通過這種方式,來既有效抵禦四周蠻族的入侵,並維持帝國的完整和自己的統治。但此時,羅馬並未分裂。不過,這種體制本身也蘊藏了危機,都說人心難測,面對高權,難免會心生貪婪。戴克里先大帝退位後,西方正帝君士坦丁與東方正帝馬克森提烏斯圍繞帝國最高統治權爆發戰爭,最終以君士坦丁大帝勝利告終。

君士坦丁大帝面對四帝共治的弊端,提出了兩種對策: 一、繼續延續四帝共治制,不過設立自己為正帝,其他三個都為副帝,正帝擁有名分和法統上的最高統治權。而且三個副帝軍事君士坦丁的兒子。二、在東方的巴爾幹半島與小亞細亞半島交界處建立羅馬帝國的新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是地處西亞、北非、歐洲交匯處,地緣優勢十分明顯。而且在這裡監督,可以有效防禦東歐的游牧軍事勢力以及西亞的波斯高原地緣勢力,確保羅馬皇帝以及帝國中樞控制核心軍事力量。

而君士坦丁堡太過於在羅馬帝國的東邊,這種區位就會削弱對對西地中海板塊的輻射能力。不過,好在西地中海地區沒有像東部那樣強大的外部勢力,相較而已,新都君士坦丁堡更有利於整個帝國的運行和統治。

不過,世上本沒有完美之策。四帝共治之下,三個副帝各據一方,難免不會有副轉正的慾望,於是,他們之間的爭鬥也在所難免。

以上所說的都是針對羅馬帝國東部的隱患而設置的各種對策,不過,蠻族畢竟是游牧軍事力量,既然羅馬東邊難以攻破,那麼,侵襲羅馬防禦能力弱的北方也就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在北方告急之下,西方的義大利本土、日耳曼地區、高盧、不列顛等,也需要投入相當軍事力量。這就像打地鼠遊戲一樣,哪裡冒出反抗或者是侵襲,便將大鎚打向哪裡,不過,往往會整得人身心疲憊。就這樣,羅馬帝國的軍事力量一步步被分散。

既然四帝共治的效果越來越小,那麼需求新的解決之法便是當務之急,於是,分而治之便成為了最終之法。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羅馬和西羅馬帝國成立。一劈兩半後的羅馬帝國,利於抵禦蠻族入侵侵襲,同時,相較於大一統的羅馬帝國,東西羅馬與周邊的地緣結構會更加緊密,利於帝國軍權集中,遏制因爭位而導致的內戰。

不過,構想雖好,但在具體實踐中卻又會遇上不少的麻煩。西羅馬帝國僅存了80來年,被蠻族而滅,埋入黃土,東羅馬帝國倒是延續了千年。

按理說,西羅馬帝國最早是羅馬帝國的中心地帶,開發較早,文明也先進,版圖也遼闊。為什麼,西羅馬帝國那麼輕易的酒杯蠻族所滅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04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這個昔日社會主義第三大國,如今卻不得不向「仇人」卑躬屈膝
曾威震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帝國為何會走下神壇?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