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白鹿原》文選之30:秦傳國玉璽的記載與傳說

《走進白鹿原》文選之30:秦傳國玉璽的記載與傳說

為弘揚藍田鄉土文化,推進白鹿原文化的產業開發與應用。近期「藍川玉墨軒」將陸續推出有「白學奠基之作」美譽的《走進白鹿原——考證與探秘》一書中部分精彩篇章。歡迎讀者繼續關注!

本書作者卞壽堂先生,生長在白鹿原這一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並在藍田從事宣傳、文史研究數十載,踏遍藍田的山川原嶺,對藍田的歷史人物、古今事件、軼聞趣事,乃至民俗風情、方言俗語、地方名稱等,進行考證、收集和整理研究,經歷近兩年的時間完成了三十多萬字的《走進白鹿原——考證與探秘》,對陳忠實先生的小說《白鹿原》進行詳細地、透徹地、註解式的解讀,對整個關中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走進白鹿原》文選之三十

秦傳國玉璽的記載與傳說

文 | 卞壽堂

《白鹿原》在記述滋水縣情況時有「相傳秦始皇的玉璽就取自這裡的玉石」的一句話。滋水縣即藍田縣,秦傳國玉璽為藍田玉所制。這個傳說是伴隨著史書記載和民間口碑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秦傳國玉璽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國寶,其中幾千年的來龍去脈和撲朔迷離的流落去向一直被世人關注。

秦傳國玉璽自始皇贏政起,歷代王朝君主和欲霸天下的野心家無不視此物為至高無上、擁有天下的象徵。為爭奪此璽,曾演繹出無數次兵戎喋血和宮廷之變,萬千無辜死於非命!

秦傳國玉璽為和氏璧所制,和氏璧得於藍田山,是為藍田玉。《太平御覽》引玉璽譜云:「傳國璽是秦始皇所刻,其玉出藍田山,是秦相李斯所書。」《歷代傳國璽考》謂:「秦以前以金銀為方寸璽,秦始皇得和氏之璧,乃以玉為之螭獸紐。」《聞見後錄》記述得更明白:「秦始皇得卞氏藍田玉,刻為璽,方四寸,篆文如鳳、魚、龍之形,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藍田玉產自藍田山,藍田山古稱楚山,商周時即以產玉聞名,因而又稱為玉山。春秋時,楚人卞和於楚山得玉璞一塊,獻給楚歷王。歷王以為石,以欺君之罪斷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武王仍不識,再斷其右足;後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下,文王使人問之,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文王使人剖之,果得美玉,因稱其玉為「和氏璧」。今藍田玉山腳下的玉山村,有傳為鳳凰棲過的「蓋玉橋」和「包玉石」,據說是發現和氏璧的地方。數百年後,因楚相國昭陽有功於楚,楚威王將和氏璧賜於昭陽。一日,昭陽與賓客游赤山,應眾人之請,出示玉璧傳看。不料山下潭中忽有一丈多長的大魚躍出,眾人爭睹奇觀,和氏璧不翼而飛。當時人皆懷疑是張儀所為,對張儀「掠笞數百」,而和氏璧終究仍無下落。

時過50年後,趙國太監繆賢偶以500金購得此璧,趙惠文王聞之大喜,將璧據為已有。不料此事被日益強盛的秦國獲悉,秦昭襄王假以15城易之,趙王無奈,派藺相如懷璧使秦。藺相如不辱使命,又使「完璧歸趙」。秦王二十五年滅趙後,耿耿於懷的和氏璧終於歸為秦有。

秦王二十六年,滅六國,掃四合,尊為始皇帝。「秦始皇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而和氏璧正好是藍田玉中之水蒼玉,色澤青蒼滑潤,屬水性,克火,正合「以水德之治」。始皇認為此乃上天授其萬世興昌之意,遂以該玉製為國印,奉為傳國之寶,代代相傳。《書史》稱:「秦傳國璽以藍田水蒼玉為之,刻魚、蟲、鶴、蟮、蛟龍,皆水族物,大略取此義以扶水德。」《通志》亦云:「秦得藍田玉製為璽,八面正方螭紐;命李斯篆文,以魚鳥刻之,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湖王幼學集覽》又云:「璽者,玉之印也,綬帶也,所以系璽;黃赤綬,四彩;武都紫泥封,盛以青囊,曰素裹。」因此又以此璽為傳國璽綬者也。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行至洞庭湘山,風浪驟起,龍舟將傾,始皇急拋傳國璽於湖中,祀神鎮浪。8年後,使者過華陰平舒道,有自稱「吾為遺滈池君」者奉璽,傳國璽復歸於秦。秦始皇二十七年崩,傳璽於二世。趙高誅二世,立子嬰。沛公劉邦經嶢關,大敗秦軍於藍田,「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公元前202年,劉邦即帝位,建立漢。秦璽為西漢所有,漢「因世傳之,謂為傳國璽也。」

西漢末,王莽篡政。莽使其弟安陽侯王舜迫王太后索璽,太后怒罵而不予;舜逼甚,太后取璽投之於地,從此璽損一角矣!後莽敗,王憲得之。李松入長安,斬憲而得璽,將璽送更始帝。更始帝敗於赤眉,赤眉得璽;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璽歸劉盆子。公元27年,光武帝劉秀大破赤眉,「赤眉君臣面縛,奉高皇帝璽綬。」自此,璽為東漢所有矣。

東漢末,十常侍作亂,少帝夜出北宮避難,返宮時不見璽。不久,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長沙太守孫堅攻入洛陽,見城南甄宮井中有五光之色,撈出一宮女屍體,項下錦囊中取出玉璽,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有黃金補角,乃秦傳國璽。孫堅與袁術爭璽而亡,袁術乘孫堅妻扶梓歸里,拘孫堅妻而奪璽。建安四年,袁術死,其妻扶柩奔廬江,廣陵太守徐璆奪璽獻於漢獻帝。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廢獻帝自立,璽歸魏。公元265年,魏被迫禪位於晉武帝,傳國玉璽歸之於晉。

西晉立國未久,天下大亂,南北諸朝對峙,十六國紛爭更迭。前趙主劉聰遣劉曜破洛陽,執晉懷帝。劉曜取璽返平陽,獻於劉聰,西晉滅。石勒並滅前趙,建立後趙,璽歸後趙。石勒復為魏冉閔所滅,璽歸閔;閔敗而璽存,其大將軍蔣干求救於東晉,奉璽於東晉,時為東晉穆帝永和八年。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晉恭帝自立為宋帝,東晉滅,璽歸宋。宋大將蕭道成奪帝位,建立齊。齊大將蕭衍奪帝位建立梁,璽相繼傳之於梁。梁元帝承聖元年4月,璽被盜而歸於侯景,侯景棄璽於草間,至廣陵告知郭元建,元建取璽送於鄴,璽歸北齊。後北周並滅北齊,璽歸於北周。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滅北周,璽歸於隋。公元618年,唐滅隋,隋蕭後與太子正道攜璽逃入突厥。唐太宗貞觀四年,蕭後與太子自突厥奉璽歸唐,太宗始得璽。自此200年間,璽在唐傳之。公元91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璽歸後梁。李存勖入洛陽,滅後梁,建立後唐而得璽。936年,石敬瑭舉兵入洛陽,滅後唐,建立後晉。後唐帝從珂攜玉璽登元武樓自焚,璽不知所在矣!

從後唐末帝至宋哲宗元年150多年,璽復出於咸陽。《聞見後錄》記述:紹聖元年,咸陽縣民段義于田間澆菜,忽足陷地中,得玉璽獻於哲宗。宋哲宗召蔡京等辨驗之,認為秦璽無疑,遂於大慶殿受寶,赦六月,改元元符。1127年,金擄宋徽、欽二帝北歸,凡有寶、璽、金、皆取之,內有傳國璽。此後南宋100多年無璽矣!

1232年,蒙古滅金,未得璽。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大元,五年後滅南宋統一中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正月八日崩,三十日忽得璽於拾得之妻脫脫真瑩家!據載:太師國王之孫拾得病歿,其妻脫脫真瑩有一子,9歲,因家窘母病,托一匣欲市售之,及出示,乃玉印也!急回家視之:玉色青綠,光彩照人,方4寸,補一角損,篆文如魚蟲狀。急召監察御史楊桓辨之,乃秦璽。諸大臣遂迎皇太孫於行殿,丞相完澤率眾臣入賀,並示璽曰:「此誠神物,出當其時,有天下者,寶之以萬國然。」皇太孫遂受璽即位,是為元成宗也。

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元亡。順帝攜璽北歸,明無傳國璽矣!但據《明史傳·瀚傳》記:「弘治十三年,陝西戶縣縣民毛志學等持璽來獻。」又有《黃帝素傳》云:「天啟中,河南獻傳國璽。」然二璽或無缺角,或色澤文字與史載不符,人多疑為偽制璽。明末時,又傳元順帝帶入北方的傳國璽,被金太宗得之於元裔林丹汗之蘇泰後,太宗由此改國號為清。

清初時,故宮藏有御璽39枚,其中有一枚篆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蟲鳥形,被認為是傳國玉璽。但1746年,乾隆帝又將此璽剔除,可見是一贗品。直到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宮時,警察總監張壁和鹿鍾麟等還在清宮遺物中追索這塊傳國玉璽。千百年來,這塊眾說紛紜的無價國寶到底在那裡?也許有一天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迷!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玉璽圖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川玉墨軒 的精彩文章:

TAG:藍川玉墨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