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湘軍名將 拯救友軍卻被反咬一口 從此十年不願再上戰場

他是湘軍名將 拯救友軍卻被反咬一口 從此十年不願再上戰場

晚清湘軍的軍營里,在胡林翼、曾國藩的率領下,在與太平天國戰鬥的歷練中,湧現出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將領。其中有一支特彆強悍的隊伍,號稱「霆字五營」的「霆軍」,由總兵鮑超(字春霆)所率領。

鮑超是當時的四川奉節人,根據《清史稿》本傳的記載,鮑超在初入湘軍水師時,「勇銳過人,每以單舸沖賊隊,當者辟易。」打起仗來身先士卒,十分英勇,所以被胡林翼所賞識,升為總兵。

鮑超雖作戰勇猛,卻不是匹夫之勇,他還非常擅長治軍,軍紀嚴明,敵人往往望風披靡。《清史稿》形容其「進戰,疾如風雨,賊望而披靡,棄械跪馬前。」由於「霆軍」的名堂實在太過響亮,其他營的官軍假借「霆軍」的旗號,甚至能震懾小股的太平軍,嚇得「隔數百里即逃矣。」

在平定太平天國後,清廷對湘軍將領論功行賞,但也擔心湘軍功勞過高,尾大不掉,於是也對其進行了裁撤,而李鴻章所領的淮軍則大有取而代之之勢。湘淮兩軍之間互有齟齬,其中一方面便是體現在兩軍將領互不相下。

話說南方的太平軍被平定,北方的捻軍氣焰復熾。同治六年(1867年),捻軍的任柱、賴汶光、牛洪、李允等勢力,從河南竄入湖北,侵擾地方,駐紮於安陸的永隆河一帶。

其時,官軍派出兩路兵馬,對這股捻軍勢力進行圍攻夾擊。其中一路,是鮑超所率領的「霆軍」二十二營;另外一路,則是淮軍的「銘軍」二十營。「銘軍」的主帥,是當時淮軍的頭號戰將,後來成為首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

一方面湘淮兩軍不和,另一方面劉銘傳也覺得鮑超只是一介武夫,威名卻在自己之上,對此感到憤憤不平。

一開始,兩軍約定在第二天辰時同時出兵,對捻軍形成包圍之勢。但劉銘傳卻認為,假如兩軍同時出擊,鮑超名望高於自己,到時功勞必定被他搶去,於是劉銘傳提前了一個時辰——卯時就率軍出擊。結果被捻軍大敗,部將唐殿魁戰死,劉銘傳自己也被包圍。

正在劉銘傳坐以待斃的時候,鮑超率軍殺到,不僅擊退了捻軍,救了劉銘傳的命,還把「銘軍所失槍四百桿,號衣數千件,一切輜重軍械,及劉之紅頂花翎」,一起送回給了劉銘傳。

在得知劉銘傳提前發兵,遭致大敗的原因後,鮑超也未深究。在給朝廷發的軍報中,只講戰功,對劉銘傳搶功一事隻字不提。

但儘管如此,鮑超仍然遭到了劉銘傳的嫉恨。

劉銘傳心想,此事若傳出去,不僅自己要被天下人所譏笑,有損淮軍威名,還會連累到馬上要接替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和欽差大臣的李鴻章。

於是劉銘傳想了個辦法,給李鴻章發軍報,說兩軍本來約定黎明出發,是鮑超遲到,導致銘軍孤軍深入,被敵軍所圍,遭致損兵折將。把自己戰敗的責任全部推到鮑超身上,還會讓人以為是鮑超故意陷害劉銘傳,想自己獨佔大功。

李鴻章明知劉銘傳的說法有詐,但畢竟是自己手下,就照著劉銘傳的說法上奏摺到朝廷。朝廷接到湘淮兩軍的軍報一看,鮑超和劉銘傳的說法相互矛盾。加之左宗棠因與鮑超不和,曾上疏參劾鮑超驕橫。

這樣一來,當時任軍機大臣的汪元方未經深入調查,先入為主地以為鮑超虛報戰功,又陷害於劉銘傳,提出要嚴懲鮑超,「不一懲艾,不足儆驕將。」甚至還提議要將鮑超斬首。最後,出於用人之際的考慮,清廷下了一道諭旨,嚴厲申斥了鮑超。

鮑超立下大功,卻反被責罵,知道是劉銘傳以怨報德,做出了抹黑救命恩人的事情。但東南戰局倚重淮軍,曾國藩和曾國荃也只能勸鮑超吃下這個啞巴虧,不要再做追究。

經此一事,鮑超「憤郁成疾,引發舊傷」,對上位者的不公平感到灰心,稱病離軍,「霆軍」大部也被李鴻章所遣散。鮑超從此告老歸家,等到再上戰場,已經是十多年之後的事了。

參考資料:

《清史稿》

《清稗類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生前發出最後警告:千萬不要聯繫外星人
李秀成臨死前 用這十句話 總結了太平天國失敗原因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