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時5年,穿越戰亂,中國學者找回了佛像最初的秘密

歷時5年,穿越戰亂,中國學者找回了佛像最初的秘密

這是來自喜馬拉雅的

第707份禮物

你是否能想像,最早的佛像,竟酷似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這種叫「犍陀羅」的佛像,如此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可恰恰在中國,我們對它幾乎一無所知。中國第一本犍陀羅專著近日由三聯書店出版,68.5萬字、497幅珍貴高清圖片背後,是一段動人的故事,快跟醍醐君來先睹為快,搶先收藏吧!

被毀時震驚世界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正是犍陀羅珍寶

犍陀羅是什麼?

犍陀羅是「Gandhara」的音譯,本是地名,位於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2000多年前,它是印度西北邊境的古國,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東西方通商的中轉站。

此時,距離佛陀涅槃已過去500年,人們出於對佛陀的感激與思念,希望能營造佛像;恰好,希臘雕塑隨著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鐵蹄傳至印度,犍陀羅成為一座奇妙的熔爐,將古典時代最偉大的文明巧妙融合在了一起。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犍陀羅佛像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點,希臘的雕塑,對力與美做了最雋永的詮釋;佛教是東方智慧的結晶,佛教的精神,至今助人在嘈雜時代尋回內心平靜。

用希臘的雕塑手法,塑造東方智慧的形象——偶然的碰撞,竟迸發出奇妙的魅力,這些最早的佛像,美得不可方物,而它隨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後,更是開枝散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里,莫不飄蕩著犍陀羅的氣息,一切中國佛像的因緣,都始於犍陀羅。

醍醐藝術中心藏犍陀羅彌勒佛像

2000年後,恰恰在中國,我們對它一無所知。在深受中國影響的日本,早已有多本犍陀羅專著誕生,反倒是在中國,要弄清這種佛像的來龍去脈,還要求助於國外資料。

然而,對犍陀羅的記憶,或許早就深埋在我們的審美中。當何平在香港第一次見到犍陀羅造像時,「有種被利刃直插心房的感覺,那種心動、心顫、心痛得能讓人直直落淚的感覺,讓我無法自拔」

這位來自上海的收藏家很快沉迷其中,不僅醉心收藏,更頻繁去往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常人看來極為危險的國度,去遺址、博物館,與當地人成為朋友,取得大量一手資料,開始梳理起這段歷史。

過去5年中,他與浙江大學教授、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孫英剛攜手,突破了無數困難,完成了這部巨著——中國人,第一次用自己的視角,深入探究了這段不可複製的奇妙歷史。

何謂「奇妙」?

因為,你將在書中發現——

2000年前的全球化運動

在這些最早佛像誕生的年代,犍陀羅堪稱世界中心,既是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更是人類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

最繁榮的時候,這片核心面積只有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區,成為了整條絲綢之路上的貿易中心和佛教世界的信仰中心。

東西方文明的碰撞,更是堪稱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全球化」運動。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臘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這裡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具有世界主義色彩的犍陀羅文明。佛教獲得新的活力,飛躍進入東亞,真正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犍陀羅文明史》用最翔實的資料,還原了這段奇妙歷史,其激動人心的程度,絕不亞於2000年後互聯網的誕生。

佛祖原是「希臘人」?

你是否從犍陀羅佛像中,看到了亞歷山大帝的影子呢?

土生土長的「亞裔」佛陀,從衣飾到面相完全變成了希臘人的模樣——通肩式披衣,衣服褶紋起伏很大,立體感強,衣紋走向從右上往下傾斜,左手習慣性地抓握著大衣的一角;頭髮呈水波狀或渦卷狀,覆蓋著肉暮,鼻樑與額頭成一線,凹目高鼻,薄唇,蓄有兩撇上翹的小鬍鬚。

《犍陀羅文明史》用497幅珍貴高清圖片,展現出佛陀最初的奇妙形象——儘管與我們如今常見的佛像有所不同,卻同樣莊嚴、賢明、仁慈,不禁讓我們感嘆,最早的佛像,原來這麼美!

重新發現中國佛像史

除了了解2000年前的那場全球化運動,並從犍陀羅造像中體會美感外,閱讀這本巨著的每一秒,我們都不禁聯想起最熟悉的中國佛像。

那些硬朗的鼻樑、柔美的曲線,水波般的衣紋,哪一樣不讓人想起中國早期的造像?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北魏造像、北周造像……

當我們放下《犍陀羅文明史》,再去審視我們早已熟悉的中國佛像,一種奇妙的熟悉感映入心頭——原來我們的文明就是在這樣的河床上發源、蕩漾,無怪乎,近年來國內收藏犍陀羅佛像的熱潮漸起。

這本收藏級巨著,首次印刷僅不到5000冊,醍醐君與兩位作者聯手,趕在國內各大博物館、高校前,為你留下少量,今日首發!

《犍陀羅文明史》X 醍醐

限量首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醍醐 的精彩文章:

藏地的虔誠與善意
春日,我只想迷失在這座徒步天堂

TAG:醍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