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獲得多項新專利

蘋果獲得多項新專利

專利,對於廠商而言不僅僅是矛與盾的存在,更多時候還會引領市場技術的更迭與發展,而蘋果作為消費電子領域現象級品牌,其一舉一動無不牽動整個市場關注的目光,隨著蘋果多項專利的獲得,市場輿論又一次興奮起來。

拿到多項專利的蘋果

表現平平的iPhone 8、爭議頗大的iPhone X……蘋果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飽受爭議,而2018春季發布會也偏重教育渠道,這讓其針對大眾市場的產品和技術頗具神秘氣息,不過隨著多項專利的獲得,蘋果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的動向漸漸浮出水面。

蘋果新專利涵蓋的領域包括柔性電池、室內導航,以及在2D屏幕上生成3D效果,每一項都足以勾勒出一副黑科技運用的藍圖,而此前蘋果曾表示,它目前階段所研發的都是面向未來十年的次時代產品,這更容易令人對其新專利和應用充滿期待。

柔性電池:如果說上一次手機領域的變革始發於屏幕,那電池絕對會成為下一次手機領域變革的引爆點。單純以續航為主的主的電池改進已經很難滿足終端市場需求,而評估這一次獲得的專利中,柔性電池(flexible battery)的出現的確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據科技網站Digital Trend報道這種柔性電池不僅能更好地適應手機的形狀,還能根據一台iPhone內部組件的移動而移動。電池由放置在柔性基底上的電池元件構成,讓電池整體可以根據需要彎曲。

柔性電池的出現,帶來最大的改變恐怕就是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形態了,而此前華爾街投資銀行美銀美林曾預測稱,蘋果正與其亞洲合作夥伴研發可摺疊手機,預計2020年推出。

室內導航:室內導航一直都是近年來蘋果研發的重點方向,早在2016年的時候,蘋果就提交過一項名為「基於視覺的慣性導航」的技術並獲得了專利。這一技術無需使用GPS和蜂窩移動網路即可完成定位導航,而且室內室外都能使用。而在2017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正式發布一系列總共34項新授予蘋果公司的專利顯示,涉及到的有蘋果的頭部跟蹤 UI、自動駕駛、新Apple Watch零售包裝的設計專利等,其中一項是關於蘋果生態的室內定位服務。

而這一次蘋果的室內導航專利會通過包括 GPS、加速計、計步器等多種方式收集定位信息,業內人士認為室內定位導航技術將與北斗的室外定位導航能力協同作用,為大量跨越室內外場景的消費和工業應用開啟位置服務,真正實現「北斗+」的無邊界擴張,為市場應用帶來更多可能。

在屏幕上開發3D效果:AR/VR的概念雖然近期低調了很多,但蘋果卻絲毫沒有放鬆相關技術的研發。早在去年3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就公布了一項蘋果提交的「殺手級」3D攝像頭專利申請。雖然蘋果未在申請文件中提及其用途,但是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針對未來的3D視頻遊戲市場而開發。

美國專利商標局今天公布了一項蘋果提交的專利申請,這項專利描述的是適用於移動設備的3D成像技術,其適用範圍包括iPhone、iPod、iPad甚至是MacBook筆記本。與此前我們曾聽聞的3D攝像頭不同,蘋果在本次專利中提到的是一種直接在設備屏幕上顯示圖像的3D成像技術。

開發3D效果有助於推動ARKit進入新的階段。ARKit是蘋果在AR領域的第一次嘗試,開發者可以藉此為iPhone開發AR應用。未來iPhone可以顯示3D動態畫面,這樣的預期可還滿意?

積極布局新興領域的蘋果

動輒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看著數目巨大,但同蘋果營收對比會發現,蘋果每年的研發投入並不大。以2017年為例,根據標普智匯(S&P Capital IQ)統計,高通(Qualcomm)過去一年研發支出約佔營收23%,Facebook 則有20.5%,Google、Microsoft、Amazon 也都投入占營收10% 以上的資金,相較之下,蘋果僅有5%,只略高於惠普(HP)的2.5%。

低佔比並不意味著低產出,從過去的財報來看,會發現蘋果很少會讓年度研發支出金額達到營收佔比5%,上次發生這件事大約得回推到2004年──在那次研發支出提升的3年後,蘋果就正式推出第一代iPhone。而前面提到的,按照季度統計蘋果研發費用的增長態勢就很明顯了,這樣的投入似乎預示著蘋果在準備著類似第一代iPhone的大招。

無人駕駛、健康、AR/VR……關於蘋果研發戰略方向的猜測眾說紛紜,但通過其各種專利的公布,或多或少可以了解到蘋果戰略布局方向。蘋果2018春季發布會以教育為核心,而蘋果公司在中國共有專利申請5000多件,其中在中國教育領域的專利數量為132件,這132件專利中以技術含量高、保護期限久的發明專利申請為主,目前有近30件發明專利已獲得授權。同時,蘋果已有2件涉及在線教育的專利申請獲得授權。

除教育領域外,蘋果在AR/VR領域的野心也是眾人皆知的。除搜羅眾多專業人才外,更揮舞著美元併購大量相關企業,瘋狂投入的同時,從2015年開始,蘋果就持續申請了眾多AR/VR領域的相關專利,蘋果AR手機也一直都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種種跡象表明,蘋果針對新興領域的專利布局是非常積極的,這樣「搶跑」式的布局成為蘋果持續領先的基礎。

對硬體領域充滿興趣的蘋果

當人們關注蘋果專利布局的時候會發現,其不僅對新興科技領域進行了積極布局,更對系統、軟體、硬體等個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系統布局。

蘋果對於硬體領域的興趣主要體現在晶元領域,從CPU、GPU到通信,自主晶元一直都是蘋果這些年研發的主基調。作為2014年30億美元交易的一部分,蘋果收購了耳機公司Beats Electronics,而後該公司去掉了現有的標準的通信晶元,代之以自主定製設計的W1藍牙晶元;同樣,在2017年之時,蘋果公司就決定停止採購來自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圖形晶元(GPU)並積極推進自主GPU的研發;今年,蘋果更計劃Mac電腦使用自主研發晶元以擺脫英特爾的牽制……

一系列針對硬體領域的舉動,不僅僅能讓蘋果降低成本節省開支,更能在相關領域謀求更多的話語權,自主研發的晶元一旦成熟,同系統、應用更好的配合,也能加大提升蘋果綜合競爭力。

智能手機領域的專利大戰

科技企業一直以來對於專利都是相當重視的,蘋果積極打造專利庫以謀求相關領域話語權和構造護城河的同時,其它相關企業同樣對專利布局相當積極,而智能手機領域殘酷的市場競爭,更讓專利大戰頻繁爆發。

實際上,智能手機成長早期,專利大戰更多是發生在三星、蘋果、黑莓、諾基亞等國際巨頭身上,因三星第一代Galaxy手機與iPhone的相似程度極大而爆發的專利大戰一度被稱為世紀專利大戰,而隨著小米、華為、OPPO、vivo等國產智能手機的崛起,國產手機廠商全球化進程中,同樣爆發了非常多的專利戰。

因授權而產生的專利營收本就是一塊巨大的蛋糕,隨著手機領域競爭日趨白熱化,專利交叉授權讓手機廠商攜手競爭。小米牽手諾基亞、華為聯姻愛立信等等,都可以看做是專利大戰的延伸。從打造產品獨有賣點到構築護城河,頻繁的專利戰進一步讓手機廠商認識到專利的重要性,而以手機廠商為代表的科技企業,也掀起了專利布局潮流。

點評

根據韓國政府的資料,在過去十年時間裡,蘋果一共申請了11個Micro-LED相關的專利,上述的LuxVue則申請了23個專利。這意味著蘋果一共掌握的Micro-LED專利數量多達34個。如此多專利堆積下,Micro-LED短期內登場的幾率非常高。

事實上,隨著科技企業投入大量資源到專利領域,專利的落地有望推動整個黑科技技術、產品的出現,最終帶動整個行業的變化,而專利正漸漸為人們勾勒出一個未來科技生活的藍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潮電子雜誌 的精彩文章:

全面屏+高跑分,雷神率先發布八代911全系新品
它會改變時代嗎?關於小程序的那些事兒

TAG:新潮電子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