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墨書雙龍青玉佩

戰國中山國,是戰國時期活躍在今河北省境內的一個國家。在列強爭雄的戰國時代,中山國是當時兵車超過一千輛的12個「千乘之國」之一。憑藉其勇猛善戰的雄風和縱橫捭闔的策略,中山國曾經稱雄一時,在列國爭強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但由於中山國統治者非周王室宗親,國家命運又幾經起伏,所以一直沒有引起史學家的足夠重視。我國古代史書中關於戰國中山國的記載非常簡略零散,其文物、遺迹又長期湮沒於地下,所以兩千多年來戰國中山國成為鮮為人知的「神秘王國」。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勘探了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一帶的戰國中山國都靈壽古城,發掘了中山成公墓、中山王厝墓和中山王族3、4、5號墓等五座王族墓和百餘座貴族、平民墓,共出土文物兩萬餘件,使中山國雄風再現於世。

玉禮器

龍耳谷紋黃玉系璧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龍耳谷紋黃玉系璧

外長徑9、外短徑3.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黃玉質,栗黃色,玉質較細,不透明。整體弧曲,中間為長圓形璧,璧上裝飾谷紋。璧的兩側各有一蟠龍耳,龍身凸起,身上有孔,周緣有棱。

玉璋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玉璋

長26.6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青玉制,灰褐色,沁蝕處呈灰白色,無紋飾。頂端斜,側邊直,下部漸薄呈柄狀,兩側內收,下端抹角。

谷紋青玉環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谷紋青玉環

外徑11.5厘米,中山王厝墓陪葬墓出土。青玉制,灰綠色,半透明,有光澤,局部沁蝕處泛灰色。邊有棱,兩面雕谷紋。

雙夔耳青玉環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雙夔耳青玉環

長徑7.5、短徑3.8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青玉制,淺翠綠色,半透明,玉質細膩,純凈無暇。一面光素無紋,一面有谷紋。環的內外周緣起棱,肉的上部中間有一孔。環兩側各飾一夔龍耳,龍背向內,長角,棗核眼,嘴內勾,下有兩肢,尾部內卷。


玉佩

龍鳳白玉佩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龍鳳白玉佩

長6.8、寬3.8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佩為白玉制,因經火焚而白中閃灰。造型為雙龍雙鳳的組合,由對稱的二龍二鳳和一捲雲狀環構成。龍獨首雙身,龍頭居於中心,身體向兩側對稱伸出,雙尾向下勾捲成長冠斜立、嘴如尖勾的鳳頭。龍身各有一長足,爪尖相接形成系孔。器物中下部有一橢圓形捲雲狀環,環的周圍龍環鳳繞,成為器物的核心。如將玉佩顛倒,則是兩隻飛鳳,鳳頭為龍尾,鳳翅為龍身,鳳足為龍足,構思十分巧妙。用浮雕和陰刻線在不同部位雕有絲束紋、斜格紋、長毛紋、勾雲紋等多種花紋,層次分明,細膩精緻。

透雕夔龍黃玉佩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透雕夔龍黃玉佩

直徑6.4厘米,中山王厝陪葬墓出土。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山王族墓共出土龍形佩204件,數量之大,式樣之多,前所未見。這件玉佩為黃玉制,用圓形玉片透雕而成。中心是一隻圓環,環上刻扭絲紋,環邊有棱。環的外廓透雕三條形態相同的夔龍,夔龍曲頸回首,口微張,吻上翹,身刻鱗紋,拱背翹尾,體態矯健,充滿張力。

拱背回首龍形黃玉佩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拱背回首龍形黃玉佩

長23.6厘米,中山王厝墓陪葬墓出土。這件是中山國墓葬中出土最大的玉佩。黃玉制,半透明,通體雕琢谷紋。龍頭較小,短角前曲,棗核形眼,上吻圓而長,軀幹粗壯,腹背隆起,尾巴上翹,昂首回頭作雲中騰飛狀。

龍形青玉佩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龍形青玉佩

長8.7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青玉制,半透明,玉質較松。龍細尖耳,棗核形眼,絲束紋龍吻上卷。身體蟠卷迴繞,尖尾向外捲成環狀。胸部、後體、尾部各有一彎尖狀爪。中上部有一系孔。體表浮雕谷紋,邊框有棱。體態靈動,富有韻律。

龍形墨玉佩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龍形墨玉佩

長9.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墨玉制,沁處呈灰色。昂首,體下部往複折曲。頭上長角前勾,上吻殘缺,下唇外卷,邊有二足,尾尖缺。中部有一系孔。身雕谷紋,周有邊棱。

虎形黃玉佩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虎形黃玉佩

長10.9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黃玉制,虎頭,尖耳,耳後有捲毛,橢圓形眼,寬鼻大口,下唇內勾。背部弓曲,腹部垂圓,尾部上前折,前後各有一足。脊部和面部各有一系孔。造型奇特,線條繁複,淺雕陽紋和陰線。邊緣主要飾一條絲束紋或扭絲紋,上半身為似虎皮斑條紋的節片紋,頭及腹部為似雲紋的蠶紋。

雙虎黃玉佩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雙虎黃玉佩

長8.2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黃玉制,灰黃色。雙虎連體,近似璜形。中部凸起,腹部下側有一系孔。虎耳前勾,橢圓形眼,厚吻。虎身下曲,頭上勾,身之上下各有一勾形足。一面浮雕邊棱、體表滿雕蠶紋和絲紋,另一面勾有線稿草樣,但未經雕刻。

鳥形白玉佩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鳥形白玉佩

分別長2.8、3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白玉制,質地細膩,光澤瑩潤。細尖冠,圓眼,彎勾嘴,背上有翼,腹下有足,後尾上翹,體態嬌美。陰線刻邊,翼、足、尖喙等處飾捲雲紋。


玉璜、玉玦、玉觽 

蠶紋玉璜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蠶紋玉璜

長5.4厘米, 中山王厝墓出土。一件為白玉制,單面浮雕蠶紋,蠶紋中有絲縷和絲束紋,兩端各有一孔。一件有大塊黑斑,雙面飾蠶紋,除兩端各一孔外,中間豎置兩孔。質地細膩,光澤瑩潤,雕工精緻。

虎頭青玉璜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虎頭青玉璜

長9.3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青玉制,質地細膩,光澤瑩潤。整體為半環形,兩端均飾突出的虎頭,虎方耳,方唇,前額突出,憨厚可愛。

龍首谷紋青玉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龍首谷紋青玉

徑5.9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玦為帶一缺口的環形玉器,多用作耳飾或佩飾。此玦為青玉制,半透明。兩端為相對的龍頭,龍為方立耳,棗核形眼,上吻上折。上中部有一系孔。器表雕谷紋,有邊棱。

龍首捲雲紋黃玉觽

從出土玉器探秘神秘國度——中山國(上)

龍首捲雲紋黃玉觽

長6.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玉觽又名玉沖牙,是古代用來解結的工具,商周以後演變為實用器兼佩飾。這件玉觽用黃玉龍形佩改制,栗黃色,光澤瑩潤。整體呈圓弧形,前部為龍頭,後端尖銳,龍角上有一系孔。龍角較長並上彎,飾渦卷紋的長吻上卷,橢圓形眼。體表雕飾捲雲紋。



原文作者:劉衛華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5年12月刊《戰國中山國出土的玉石》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高雅逸群——吉林省博物院藏雍正瓷器賞析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黑白世界的妙客——讓水墨世界妙筆生輝的那一抹硃色
十代王朝青花瓷:造極於陶瓷史黃金時代的青花瓷!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