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古城,尚留古徽州的容顏?
歙縣古城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是古徽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所在地。
在浙江早期雛形的浙江西道上,在黃山、白際山、障山和牯牛降圍起來的區域內,時光孕育了我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下轄一府六縣——分別為為徽州府、歙縣、休寧縣、黟縣、績溪縣、婺源縣和祁門縣,古徽州又稱歙州、新安,新安江邊上的歙縣正是它的中心——今日歙縣裡邊的徽城鎮正是古徽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所在地。
徽州文化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有經商、畫派、建築、戲曲、文房四寶、民俗、方言、菜品等等方面。作為古徽州中心的歙縣,甚至還是包括徽商、徽菜在內的徽州文化發源地,徽墨、歙硯多數產自於歙縣,因此歙縣攬下了一堆榮譽稱號: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中國牌坊之鄉、徽劇之鄉。1986年就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當之無愧,歙縣古城還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徽墨
▲徽墨描金
▲疊羅漢
▲跳鍾馗
古徽州四面環山,其中歙縣正在黃山的南面。每年的春季,從高山俯視,眼前的畫面是在成片的油菜花海中,灑了一簇一簇的黛瓦粉牆。比歙縣滿山金黃再早些時候,梅花相繼盛開,一時滿山奼紫嫣紅。徽州文化是歙縣的亮點,自然風光也是這裡的一大殺器。歙縣多高山丘陵,植被覆蓋率高,大自然的天工與古徽州人民的巧匠,造就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
歙縣的景點眾多,但多數離不開徽州文化的影子。由明清七座牌坊組成的棠樾牌坊群是牌坊之鄉的代表,春天牌坊周遭還會開滿油菜花,彷彿是為了顏色單一的牌坊上色。新安江上游的漁梁壩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是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斗山街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 古牌坊於一體,可以說是徽州古城的縮影。靜謐幽深的石潭村是最佳的黃山「百佳攝影點」,在這裡可以看到徽式古村落灑在油菜花海上的旖旎畫面。許村曾經徽商興盛發達,村落建設完善,至今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一百餘座古建築。而雄村還是國家4A級景區……
▲棠樾牌坊群
▲漁梁壩
▲斗山街
▲石潭村
▲雄村桃花壩
▲雄村竹山書院
歙縣現存的也是明清的建築和格局,但相比浙江的江南水鄉古鎮卻還是不同。徽州文化並不乏給我們帶來由時光的流逝所產生的想像空間,但又未完全作古,它仍與這個時代有所掛鉤。古徽州中心所在的歙縣在徽州文化的影響下,既有作為古城的魅力,又讓人覺得那麼貼近,彷彿可以隨著黛瓦粉牆的細節觸碰到時光的脈絡。對於喜歡古城古鎮古村的驢友來說,歙縣是一個沒有理由錯過的地方。
圖丨新華社、薛露
轉載丨合作丨投稿
或
丨洞察旅遊生態圈丨
丨讓營者得利、玩者明白、浪者更high丨


TAG:列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