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刊提前看 | 雄安樣板

新刊提前看 | 雄安樣板


新刊出爐!


周刊君約你搶先看



第850期《中國新聞周刊》封面


2018年4月30日上市






 封面故事 


雄安樣板





全方位解讀規劃綱要:

雄安如何成為全國的樣板?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蔡如鵬




雄安規劃是一次規劃本源的回歸

——專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蔡如鵬




雄安生態格局:最嚴格的環保考量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天



這次我們提前敲定了生態空間


——專訪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天




白洋淀規劃體現環境治理的最新理念


——專訪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原主任曲久輝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天 蔡如鵬






 時 局 


海南房地產實行雙軌制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閔傑



海南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房地產的現狀還未實現根本轉變,短期依賴房地產的現象依然存在。要擺正房地產在海南產業中的位置,從根本上需要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培育能替代房地產的支柱產業,降低房地產業在GDP增長、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






中興通訊的「芯」之困


文/趙一葦



中興通訊困境背後,折射中國晶元長期嚴重依賴進口的產業現狀。





傳關聯公司廣州拿地:


賈躍亭躲過信用懲戒?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群峰



賈躍亭在股權結構上的閃轉騰挪,讓其有可能在巨債纏身的情況下,在國內實現拿地造車。






 全球熱點 



勞爾·卡斯特羅:「解決問題式」改革者


文/于海洋




他的揮手告別,也是一代人集體記憶的一次告別,而他傾注一生的事業,仍在路上。






 亞洲報道 


屢創先例的朝鮮「第一夫人外交」


文/曹然




沒有任何黨政職務的朝鮮「第一夫人」李雪主,近六年來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朝鮮的重大外交活動中。






 特別報道 


北大120 年精神史


自由與使命的火種



某種意義上說,有兩個北大,一個是實體意義上的北大,一個是精神意義上的北大,前者被樓宇和校舍定義,後者被記憶與象徵塑造。






北大120年:時代與傳統的精神變格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劉遠航 毛翊君




北京大學的發展早已經超越了教育史的範疇,它成為了中國歷史的縮影,社會精神狀況的標尺。在與時代的共振與牴牾中,北京大學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傳統,這種精神經歷了不斷的確認和改寫,也有過多次的斷裂與重啟。許多人試圖用簡潔的詞語去捕捉它的特徵,最終卻留下了日益繁多的文字注釋。從某一個角度去看,北大自身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至今的精神史切片






火焰的回聲:一個北大世家的情懷與命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劉遠航



作為政治學家,錢端升與北大的聯結密不可分,無論抗戰年代、內戰歲月抑或1949年之後,幾乎所有重要事件和運動,錢端升都以北大教授的身份親身經歷或者被迫捲入,他的一生與北大血肉相連。像命運的安排,多年之後,錢端升的孫輩錢元強同樣進入北大,竟然選擇了和祖父同樣的專業,這個家庭祖孫之間與北大完成了一次精神的迴響。






專訪北大校長林建華:


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讀懂中國,


又怎樣讀懂世界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劉遠航




北大畢業的林建華是一名化學家,他在北大從讀本科開始,一直到獲得博士學位。畢業留校任教後,林建華又先後任重慶大學、浙江大學校長,直至2015年回歸母校。






850期《中國新聞周刊》目錄




值班編輯:庄兼程






 


推薦閱讀




朝韓首腦會談:「如果這次不能解決離散家屬問題,就永遠解決不了了」



韓國特使團:敲開平壤大門的人們



海南房價暴漲,1992年的樓市泡沫破裂會不會重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趙立新:一個不油膩的中年男人
無人駕駛「中國隊」,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