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觸達「天花板」,光線傳媒的片單和年報中有多少「秘密」?

電影觸達「天花板」,光線傳媒的片單和年報中有多少「秘密」?

各大影視公司紛紛交出2017年的成績單,伴隨著電影市場出現的猛烈變化,其中的滋味或許只有那些『趕考人「知道。

光線傳媒,曾被視為「民營影視巨頭的一哥」,也被看作是影視公司的「增速王」。頻頻押中爆款,是光線傳媒的崛起密鑰。曾經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表示,「未來,希望票房排名前50的電影項目中,有30個來自光線傳媒。」

美好的願景背後,是不斷的努力和生產「爆款」。但是在2017年,光線傳媒出品的電影尚未有一部票房超過10億元。同樣是2017年,因「莫名原因」放棄的《戰狼2》一舉衝到56億,同樣是2017年,有兩部電影突破20億,外加12部影片破10億。

在票房破10億的影片中,共有6部國產片。而其中,光線的成績是:0。作為曾經的龍頭老大,光線傳媒的心裡能好受嗎?

沒有了10億級爆款,光線去年共有15部影片參投並確認收入,實現總票房33億元,相比去年下滑近一半。光線去年的扣非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11%至4.6億,這是過去三年這一數據首次下滑。

其電影及衍生品營業收入為12.38億元,相對於2016年的12.34億元,只增加了400多萬元。從中似乎可以判斷中,無法準確捕捉爆款的光線幾乎觸達了自己的天花板。

但這又何嘗不是前兩年的華誼所面臨的困境?在爆款和黑馬「難產」時,影視巨頭都將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2018片單:已上映5部,累計票房近41億,待上映13部中誰是「票王「?

光線傳媒的年報中,習慣性的「回顧過去」以及「展望未來」。除了查看其去年更為精準的年報數據外,其2018年的片單是業內最為關注的。

在前段時間,淘票票總裁李捷與華影天下總經理劉歌、新聖堂的周子健、壞猴子影業CEO王易冰等人一起預測,2018年內地電影市場的總票房為663億。儘管精準的數字有待考究,但可以看出業內普遍認為今年的電影市場依舊會大漲。

從目前來看,2018年剛抵三分之一就已經出現了2部30億+和3部10億+的影片。而且,5部電影票房總和是總大盤佔比的65%左右。這也就說明了,「爆款」在大盤裡有了更好的機遇,且行業集中化程度顯著增強。

那麼對於任何一家影視公司來說,緊抓爆款就是其根本要務。從光線披露的項目儲備來看,2018年,公司電影項目預計將上映15部-20部左右。但按照光線此前在公開場合的介紹,目前光線傳媒儲備的影視項目共計60餘個。

從武器庫的「彈藥儲備」來說,毫無問題。但是2018片單中,上映的5部影片票房近41億,十分「出色」。然而其中最大的供給,來自於「萬達製造」的《唐人街探案2》,一部影片貢獻33.9億,這部電影光線的佔比份額非常有限。

如果拋開最大的「泡沫」,那麼剩餘4部電影累計票房只有7億出頭。其中票房最多的《熊出沒:變形記》華強方特顯然佔據著一定的主導權。在華麗的數據中,使勁扒開,光線現上映的項目苦澀難耐。

而在待上映的項目中,果然可以找到支撐光線龐大體量的「爆款」嗎?其中,由馮紹峰、張靜初主演的備受關注的影片《三體》,出現在光線「預計上映電影項目」列表中。年報顯示,光線通過「投資+發行」的模式參與該片,而該片目前仍在「製作中」,預計上映時間「待定」。

數次跳票的《三體》能否如約而至,不得而知。而剩餘作品中,寄予希望最高的莫過於黃渤的《一出好戲》和袁和平的《葉問外傳》。

但前者是「下一個徐崢」還是「下一個王寶強」尚未有定論,在廝殺極其慘烈的暑期檔不敢有絲毫放鬆。袁和平的《奇門遁甲》難現燎原,藉助《葉問外傳》能否翻身,尚需觀察。

此外,郭敬明小說改編的《悲傷逆流成河》,李易峰+周冬雨主演的《動物世界》均不是10億體量的「賣相」。

遺憾的是,2016年北京光線影業曾經發布消息,確認籌拍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之《龍嶺迷窟》、《雲南蟲谷》、《崑崙神宮》三部曲電影,由《全民目擊》導演非行執導,並分別於2017、2018、2019年全球同步公映。

但《龍嶺迷窟》「隱身」,於是光線傳媒便需要在13部中,仔細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票王」。

票房第一拱手相讓,扣費凈利下滑凸顯主營業務疲軟

2016年的光線,「歡喜與危難並存」。歡喜在於,接連站隊《美人魚》《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你的名字。》等爆款,導致其2016年度,報告期內光線傳媒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2016年票房收入的影片共15部,總票房為64.2億元,毫無疑問拿下第一。

其中《美人魚》創造了中國影史的票房紀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創造了中國國產愛情片的票房紀錄,《大魚海棠》為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第二名,協助推廣的《你的名字。》拿下在中國發行的日本電影票房最高紀錄。

但其實,2016年公司電影相關業務實現收入12.34億元,同比下降5.84%,這也是近3年來公司在電影業務上的首次下滑。

然而2017年,當市場重迎票房大年時,光線卻只是「小年」。沒有一部10億級影片電影及衍生品業務實現收入12.38億元,與前一年基本持平。對應其參與投資和發行並在報告期內確認票房收入的影片共計15部,錄得總票房33.3億元,下滑48%。

連續三年的票房第一,拱手讓出。2017年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43億元,同比增長6.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15億元,同比增長10.0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62億元,同比下降11.01%。

其中,凈利潤出現增幅的三大要素是:增持貓眼股權;處置捷通無限股權;出售天神娛樂股票。通過拋售來換取利潤,這其中自然有戰略因素,但結合其具體項目來說,也是其主業乏力的一個間接表現。

賣掉新麗釋放片刻「煙花」,缺乏「造血機」或是其最大遺憾

今年3月,光線傳媒與新麗傳媒「分手」,後者站隊騰訊,終止IPO。而這一交易,讓光線獲得了22億的「分手費」。在光線傳媒第一季度財報中,這筆22億「分手費」貢獻了極高的收益。

4月9日,光線傳媒對外發布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2018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光線傳媒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65億元至20.2億元,同比增長962%至992%,上年同期凈利為1.85億元。

但如果扣除這筆資金的影響,光線傳媒扣非後凈利潤為0.7億元至1.7億元,同比下滑61.7%至7.1%。

如果不考慮一季報,光線拋售新麗果真值嗎?2017年,新麗傳媒出品了《情聖》、《悟空傳》、《羞羞的鐵拳》和《妖貓傳》四部電影,在內地市場計獲得超過40億票房,2018年新麗傳媒出品的電影作品包括《素人特工》、《西虹市首富》,《搜神記》、《一吻定情》和《誅仙》等。

暫且不考慮電視劇,新麗傳媒2017年出品的《我的前半生》和有可能在2018年播出的「劇王」《如懿傳》,單從電影板塊來說,新麗傳媒就算是一塊優質資產。

光線傳媒的拋售,或有影視公司IPO趨嚴,同業競爭無法消除的無奈,也有影視公司波動大,等待金主不確定的恐慌。但剝離了新麗,光線傳媒的內容布局勢必更加拘謹。想要依靠「自產」重回市場第一,異常困難。

任何一家內容製作公司,都不想單純的依靠票房收入來一定生死;但任何一家影視巨頭,都應該以內容製作作為布局核心。光線傳媒尋求多線布局,渴望產業鏈的衍生。但其一切根本都是圍繞著IP生產來「供血」,如今內容自製出現了「供需不足」的情況,對於光線整個產業鏈來說,都是警鐘長鳴的狀態。

但可怕的是,更多人看到的只是光線表面上的「華麗」,盲目進軍產業鏈布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院線 的精彩文章:

案例復盤:看《頭號玩家》如何靠垂直人群引爆口碑

TAG:第一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