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華夏文化的濃縮:漢服的色彩配飾

華夏文化的濃縮:漢服的色彩配飾

不論古今中外,關於服裝的選擇搭配,都有一定的審美表現。

漢服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服飾,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

1、配飾

漢族人裝飾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還有配飾如蔽膝、披帛、襪、

帔、香囊(香包)、劍、綬、印、笏、牙牌、革帶、玉帶、銙、騰蛇等等。

腰飾主要有佩黼、佩玉、佩印、佩綬、佩魚、佩牌、佩帶飾等飾物。儲藏漢服的傢具被稱為衣篋,掛漢服的衣架稱為衣桁。

2、裝飾紋樣

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採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圖案的表現方式,大致經歷了抽像、規範到寫實等幾個階段。

商周以前的圖案,與原始的漢字一樣,比較簡煉、概括,抽像性強烈。周朝以後至唐宋時期,圖案日趨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對稱,紋樣布局嚴密。

明清時期,已注重於寫實手法,各種動物、植物,往往被刻畫得細膩、逼真、栩栩如生,彷彿直接採擷於現實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處理,充分顯示了漢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3、色彩

古典布料的染色遵從古制,體現了陰陽五行信仰。有「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黃土」、「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羽青謂之黻,五彩備謂之綉。……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的記載。

有六象六色之說,青所以象東方的木,赤所以象南方的火,白所以象西方的金,黑所以象北方的水,玄所以象天,黃所以象地。

除了六正色以外,還有對應的間色:纁【黃赤色】、紫【青赤色】、紅【赤白色】、綠【青黃色】、縹【青白色】。

間色也是南北朝以後公服的色制:朱、紫、緋、綠、青,如唐代為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著深緋色,五品著淺緋色,六品著深綠色,七品著淺綠色,八品著深青色,九品著淺青色。

另外還有紺【深青揚赤色】、緋【赤】、絳【大赤】、緹【丹黃】、朱【深纁】。

傳統對服飾色彩的選擇上有著明顯的階層分界。

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只有天子權貴們才能穿用。古代漢服的色彩以深色為貴,淺色次之,因此正式的禮服常使用深沉的織綿圖紋,而一顏色為主色調,裝飾以鮮艷華麗的刺繡。

平民常服則多用淡色,因而有黔首、白丁、青衣、青衿、青衫、赭衣之稱。

來源 | @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平台,關注我們,更多精彩知識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那些神轉折的詩詞,滿滿的都是才華
為什麼猜燈謎會成為元宵節的習俗?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