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人會變得內向?

為什麼人會變得內向?

根據研究表明,人天生就是外向的,因為與人鏈接,是一件能夠滋養能量的事情。

我們將喜悅與人分享,喜悅就會加倍。將難過與人分享,難過就會減半。將孤單與人分享,孤單就會消失。將困難與人分享,就會得到幫助。

比如嬰兒,對於嬰兒來說,主動發出自己的聲音,更能夠得到母親的關注,更利於生存。

人的本性也是趨於快樂的,會自動的選擇能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外向更加容易得到關係,關係是滋養人的,外向更符合人性,是一種天生的最佳生存狀態。

那麼,這種天生的出廠設置,為什麼會被篡改了呢?為什麼有些人就會變得迴避、內向了呢?

-01-

人類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這點可以從嬰兒時期探究。

嬰兒發出自己的聲音,是為了更利於生存,更安全。可是,如果他發現,不哭比哭更安全的時候,就慢慢學會不哭了。

也就是講,這個時候,關係已經不再是滋養,而是壓力了,根據趨利避害的本能,自然而然就會選擇迴避了。

當嬰兒哭的時候,是嬰兒表達需求,渴望鏈接關係的時候。

如果需得到滿足,自然而然就會更加渴望關係,可是這個時候,需求被忽視了呢?他就會懷疑關係。

更甚的是,需求被否定,他就會選擇逃避關係。如果還被反過來要求,他自然就更想逃避。

所以,在孩子哭的時候,表達需求的時候,被表達者、被需求者、通常是父母,父母的態度很重要。

在他長大的過程中,他是否是被環境所允許和接納的,他是否是被認可和看見的,他是否是自由的,他是否能做自己,他周圍的關係有沒有在滋養他。

這都在決定著孩子在怎樣感受關係。

答案如果是沒有得到,那麼孩子就會迴避關係,因為在關係中實在沒得到什麼好處。

忽視孩子,看不見他的需求,看不到他的委屈、難過與害怕,還會反過來告訴他應該懂事、聽話、禮貌。

當孩子感覺到恐懼與無助,媽媽不會幫助他,反而會指責他笨、懶。媽媽會反覆要求他,否定他,嫌棄他,讓他不自在。

孩子潛意識裡就會對關係產生恐懼。

為了生存,他必須使用高焦慮來應對關係,必須小心翼翼謹慎地安全著,好累。

久而久之,累成了一種常態,都不覺得自己在焦慮和累了。關係成了負擔的一種象徵。

這種累與焦慮,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就會更甚。

當孩子發現還是自己呆著比較舒服的時候,這樣能不迴避關係嗎?能不焦慮嗎?

-02-

更糟糕的是,為了世界眼中的外向的人更好的看法,我們在強迫內向的人改變,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比如有時候孩子很內向,但是大人偏偏要把他往人多的地方推,也總是在他面前講:那誰家的孩子,嘴真甜,真好,活潑開朗。

本來在與人交流方面,對於他來講,關係已經成了負擔的一種象徵。

不解決根本問題,如此只會惡性循環,使孩子更不喜歡交流,更害怕說錯話,在潛意識裡種下了與人交流就是受罪的想法。

比如成功學家和雞湯學家都在告訴人們:你要社交啊,你要人脈啊,你要陽光啊,你要善言啊,等等。

於是,有太多時候,內向的人就會強迫自己去改變,但又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好累。

於是就產生了內耗,這是最痛苦的,所有的精力在內耗中都不自覺的消耗完了,最後把自己搞得抑鬱了,甚至對世界麻木了,因為已經沒有精力再消耗了。

-03-

所以,有時候對於內向的人,我們真的需要善良一些。

因為他們小時候的經歷:就被種下了「不說才是安全的,一說就是不安全」的種子。

如果那個內向的人是我們的朋友或是親人,不妨讓他有安全感,多多鼓勵他,讓他相信與人交流是安全的。

如果內向的人被鼓勵,被耐心,被讚揚,你就會發現他會慢慢活過來,而且還表現得很好。

其實內向的人已經在潛意識裡醞釀了很久了,只等待著有人邀請他。

當他相信環境是安全的,他就會很外向;

這個安全與否與真實的環境無關,只與內心的信念有關。而內心的信念,則來自於童年的經驗。

關係本來就一種滋養,雖然不是所有關係。但當內向的人發現,並且開始相信其實他遇到的很多人都是接納你的,對他不求回報的,認可他的。

他自然而然的就會享受起關係。

正如小時候或者剛出生的嬰兒那樣——大膽表現,無所畏懼。

所以我們要讓內向的人堅信,無論你怎樣,你都是被接納的。無論何時,你都是被支持著的。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心驛站sxyz 的精彩文章:

大紮好,我系渣渣輝,學語言要會這幾招!
景甜張繼科公不公布戀情都已被看穿?知道他們是怎麼「暴露」的嗎?

TAG:身心驛站sx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