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箇舊場地涅槃重生

7箇舊場地涅槃重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居住環境已經在更迭中,

推翻、重建、提升、改造

隨處可見

但總歸都是在向人們所期望的美好宜居環境靠近,

而在景觀提升改造中不乏一些可持續的、

優秀的項目出現

本文特挑選一些優秀的改造項目分享,

希望這些案例能在為大家有些幫助。

住宅區景觀改造

1

項目名稱:北京梵悅萬國府公寓景觀提升改造

項目位置:北京市東城區

景觀設計:承跡景觀

施工單位:吉盛園林&承跡庭林

攝影:王寧&.承跡景觀

項目位於北京東城區東直門小街,周邊街道繁榮。項目的公寓樓被重新定位和改建,舊的室外環境已無法滿足新的需求。而此時公寓外環境改造的難點在於:1. 原場地主交通以及場所功能需要被利用;2. 建築配套設施佔用並割裂了中心區域;3. 原有植被相當雜亂,且要做一定保留。4. 新的定位能夠賦予場所獨有的內涵和意境。

改造前後路徑對比

改造前後場所空間

改造前後圍界

構 想

新的定位下,我們並沒有選擇直白的、符號化的方式回應項目的訴求,而是希望創造空間體驗來實現環境舒適的、有趣的感受,讓人在回家的遊憩過程中充分享受空間的變化。並且它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又不同於傳統的中國園林,應該是符合併引導當代人生活、審美的共享環境。為了讓重新定義的景觀在不經意間自然的發生,我們從主題敘述空間入手,重塑原有不利條件,物料運用上體現材料的質樸與厚重,還有就是做到植物選擇與搭配自然的狀態。就這樣在新規划下,重塑了環境主題。一切就這樣美妙的開始,自然、輕鬆、不留痕迹的讓人感受到處處精細。

概念分析圖

空間需要用時間去解讀,而光影是見證時間的詩。

在空間遊戲里,光影永遠是設計師高雅、完美的表達。建築設計師總愛用光影的變化賦予建築生命。在外部空間設計,由於環境的複雜和多變,很難用光影來塑造空間,在本項目設計團隊在做這方面的嘗試。萬國府項目需要處理兩個層級的空間,一是城市與內部院落的分隔;二是主要活動功能的組織。

光影是見證時間的詩

在第一個層級里,設計者希望它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進入公寓就是從「城市空間」到「光影塑造的空間」,光影空間代表了舒適、安全等一切家的主題。為此,我們種植了一片樹的光影,它是寧靜的,能把城市的喧囂阻擋在外;它細膩柔軟的枝葉在地面石徑上光影斑駁;它會講故事,敘述著孩童們林下成長的歡樂與煩惱;它的變化讓時間都充滿了魅力。

樹的光影是寧靜的

第二個層級,用光影勾勒場景。

場所的主要功能區被原有建築配套設施分割,針對零碎的建築設施體塊,用疊加、整合的方法給它賦予新的功能。向內,建築牆體和鏤空頂面界定具有圍合感和安全性的孩童遊玩區。對外開敞部分,自然的牆體肌理和屋頂構建的光影則勾勒出中心草地以及重要休閑場所。此處,發現對側的圍牆上會灑下牆外搖曳的柳樹影。順勢而為,乾脆設計一段「追光的牆」,在草間鋪灑下詩一般的光影。

設計思路

用光影勾勒場景

材料選擇和實施過程就是對暢想的實現。

用最普通的材料,如芝麻黑石材、膠粘石、年輪木、甚至是虎皮石都在本項目展現了它們獨特的語彙。雞爪槭、紅楓、元寶楓等各種常見的楓科類喬木通過精心、自然的搭配形成了純粹、舒適而優美的林下空間。從光影跳動的地面延伸到基理斑駁的側影,從碳化的木質年輪地鋪到交錯生長的花境,它們自然的生長出來,彷彿不經雕琢,但又精緻用心,煥發著新的精彩。

材料的選擇展現了獨特的語言

平面圖

2

項目名稱:上海融創濱江壹號院二期改建項目景觀設計

項目位置:上海世博浦西館

建築設計:GOA

景觀設計:美國LSI 、朗道、杭州朗庭

攝 影 :存在攝影

庭院鳥瞰

如今高昂的地價,傳統式的住宅與花園變得不可企及,取而代之的是在緊湊的土地中立體式的居住現狀,人們始終被鋼筋混凝土的森林所包裹著,在「上海融創濱江壹號院」項目中,為使用者提供良好舒適的居住條件,將綠色重新回歸於社區。項目因被重新定位,舊的室外環境已無法滿足新的需求。

而因此項目改造的難點在於: 1.新的定位需要符合未來社區功能的需求和意境。2.景觀需要與建築運用統一的語彙,打造一個更為整體的社區空間。3.原場地主要交通以及場所功能需要被充分利用;4.原有規劃及設計骨架不可做大的調整,例如泳池區域因為與地庫的關聯導致泳池的形態不能做太大變化和調整。

平面圖

社區中的建築具有較強的幾何語言賦予現代感,猶如一塊一塊聳立的水晶體,而景觀作為建築的基底,景觀作為藝術品下同樣精緻的基座,如何尋求與建築的呼應,打造一個整體的社區空間,成為設計師考慮的重點,從空間的延續到材料的運用,都儘可能的一體化考量。我們用統一的材料,如冷色系的石材、黑色的木質鋪貼,立面材料選用建築外牆的延續,都是希望與建築有一個統一而連貫的語彙。櫸樹、青楓、枇杷等各種常見的骨架喬木通過精心、有序的搭配形成了純粹、舒適而優美的林下空間。

舒適精緻的林下空間

從樹蔭婆娑的光影跳動到地面材料肌理斑駁的側影,從黑色木質鋪貼延續到淺水池及灌木,使之從地面自然生長出來,彷彿不經雕琢,但又精緻用心,煥發著新的生命力。

宜人的臨水環境

隨時間而變化景緻的林下小廣場

硬景思考

材料的運用在地面與小品及牆面上,需要最大程度的體現出與建築風格的統一。我們將材料進行了梳理,將建築外牆面的冷色在景觀中得以延續,採用了與建築相同的石材,通過不同的肌理變化和形態組合產生微妙的細節變化。伴隨空間尺度大小,減少或增加材料細節的變化程度。在園區景觀設計中,小品的材料材質及細節設計都基於小品的功能,有意避免設置單純的裝飾,更考慮功能及實用的需求。

內部道路與地形、植物緊密結合,保持著和建築風格的一致性,構成了一種獨特卻和諧的整體感

富於豐富景觀層次的樹陣廣

泳池的改建

改造後的泳池與靜謐的環境構成動與靜對比

在對於泳池結構不做調整的基礎上,我們希望通過色彩的區別,細節的表現及種植的營造,將淺水區的鋪貼與樹陣廣場相互關聯。泳池區的形態與功能更好的匹配,且樹陣廣場與泳池區域功能更為明確。

泳池細節

泳池邊陳設

入戶空間的營造

景觀設計在充分尊重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對風格的追求及功能要求的基礎上,運用整形的植被界定出入戶空間前場的入戶小花園。入戶花園就追求一種精緻尊貴的回家體驗感受。

「上海融創濱江壹號院」的改建設計撇棄一切奢華、浮躁的修飾,避免形式化的設計手法,轉而採用沉穩、內斂的方式,尋找一種真正符合人居的高端社區,務求打造一種沉穩安逸的社區景觀空間。同時更強調建築人居和景觀環境的統一,將整個小區打造成一個真正的伊甸園。 這只是一個開始…….

3

項目名稱:重慶鵝嶺峰山地住宅景觀提升改造

項目位置:重慶市渝中區

景觀設計:承跡景觀

施工單位 :吉盛園林

攝 影 :Andrew John Lloyd & 王軼

承跡景觀:2016年,我們參與了一項在城市最核心、建設最密集的區域對山地居住環境改造的任務。

項目擁有俯覽城市的視野、背靠鵝嶺公園的生態綠地、著名建築師完成的個性十足的居住建築等等,眾多因素都成為我們為之興奮和思考的源頭,但工作開展又困難重重。室外已建現狀讓優質資源減弱,主要表現在超荷載的豎向關係、模糊的交通體系、粗放的功能還有建築與景觀的脫離。而面對困難,我們對環境進行了「適度拆除和空間重構」。

改造前後借景關係

改造前後豎向處理

改造前後路徑對比

設計延續弧形建築優美的線條,在室外重構了交通體系和功能空間。新的景觀功能把建築退台的形式延伸到室外,形成觀景平台,並且遮擋住了一些建築設施並不美觀的細節,比如風井、採光井等等。

空間概念

景觀平台

室外空間並不富餘,但室外最美的景觀就是把城市的美景盡收眼裡,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我們想把這樣的景色深刻的留在人們的感觀當中,舒適的空間又能讓人停下腳步。我們用一條安靜的水帶勾勒了空間邊界,它又是連接不同豎向台地的要素。水帶在視野最佳的地方匯聚開來。此刻,它就像一面鏡子,把天空、城市和環境倒影在一起。很安靜,讓人充滿想像。

安靜的水帶勾勒了空間邊界,連接著不同豎向台地

通過新的交通體系,我們把重構的功能和建築縫合起來。在回家的庭院里嘗試了更自然生態的種植和舒適的院落結合。每一處的小空間就像孕育出來的生命一樣讓人驚喜、充滿生機。

底層庭院設計

整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過程高效而富有挑戰。我們同建築設計師經過多次的探討和研究,讓建築和景觀高度整合。並且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幾乎每天都在現場同施工單位一起處理場地豐富的豎向變化和精緻的細節表現。這是一次很好的協同設計,也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嘗試為居住環境帶來更多有趣的體驗。

平面圖

城市公共空間改造

4

項目名稱: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廣場改造

項目位置:北京市海淀區

景觀設計:張唐景觀

攝影:張海

平面圖

在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一個商業中心前廣場的改造中,設計師設計了一個轉盤噴泉。簡單的一排旱噴,一排樹,幾排座凳。盡頭的一組噴泉和樹在圓盤裡,可以轉動。這個轉動有五十分鐘,當轉盤裡的這組泉和樹回到原來的位置時,泉水開始涌動。這個噴水持續十分鐘。

然後繼續下一個五十分鐘的轉動。

然後等待下一個十分鐘。

時間的度量結合在空間設計上,產生儀式化的效果。

生活需要一點儀式化。

圓盤中可以轉動的噴泉與樹

當轉盤裡的這組泉和樹回到原來的位置時,泉水開始涌動

轉動中的圓盤

噴泉旁的座椅區劃分了廣場與停車場空間

軸測圖

宇宙。時間。生命。

據說宇宙有無數的銀河系;銀河系有無數的像太陽、地球一樣的星球;宇宙並不是一個空間,而是由物質組成的像膠狀物一樣的引力場……——那麼生命不只是渺小,生命在宇宙中到底是什麼?

愛因斯坦還猜測,時間是一個變數。也就是說,一秒鐘可能很長;距離太陽遠近,時間是不同的;雙胞胎住在山上的和住在海邊的會老的快慢不一樣;當然還有雙胞胎悖論…..——那麼生命在不定的時間裡是怎樣存在的?如果快慢是相對的……

夜晚的噴泉廣場氣氛活躍

5

項目名稱:洪都·中航城 南昌的舊城景觀改造

項目位置:南昌洪都

景觀設計:一宇設計

攝影:Alex de Dios,Kano Eiichi

什麼是廠區再造之於洪都?

什麼是舊城改造之於南昌?

是一種對過去的紀念與傳承

一種對新的生活的想像與憧憬

改造後的景觀公園

公園平面

飛翔記憶的重生

南昌洪都作為重要的飛機製造產業重鎮,過去的洪都人帶著飛翔的使命,創造了無數翱翔天空的飛行器械。本項目作為洪都老城區城市更新計劃的起點,為了此珍貴的歷史意義,設計保留了場地的重要工業與自然遺迹,透過設計的手法,將舊廠房變身為未來小區的文創中心,讓歷史建築重生,讓飛翔的記憶延續。

為孩子打造的娛樂空間

吸引孩子的設計

天之橋,雲之谷

前廣場的設計,強化了飛機工廠的意象,利用摺紙飛機的「折」的手法,創造出彷佛一張沿著虛線翻折般的特色廣場。「折」的概念也延伸至座椅的設計,結合人體工學及視線設計,設計出可以仰望天空,或坐或躺的雕塑長椅。此外廣場上的噴泉,也模擬飛機飛翔時噴射出的煙霧做成特色噴泉,形成廣場充滿互動性與速度的活絡氛圍。

廣場的設計融入了飛機的意向

廣場的細部

延續著以飛翔的歷史作為啟發,環抱整個園區的「林之道」,進一步結合保留的工業廊架,向上爬升成為園區的另一亮點「天之橋」,提供俯瞰園區,最佳的眺望平台。而俯視園區的中心,是場地特別量身打造的「雲之谷」,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和模仿雲朵的水霧,成為每個孩子最喜愛,在雲間嬉戲玩耍的遊戲場。

天之橋

雲之谷中的裝置設計

場地成為了孩子們的夢想鄉

老樹的回憶聽風的歌

除了保留廠房之外,場地內也保留了原有的林帶。因為每一棵樹,都是見證了洪都的歷史,伴隨洪都人成長的記憶,及呵護滋養這片土地的守護神。設計用一種呵護的心情,去看待場地的每一棵樹,以「不破壞一棵樹」為原則,順勢繞過每一棵樹的手法來進行規劃。其中入口區的參天松林區經過保留梳理後,變身成小區集會和各種活動舞台的「松之台」;而穿梭在後側林間的「林之道」,則成為林間漫步,享受午後清風與光影之美的最佳散步道。

場地中保留的林帶

居於林隱於野

「林之道」除了散步道的功能,還連接至三座隱沒於林間的住宅。住宅的概念,以將人造的介入最小化,最大表現自然之美為概念。房屋首先依著樹林調整型態,巧妙地置入於林間,有的美麗的枝幹恰恰的伸過窗邊,有的入口剛好有結實累累的橘子樹散發香氣。讓生活融於自然,自然隱於生活。另外建築表面也利用鏡面鋼板的手法,讓建築變成森林,隱沒於綠色世界之中。

場地中的建築融入了環境

生態園區永續園區

除了保護歷史,活化園區,如何讓場地能長久地傳承,在環境及精神上永續,是另一個重要的工作。洪都的這片土地,透過這樣人與自然、歷史與未來,相互共生、尊重、保護的永續性發展,來創造下個世代的洪都新城,永續開發。

環境及精神上永續的設計

設計利用了生態景觀的手法,在園區人行道及內部景觀設置了生態雨水花園的設計,來解決暴雨時防洪及減少維護成本的問題,讓園區成為自體生態循環的生態景觀。另外更於園區設置認識植物,生態知識的兒童指示牌,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愛護自然,了解自然,進而保護自然。

景觀中的指示牌具有教育功能

剖面

6

項目名稱:北京石景山區晉元庄林帶景觀提升改造設計

項目位置:北京市石景山遊樂園西門

景觀設計:北林地景

平面圖

伴隨北京城區日新月異的建設發展,首鋼涉鋼產業的搬遷調整,石景山正面臨著從傳統工業區向現代化首都新城區轉型的挑戰。

城市復興進程中,不同等級不同類型的城市公共空間改造類項目,正逐漸完善城市結構,重新給城市注入活力。晉元庄林帶位於石景山遊樂園西側,面積約2.6公頃,周邊遍布建成年代較早的居住小區。基地現狀參天大樹林立,長勢良好,冠大蔭濃。如何最大限度將這些大樹保留,樹盡其用,是本項目的最大挑戰。

基地幾乎被高大喬木全部覆蓋

經過多次實地勘察,設計師保留了場地中約百分之九十的喬木類原生樹。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硬質鋪裝與綠化的格局分布,與現狀基本吻合。

改造前後的景觀格局對比,只變化了鋪裝邊界的線型

選擇樹形優美的原生樹種,在節點處作為孤景樹,與場地形態形成呼應關係

伐去一些長勢較差的樹種,為整個綠地留出一些開敞的林窗空間

由於基本保留了現狀植被骨架,要想突出改造前後的景觀差異性,必須在空間的重構和景觀細節中尋找突破點。設計師利用一條引領場地的紅色活力主線,貫穿南北兩大地塊,構建晉元庄林帶新的景觀特色。紅色玻璃鋼作為主要材料,結合木座椅、木廊架、木鋪裝等作一體化設計,給原本老舊沉悶的綠地增添了新的活力。

選紅色元素在綠地中穿梭

高低錯落的菠蘿格木板,既具觀賞性,又隱喻了石景山周邊連綿起伏的地形環境

黑色卵石鋪地鑲嵌於場地中,粗糙的質感與平整的石材形成對比

基地周邊多為老舊小區,小區自身缺乏公共活動空間,因此基地的利用率非常高。居民在基地中已自發形成若干活動團隊及活動習慣,如廣場舞、健身、棋牌等。設計保留了基地原先的使用功能,通過彩色的鋪裝、健身器械、座椅等,活躍場地氛圍,為居民帶來更加舒適、便捷及美觀的使用感受。

功能場地改造前後對比

7

項目名稱:北京石景山中關村科技園綠地改造

項目位置:北京市石景山區雙園路南側

景觀設計:北林地景

位於石景山區的中關村科技園綠地

中關村科技園綠地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雙園路南側,佔地約38300平米。這塊綠地建於九十年代初,擁有鬱閉度極高的現狀植物群落。設計師希望在充分利用現狀植被的條件下,創造功能實用、形式流暢,具有開放性和未來感的新技術產業園區環境景觀,帶動周邊產業與生活的互動發展,提升城市區域形象。

活力的空間

針對不同的人群需求,拓展一系列的開放空間,將現代城市辦公休閑的方式帶入園區,給予周邊高新技術企業商務展示、休閑的平台,同時也創造市民的活動場所。

中心廣場改造前後對比

市民活動空間

科技的氛圍

設計團隊選擇了流動型的空間形態來統一整體空間。利用現狀的種植形成空間開合,林下增加微地形產生空間的豎向變化,使用充滿動感的曲面石材來保持現代、流暢、簡潔的格局。

雙園路沿街界面改造前後對比

石材圍合迂迴的空間序列

簡潔的材質

設計團隊選用了自然的白色石材、透水露骨料混凝土、原木色木材作為符合科技園區的主材。不增加材料的種類,而是賦予其不同的變化來豐富空間。鋪設過程中,對多種做法進行比較、試驗,力求展現材料真實的肌理和顏色,結合施工隊細緻的手工打磨感帶來親切自然、精緻舒適的感受。

鋼木結構廊架造型極具現代感

精緻的工藝

設計師通過CAD軟體繪製曲面石材,生成3D模型,導入石材加工廠家的數控車床切割,然後編號、運輸、現場安裝,而邊角的處理則交給施工方手工打磨。這樣的策略縮短了石材加工周期,彌補了現場施工出現的偶然與誤差,同時又能在形式上呈現出簡潔、流暢的藝術效果,保證了該作品最終完成的藝術品質。

中央下沉草坪(雨水花園)的施工過程

現代化的石材切割工藝

木材加工都經過現場手工打磨,增加使用舒適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景觀周 的精彩文章:

中式屏風,讓時光穿越千年
景觀空間設計的最高境界

TAG:景觀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