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淝水之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淝水之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萬將士擊潰百萬之眾,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的威風總是讓人愉悅,淝水之戰也因而聞名於世。可憐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堅,就只剩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慌張與膽怯了。這有些像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或是影視劇里的男女主角,好就好的徹底,壞就壞的沒邊,頗具概念化和形象化。正如人的複雜內心,戰場上短兵相接、兵戈相向的真實景象,也並不就是漫畫中定格的畫面,總是一副表情、一個動作。也就是說,傳奇和真實總是有差距的。

其實,淝水之戰本不應該這麼低的知名度的,因為它是決定東晉存亡和前途的戰役。當年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雄心壯志想天下一統,帶領「百萬大軍」南下,直取東晉,揚言投鞭斷流,「長江天險又如何,以我百萬之眾,每個人投一根鞭子,也讓它斷流」。兵臨城下,東晉岌岌可危,東晉第一「淡定哥」謝安與他的弟弟謝石和侄子謝玄帶領八萬大軍,沉著應對,謝安更是不動聲色,指揮若定。八萬對戰一百萬,相距甚遠,即便是赤壁之戰曹操也才號稱八十萬大軍南下。當然,前秦苻堅號稱的「百萬大軍」也存疑。

率先挑起戰爭的是前秦皇帝苻堅。公元383年,在統一了北方大地之後,苻堅的雄心壯志攀至頂峰,他決定,親率百萬大軍,揮師南下直取東晉,從而一舉統一全國。面對旁人的阻撓和告誡,苻堅曾胸有成竹地說道,「怕什麼長江天險,以我百萬之眾,每個人投一根鞭子,也能讓江水斷流」。

第一,淝水之戰是在苻堅統一北方後的六七年進行的。當時,前秦只是軍事上的統一,內部統治不穩,更沒有較雄厚的物質基礎。第二,苻堅用人不擇賢愚,賞罰失明,又是其在淝水之戰中遭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三,苻堅好大喜功,缺乏冷朴的客觀分析,戰前沒有周密的戰略部署,臨戰時又犯了一系列戰術指揮上的錯誤,這也是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失敗的重要原因。第四,雙方交戰的兵力相當,但東晉的北府兵的戰鬥力遠勝於前秦軍 。

前秦王苻堅率領八十多萬的軍隊進攻東晉,東晉以謝安、謝玄領兵八萬禦敵,苻堅的軍隊與謝安的軍隊對峙於淝水,有人向苻堅建議後退等謝安的軍隊過河了再決戰,於是苻堅想等禁軍在慢慢渡河的時候發動進攻,在秦軍後退,晉軍渡水突擊,這時有人在喊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主力大舉進攻,東晉大勝,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五胡十六國:苻堅發動對東晉的戰爭,東晉謝安組織百姓襄陽抗戰
東晉皇權的旁落,竟和這個時期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