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缺血性卒中複發「元兇」找到

缺血性卒中複發「元兇」找到

缺血性卒中複發「元兇」找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王擁軍教授、張長青博士等的一項研究發現,責任腦動脈狹窄程度不低於 70% 和卒中前 3 個月內反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缺血性腦血管病複發的危險因素;責任腦動脈狹窄導致的栓子脫落或供血動脈遠端腦組織的低灌注,可能是 TIA 反覆發作和缺血性卒中複發的原因。專家認為,有必要對上述高危複發患者及時行神經影像學檢查和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刊登在《中國卒中雜誌》上。

我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複發率較高。目前,預測缺血性卒中的常用量表有 ESSEN 卒中風險量表、改良 ESSEN 量表和卒中預後量表等,但上述量表未把新發梗死灶的影像學分布特徵考慮在內。儘管 90 天內卒中複發預測量表把新發梗死灶的影像學分布特徵作為預測卒中複發的預測因素,但未把責任腦動脈狹窄作為預測指標。這對分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複發的危險因素存在缺失。

該研究納入 1978 例成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和 TIA 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學信息、血管病危險因素、發病時的主要癥狀及體征,評價患者頭顱核磁共振成像結果,包括梗死灶的部位、數量、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徵及責任動脈、責任動脈有無嚴重狹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隨訪患者 1 年內有無缺血性卒中或 TIA 的複發,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複發的危險因素。

結果顯示,缺血性腦血管病 1 年內複發率為 4.8%。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史、缺血性卒中病史、缺血性卒中發病前 3 個月內反覆 TIA、責任腦動脈狹窄程度不低於 70% 和後循環缺血性卒中,是 1 年內複發的危險因素。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史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複發風險較高。入院時有眩暈、復視、視野缺損等後循環卒中癥狀或體征患者的複發率較高,後循環卒中患者 1 年內複發的風險是前循環患者的 1.9 倍。

王擁軍認為,對後循環卒中患者以及反覆 TIA 發作的患者,儘快行腦組織和腦血管影像學方面的評估並給予有針對性的治療,將有助於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複發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解決基礎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這次動真格
泰晤士評2018全球最國際化大學,英國表現搶眼17所大學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