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語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

語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


  曾經因為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愛上了語文並且一發不可收拾。於是總想用那麼一兩句詩來妝點自己的生活,語文不僅讓我讀懂了滾滾紅塵,也讀懂了我自己。在那些暗香浮動的華章里;古老悠揚的韻律中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幾抹影子。

在詩經的河岸邊細讀美韻,馳騁遨遊,在唐詩宋詞中賞風花、品雪月。太白的酒、易安的花、放翁的梅、東坡的柳、納蘭的月都曾讓我如痴如醉。


  大學的時候,總喜歡把自己整天泡在圖書館裡,看著那些老教授忘我地查閱著資料,發黃的線裝書在他們手中翻飛出歲月的經典。其他同學不知疲憊地摘抄著書中的精華,於是我也想藉助那些泛黃的書頁去探尋語文的淵源,很多時候都能從紙頁中遊離出幾許斷腸的詩句與醉人的遐思。

大學課堂上老師對那些塵封的歷史與歲月總能信手牽引,娓娓道來。記得有一位上古代文學的周老師,一上講台,就輕搖著摺扇嘴裡吐出的全是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我們總能從她那裡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悠悠古韻、縷縷古風縈繞耳際,所以在古代文學課上聆聽流淌的故事是一種享受,是心靈的旅行,更是靈魂的游曳。

大四的時候有一門選修課叫「現代詩歌與歌詞研究」因為喜歡歌曲,所以就選了這門課程。上這門課的老師是一位四十齣頭的中年男子,每次上課都是精神抖擻,後來一打聽才知道他就是我們文學院的傅院長。

傅老師上課有一個特點就是:整堂課歌聲跌宕、掌聲不斷。也是從那一天起我才知道好多詩,好多詞可以用來唱,所以他的課堂座無虛席,他讓文學流動了起來,讓語文有了更動聽的聲音。

  大學期間我們朗誦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演唱過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演過曹禺的話劇《雷雨》,我們辦過校刊,外出採過風,參加過演講比賽,這些都是語文帶給我們的感動。

我對語文的熱愛剪不斷、宕不開。大學畢業後我成了一名老師,從此整天與學生們一同咀嚼著悠悠中華五千年文化。我們在每一個晨曦中唱著語文的歌,沿著古人的足跡讓思緒浪跡天涯。長亭外、驛道邊總能留下我們的腳印,我們到過卓文君的十里長亭,杜牧的杏花村,李煜的幽幽深院,柳永的楊柳岸……。

曾經有一位學生告訴我語文就像第二堂體育課。


  可是後來,我發現語文有記不完的字詞,學不完的語法,做不完的試卷。於是語文課上流淌的歌聲變成了筆尖行走在蒼白紙頁上的沙沙聲。說實話,有時感覺這樣子非常的乏味和疲憊!也是從這時候起我喜歡把自己心裡的波瀾都記下來。剛開始只是作為情感宣洩的載體與方式,可後來卻慢慢的喜歡上了這樣。

再後來當自己用心情傾瀉的文字變成一張張報紙與書頁紛至沓來時,於是想把那份對語文的情感、對生活的態度、對人生的思考和更多的人交流。我破天荒的為自己建了一個博客,偶爾將自己的故事寫在上面。引得博友們幾聲共鳴也算是一件愜意的事。

記得曾經有一位來自大洋彼岸的網友在看了我的文字後送給我一句話,這句話在後來的日子裡給了我無比的鼓勵:「聽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畫,品似一壺茶,筆尖上流淌的是悠悠華夏五千年文化。」從那一刻起我更堅信,語文將在我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的人生當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語文是一門用情感編織的學科,是一門服務於生活又源於生活的學科,學語文就是學說話,學做人。

真的盼望哪一天我們的語文課可以行走在春暖花開的田埂上,可以棲息在星光皓遠的曠野。可以與高山對話,與大江吶喊。甚至可以像海子那樣關心糧食與蔬菜,喝一杯茶,聽一首歌,賞一彎月,攜一卷詩。然後再將觸動與心緒釀成精美的文字。

一首詩,半闕詞讓我與語文結下了深深的情結,一個故事,三五聲言語讓我堅信我將與語文走完以後的人生。對語文的愛說不清,道不明,總之這份語文情結已經牢牢植根於心靈深處。

文字: 阿健

地址: 中國,四川,什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正是綠肥紅瘦時
信陽毛尖:一碗茶湯里,讀懂一枚葉芽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