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驚艷漢諾威!華為用170個國家的訂單「打臉」美國

驚艷漢諾威!華為用170個國家的訂單「打臉」美國

4月23日至27日的漢諾威展覽中心裡,全球5000多家展商雲集亮相。滿眼的機器、炫目的科技,堪稱是頂尖科技的風雲際會。作為全球工業領域的奧斯卡,每屆漢諾威工博會,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都會令人目不暇接。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通訊)解決方案供應商,中國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的展區也格外引人注意。

全球工業「奧斯卡」上的亮相

《日本經濟新聞》4月25日的報道就提到,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華為公開了以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PSA集團)的車輛為基礎的互聯汽車,並宣布由標緻雪鐵龍在歐洲銷售。這款汽車可以通過語音來操作車載導航儀,或進行安全駕駛的診斷等。報道稱,在新一代汽車的開發方面,中國正在加強行動,試圖掌握通信技術的核心。

據報道,華為開發了汽車用的「物聯網(IoT)」服務平台。4月,標緻雪鐵龍將在中國發售搭載華為物聯網平台的互聯汽車「DS 7 CROSSBACK」。並計劃2019年在歐洲銷售,爭取到2020年在170多個國家向1000萬輛以上的汽車提供互聯服務。

華為通過通信線路的高速化和雲系統實現了大容量數據的互傳。這一平台充分發揮了華為的技術實力,將收集行駛距離、速度和制動器踩下方式等數據,為司機提供駕駛支援和車輛診斷。不僅是附近加油站的位置,甚至能顯示各加油站的價格,並可於手機上確認駕駛記錄等。具備語音識別功能,可通過語音操作車載導航儀。

在漢諾威工博會上,華為在展區入口處展示了紅色的標緻雪鐵龍汽車。標緻雪鐵龍高級副總裁讓·勒弗勒爾在23日表示,「通過與華為的合作,我們獲得了互聯汽車的具體成果」。華為企業BG汽車業務部部長何利揚強調,車企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一大關鍵是構建一個生態型數字雲平台。標緻雪鐵龍表示今後將在全集團的車輛上引進華為的物聯網平台。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互聯汽車被視為新一代汽車的潛力股之一。隨著新一代通信「5G」技術取得進展,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成為可能,穩定的網路和數據處理的雲技術將成為互聯汽車的關鍵。華為在5G領域被認為掌握了10%的主要專利技術。

德國漢諾威華為公司展區拍攝的一輛華為與標誌雪鐵龍合作推出的DS 7 Crossback汽車(新華社)

晶元和5G技術過硬

華為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引人注目,並非僅僅因為互聯汽車。

一個光滑的小球,一個不穩定的托盤,在機器人的操作下,只要球偏離中心,托盤就會立即調整姿勢,將球歸位靶心——這是漢諾威工博會上華為展區的一景。如此精巧靈敏的行動,人類根本無法實現。但機器人依靠5G技術的支撐卻遊刃有餘。華為工作人員告訴新華社記者,在華為5G的高速傳輸技術條件下,托盤能夠最大限度消除時間延遲,將小球「玩弄」於股掌之間。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新亮點,5G技術取得突破是中國製造日新月異的一個縮影。

4月24日,在德國漢諾威,參觀者們觀看華為公司展區展出的運用5G技術操控的機器人。(新華社)

「中國正以超過你想像的速度創新」,4月11日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刊登了西班牙IE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文德羅特的文章。文中就指出,全世界電信設備先鋒、如今全球第三大手機製造商華為擁有無可比擬的技術廣度,並在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地區提升了設備質量,以至於該公司現在甚至主導著一些西方市場。

參考消息網記者了解,在今年3月1日閉幕的本屆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了首款符合全球權威通信標準的5G商用晶元——巴龍5G01和基於該晶元的首款5G商用終端。這標誌著華為率先突破了5G終端晶元的商用瓶頸。也是在這屆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的智能手機向人們展示了如何操控汽車。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2月27日報道,採用人工智慧處理器的智能手機究竟有多厲害?有人曾說過,智能手機的未來就在於以神經網路為基礎的晶元。這種技術不僅能優化手機拍照功能並提升手機整體性能,甚至還能讓手機操控汽車。中國華為公司對其研發的麒麟970人工智慧手機晶元進行了自主學習能力測試。華為近日向全世界展示了該公司的自動駕駛項目RoadReader。該項目對一輛保時捷Panamera進行了改造,可由搭載麒麟970晶元的華為Mate10 Pro智能手機駕駛這輛車。

儘管在一些技術細節上還需完善,但華為僅用5周時間就開發出這套演示系統。而在目前市面上手機晶元領域中,排名前五的有蘋果、華為麒麟、聯發科、高通、三星獵戶座。2017年12月29日,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CEO)余承東透露了2017年華為手機銷售收入在2360億元人民幣左右,規模較2016年同比增長約30%。華為與榮耀品牌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台,HUAWEI Mate 9、P 10系列全球發貨量分別突破1000萬台。

由搭載麒麟970晶元的華為Mate10 Pro智能手機駕駛的保時捷Panamera(法新社)

明顯冷卻美國市場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技術被世界承認,手機銷量全球第三的企業,近來卻連受美國市場的打擊。1月份美國通訊運營商電話電報公司(AT&T)撤銷了在美銷售華為手機的合作計劃,3月份百思買宣布停售華為手機……

針對美國對華為入市的一再阻撓,4月20日《福布斯》撰稿人、全球科技諮詢和情報公司Atherton Research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讓·巴普蒂斯特·蘇(Jean Baptiste Su)撰文稱,從華為高管近期的表態來看,美國已不再是華為全球戰略的一部分。

參考消息網記者了解,4月17日華為總部深圳舉行的年度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指出:「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與其你沒法左右,還不如不去理他。這樣我們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服務好我們的客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打造更好的產品,去滿足我們客戶的需求。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外界將此解讀為,華為將快速縮減美國業務,包括銷售、營銷和售後支持。

今年年初,華為寄予厚望的Mate 10系列手機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的計劃因美國政府的阻撓而泡湯。3月27日,華為在時尚之都法國巴黎舉行了P20系列發布會。法國《論壇報》當天的報道稱,華為邀請近1500名記者到巴黎大展覽館,參加新款高端智能手機P20和P20Pro的發布會。在美國遇挫的華為,希望通過新產品來搶奪蘋果和三星在歐洲的市場。報道稱,選擇巴黎來開新聞發布會不是權宜之計。華為似乎想藉助巴黎在海外的形象,來突出自己高端和創新的定位。這樣做也可以避免華為被認為是一個新的中國低成本手機製造商。

而在這次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直言:「即便沒有美國市場,我們仍然會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

3月27日,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在巴黎發布會上介紹華為新款高端智能手機P20系列。(路透社)

在全球5G市場攻城略地

目前,歐洲市場成華為重點培養「對象」。不僅是智能手機市場,華為在歐洲5G市場的成績單也非常漂亮。同是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華為Wireless X Labs攜手Beckhoff展示了未來工廠的5G關鍵應用——無線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4月中旬,德國向華為發放首張5G產品證書,這意味著華為5G基站能合法進入歐盟市場。2月初在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訪華期間,華為還與英國達成30億英鎊(約合42億美元)的採購協議,協議將包括華為在倫敦運營的全球風險管理和外匯交易運作,以及華為支付給晶元設計商ARM等英國科技公司的專利授權費。路透社的報道稱,新協議建立在2012年承諾的2013-2017年支出13億英鎊的基礎之上,實際上將使華為在此期間投資或採購20億英鎊。而採購承諾不同於商業投資。通過投資,華為已經成為電信運營商BT Group的寬頻設備,以及沃達豐移動網路的主要供應商。

路透社法蘭克福/香港2月23日的報道稱,儘管遭美國指控構成安全威脅,但中國華為正陸續與歐洲及亞洲各地大型電信運營商建立更密切的商業合作關係,在全球的5G網路競賽中處於有利地位。

報道稱,中國將成為遙遙領先的全球最大5G市場,華為在中國享有主導地位早已眾所周知。但華為也持續在全球其他地區攻城略地,在好幾個重要市場與對手愛立信及諾基亞競爭,其中不少國家還是美國長期盟友。

5G網路目前仍在測試階段,未來將依賴更密集的小型天線陣列及雲技術,提供比現行4G網路快50或100倍的數據傳輸速度,對於許多行業而言將是極重要的基礎設施。

開始建設5G網路的協議大多還有一年時間才會展開,但據路透社對華為公司報告和公告的分析顯示,華為已經與電信運營商簽訂了25份試用5G設備的諒解備忘錄。它們可被視為潛在商業合約的暖身。這些諒解備忘錄的簽訂方包括英國電信、加拿大貝爾、法國Orange、德國電信以及跨國通訊商沃達豐。

路透社分析,以數量來看,華為簽訂的諒解備忘錄尚少於愛立信的38份及諾基亞的31份。但與運營商之間的既有合作夥伴關係可能讓華為得到額外的優勢。華為稱,截至2016年,全球537個4G網路中逾半數由華為提供設備服務,在全球90個4.5G網路中則佔了59個。

據報道,除在英國、德國、法國和加拿大外,華為的5G備忘錄還包括與韓國、日本、澳洲、義大利、土耳其和沙特等大型電信運營商的非約束性協議。

報道稱,除了潛在的商業利益,這些協議還表明美國的很多盟國並不認同華盛頓的安全擔憂觀點。華為一位發言人表示:「華為得到了全球170個國家的政府和客戶的信任,所帶來的網路安全風險絕不會大於任何一家(通信)供應商。」

華為在今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的展區(路透社)

熱文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傅瑩:講好中國故事 改進國際傳播
美媒稱歐美面對中國投資陷兩難:想要錢又想……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