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世凱及他手下這群人,為什麼被稱為「北洋軍閥」?

袁世凱及他手下這群人,為什麼被稱為「北洋軍閥」?

本文是回答「悟空問答」的網友提問。

我們常說的「北洋軍閥」一詞中的「北洋」,來源於晚晴設立的「北洋通商大臣」(簡稱「北洋大臣」)一職,袁世凱任此職時,編練了「新建陸軍」(後改稱「北洋常備軍」)。出身北洋軍的民國政要,如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等,即被稱為「北洋系」或「北洋派」。至於「軍閥」一詞則來源於日本,原指干預政治的軍事集團,在中國也指割據一方的軍人。

在「北洋軍閥」這個詞被廣泛應用前,人們通常用「北洋系」或「北洋派」指袁世凱及其手下嫡系將領(主要是所謂直系和皖系)。民國時人吳虯在《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潰》(出版於1937年)一書中,記錄了當時人對「北洋」的用法,「北洋元老王士珍與人通函,常用『我北洋團體』之句;王占元在公庭廣眾中,自稱『我們北洋派』。」這時,「北洋系」或「北洋派」所指還較為狹窄,不包括張作霖、張宗昌(屬於奉系)等非北洋軍出身的將領。

圖:操練中的北洋軍

按照中山大學桑兵教授的研究,至少在1917年,媒體上已經開始使用「北洋軍閥」這個專有詞。他舉了《申報》上一篇名為《鄂湘北伐軍撤回之內幕》,其中寫道,「因近日西南民黨中激進派不認馮、段為總統、總理,擬在粵另組政府,遙戴黃陂,並欲乘討伐張勳之便,進兵征討前次獨立諸督軍,以冀推倒北洋軍閥勢力。」到了「北洋」和「軍閥」兩詞合用的時代,所指就寬泛很多了,基本上北方軍閥都可包含在內了。

隨著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等書的出版,尤其是教科書中的使用,「北洋軍閥」一詞於是就深入人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啟風居 的精彩文章:

公審漢奸:14932人獲刑,其中陳公博等369人被判死刑

TAG:啟風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