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半島統一路漫漫:從藩屬國到殖民地,南北紛爭何時休?

半島統一路漫漫:從藩屬國到殖民地,南北紛爭何時休?

原標題: 半島統一路漫漫:從藩屬國到殖民地,南北紛爭何時休?



最近,有消息稱,朝.鮮提出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朝.鮮中央電視台也開始播出了中國企業廣告,對此有人認為,朝.鮮似乎有進入革新開放跡象。今天,最愛君就想來談談,關於朝.鮮100多年前的幾段政治經濟革新往事。


1


1884年12月6日,朝.鮮漢城,26歲的淮軍軍官袁.世.凱,帶著2000多清軍和朝.鮮禁衛軍,開始大舉進攻朝.鮮王宮昌德宮。

不同於往後的「國賊」形象,此時的青年袁世凱意氣勃發,儘管在科舉考試上屢屢落榜,但投身軍營後,他卻以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為抱負,早在1882年,24歲的袁.世.凱就跟隨淮軍將領吳長慶,應朝.鮮方面要求,帶兵前往漢城平定了壬午兵變


事後,他以幫辦朝.鮮軍務的身份留駐清朝的藩屬國朝.鮮,並協助朝.鮮編練新軍,沒想到的是,因為一場革新開放,1884年底,朝.鮮再次內亂。


此時的朝.鮮李氏王朝(1392—1910),建國已經492年時間:就在八年前的1876年,日本以武力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打開了朝.鮮國門;兩年前的1882年,在美國的武力脅迫下,隨著《朝美修好通商條約》的訂立,朝.鮮門戶全面開放。


傳統的清朝藩屬國朝.鮮,此時在列強的堅船利炮攻擊下,開始被迫革新開放,朝.鮮半島,也逐漸成了資本主義列強的東亞新辟逐鹿場



1884-1894年間,袁.世.凱一度是朝鮮的風雲人物。


在大清國看來,資本主義列強入侵東方,眼下,大清的傳統藩屬國緬甸已被英國侵佔,日本也已吞併琉球,法國也正就全面侵奪越南等地與大清開戰,中法戰爭仍然在進行,作為最後的藩屬屏障,朝.鮮不容有失。


而在朝.鮮人看來,此時的大清,已是強弩之末。


1882年朝.鮮壬午兵變後,極端保守派由於遭遇清軍鎮壓而一蹶不振,在此情況下,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宣布將堅決推進改革:「思與一國更始」。


在此情況下,「開化」革新成為了朝.鮮社會的流行語,在李鴻章等清朝洋務派的支持下,朝.鮮也開始引入一系列清朝洋務運動的改革措施。為了捍衛最後一個藩屬國,大清此時也在朝.鮮設立了內外衙門,開辦外交、通商、海關等事務,並幫忙朝.鮮代購洋槍洋炮、訓練新軍,朝.鮮的革新開放,忙得不亦樂乎。

2


在列強逐鹿朝.鮮的大背景下,此時的朝.鮮王朝內部,已分化成了兩大派別:一派是以掌控朝.鮮實際政權的朝.鮮高宗的妻子閔妃集團為首,他們對於清朝幫助平息壬午兵變心懷感激,採取親華政策,被稱為「事大黨」


但隨著朝.鮮革新開化的進行,在另一邊,朝.鮮的改革派也逐漸崛起,以朝.鮮的年輕士族為主,他們崇拜日本的明治維新,在師從日本人福澤諭吉的朝.鮮士族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等人領導下,朝.鮮許多年輕士族開始主張依靠日本來抗擊清朝,終結與清朝的宗藩關係,並借日本之力,實現朝.鮮的近代化改革,他們也被稱為「開化黨」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5月,吳長慶半數駐紮朝.鮮的清軍,被撤回國內助戰;8月,清軍在馬尾海戰中慘敗,清軍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法軍節節推進;在此情況下,朝.鮮人覺得,機會來了。


當時,朝.鮮的開化黨一直秘密建議朝.鮮國王李熙(1852—1919),說眼下中法戰爭雖然勝負未定,但大清帝國看起來搖搖欲墜,並且駐紮朝.鮮的清軍兵力也大大削弱,只剩下1000多人,此時正是投靠日本、脫離清朝、進行全面改革的最好時機。



▲朝鮮開化黨人合影。


朝.鮮國王李熙心裡也痒痒的,他自1864年、12歲那年登基以來,政權就一直被自己的父親大院君和自己的妻子閔妃等人輪流把持,為了奪權親政,李熙秘密授權開化派,並親自書寫秘旨交給開化派「便宜行事之權」,讓他們秘密聯繫日本。


有了國王的授權,和日本人的派兵撐腰,開化派迅速行動,1884年12月4日,開化黨在朝.鮮漢城發動政變,並趁機劫持朝.鮮國王李熙和閔妃,隨後,開化黨開始對朝.鮮國內親華的事大黨人韓圭稷等人進行大屠殺,這場政變,史稱「甲申政變」


但開化黨人想要的改革,已經遠遠超出了朝.鮮國王李熙的想像,1884年12月6日,開化黨人宣布進行改革,其中就包括公開宣稱將斷絕與清朝的宗藩關係,並將實行君主立憲等限制國王和宮廷權力的政治、經濟改革。

在日本人看來,他們扶持開化黨人脫離清朝、支持所謂改革,其目的只是分化朝.鮮與清朝,達到逐步爭奪、乃至吞併朝.鮮的目的;而在開化黨人看來,為了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化改革,他們則不惜引狼入室,試圖借用日本人之手來驅逐清廷的勢力,和從朝.鮮國內的事大黨人手中奪權。


為此,他們不惜飲鴆止渴、放手一搏。


3


但是,無論是開化黨人還是日本人,都小看了當時清軍的實力。


更何況,清軍裡面,還有個夠狠夠辣的青年袁世凱。


1882年,清軍進入朝.鮮的有3000多兵力,1884年中法戰爭後儘管撤走一半,但仍有約1500人兵力;日本此時剛剛進入朝.鮮,在漢城駐兵只有幾百人,雖然開始明治維新,但綜合國力方面,日本與大清仍有一定差距。


甲申政變當天,清軍對此一無所知,一直到政變第二天早上,1885年12月5日,袁世凱等清軍統領才獲悉情況,當時,從開化黨人的大屠殺手下逃脫的事大黨人,紛紛跑到清軍大營,痛哭流涕,乞求清軍出兵平叛。


當時,朝.鮮與大清的聯繫往來,都需要通過北洋水師的軍艦運送到天津的北洋衙門,往返一次需要幾日時間,由於事出倉促,加上沒有上級部門指示,和考慮到朝.鮮政變背後有日本人支持,清軍其他幾位統領都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是好。



甲申政變圖畫。

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26歲的袁世凱挺身而出,他對其他幾位清軍統領說,朝.鮮開化黨人「聯日抗清」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如果不迅速還擊,恐怕大清帝國將痛失朝.鮮,他並且向其他幾位清軍將領保證:


「如果因為挑起爭端而獲罪,由我一人承當,決不牽連諸位!」


最終,其他幾位清軍統領同意了袁世凱意見,決定出兵平叛。統一意見後,就在「甲申政變」發生後第三天,1884年12月6日,袁世凱一方面帶領清軍,一方面以600兩黃金重金收買了朝.鮮禁衛軍左、右營(此前系由袁世凱幫助協練的新軍,跟袁世凱也有感情),然後毅然率兵出擊朝.鮮王宮昌德宮。


在清軍的大軍壓迫下,考慮到自身實力跟清軍仍有差距,當初口口聲聲要協助開化黨人的日本人竹添進一郎,帶著200多名日軍馬上先行開溜。朝.鮮人方面,由於開化黨人勾結日本人、屠殺當朝大臣,並且挾持國王和王妃,在國內也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清軍和朝.鮮禁衛軍的聯合攻擊下,開化黨人最終潰敗,部分開化黨人被憤怒的漢城兵民所殺,部分開化黨人則跟隨日本人逃竄亡命到了日本躲藏。


至此,在袁世凱的主持出擊下,朝.鮮開化黨人僅僅政變三日的「三日天下」被廢,「革新」計劃徹底失敗。


4


但是,朝.鮮對大清帝國的離心力,以及自身渴求脫離大清獨立,改革振作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甲申政變後不久,1885年,大清帝國在中法戰爭中最終落敗,越南這個藩屬國也正式被法國人收入囊中。眼看著昔日的老大哥沒落受辱,朝.鮮人的獨立願望也越來越強烈。


可以說,一直以來視明朝為正統、尊奉儒家文化的朝.鮮王朝,一直就將滿清看做野蠻的「胡虜」;而自甲午戰爭以後,清朝的節節敗退,以及朝.鮮自身被資本主義列強的四處攻擊,都使得朝.鮮人跟早期的中國人一樣,開始睜眼看世界,他們渴求獨立、渴求自主、渴求富國、渴求強兵。


脫離傳統的宗藩關係去看,朝.鮮的內在渴望,有其正常訴求一面;但從國家利益角度,朝.鮮人的訴求,則不可避免地勢將侵害到大清的利益和地緣政治版圖。


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李熙。


儘管「聯日抗清」暫時失敗,但朝.鮮人緊接著,又開始了希望能「聯俄抗清」


作為一個地緣政治中的相對小國,朝.鮮一直在大國的夾縫下掙扎求生,為此,他們甚至不惜引狼入室、飲鴆止渴——如果說大清只是希望朝.鮮乖乖做一個藩屬國,那麼日本和俄國人,則是希望吞併朝.鮮。


當時,沙皇俄國在歐洲的擴張,受到了英國等列強的阻擊,在向西不成的情況下,俄國人將擴張的野心進一步轉移到了東方,並提出了「南下政策」、「亞細亞使命」等說法,在不斷侵奪清朝領土的同時,俄國人也將野心勃勃的眼光,瞄準了朝.鮮。


為了阻止俄國人爭奪遠東,同時防止俄國南下,並切斷俄國遠東艦隊通路,1885年4月,英國人出兵佔領了朝.鮮半島南部海域上的要衝巨文島,並在島上修築了軍事陣地,由此,朝.鮮的局勢也越來越複雜。


由此,朝.鮮的局勢,已經被大清、日本、俄國、英國等國深度捲入。


一個渴求變革求新的地緣政治小國,越來越身不由己。


5


平定甲申政變後,清朝也全面加緊了控制朝.鮮。

1886年,年僅28歲的袁世凱,被清廷封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從而成為左右朝.鮮政局的要人,當時,袁世凱一方面繼續強化清朝與朝.鮮的宗藩關係,防止朝.鮮試圖擺脫大清獨立,另一方面則是防範日本、俄國對朝.鮮的窺伺。


當時,朝.鮮國王李熙「時以三千里山河臣服於華為恥」,把持朝.鮮國政的閔妃集團也諱藩屬」、「尤忌華干預,為此,朝.鮮先後與俄國進行了兩次密約,甚至希望俄國能派兵進駐仁川抗拒清朝。


考慮到清朝當時在朝.鮮的實際駐兵和警惕提防,俄國人沒有輕舉妄動,但是到了1894年,隨著大清帝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俄國人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甲午戰爭爆發後,袁世凱化裝成平民潛逃回國。此後,日本人一度控制了朝.鮮政局,並將曾經參與甲申政變的親日分子朴泳孝等人,安插進朝.鮮政府中,朝.鮮國內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派,則依託日本人,從1894年開始至1896年,陸續進行了甲午更張(或稱甲午改革)。


此後,在日本人的支持指使下,朝.鮮對外宣布「割斷依附清國慮念,確建獨立自主基礎」,終結了中國與朝.鮮長達上千年的宗藩關係;另外,朝.鮮還廢除科舉制,實施內閣制和銀本位制等政經改革,這也是朝.鮮歷史上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資產階級改革,使朝.鮮初步建立了近代國家雛形。


看到甲午戰爭後,親日派幾乎全面奪權,朝.鮮國王李熙和閔妃,為了奪回權力,於是開始重新謀劃投靠俄國,進行「引俄拒日」



閔妃曾斷續把持朝鮮國政多年。


為了剷除朝.鮮國內的親俄派首領閔妃,1895年10月8日,新任日本公使三浦梧樓,帶著日本士兵和浪人,以朝.鮮國王李熙的父親大院君的名義,直接沖入朝.鮮皇宮景福宮,將閔妃亂刀砍死,隨後還澆上煤油、縱火焚屍,將閔妃的骨灰拋灑到池塘中。


此後,日本軟禁了朝.鮮國王李熙,並再次組建了親日派政府,這次事故,史稱「乙未事變」。

閔妃被殺後,朝.鮮親日派又開始在國內強行推廣斷髮令,要求朝.鮮人民全部斷髮易服,對此朝.鮮人民普遍認為,日本人在指使殘殺閔妃後,接著又試圖強行同化朝.鮮人,整個朝.鮮社會最終爆發。


趁著時局動搖,朝.鮮國王李熙於是偷偷坐著宮女的轎子,逃到俄國駐朝.鮮公使館中進行避難,並在俄國公使館住了一年時間,史稱「俄館播遷」


在朝.鮮義兵和俄國人的雙重打擊下,日本人的勢力在甲午戰爭後一度退出了朝.鮮,最終,長期以來,一直被自己的父親大院君和自己的王妃閔妃左右的朝.鮮國王李熙,終於獲得了真正親政的機會。


1895年閔妃被殺後,1898年,大院君也最終去世。在干涉自己主政的勢力或被殺、或消退後,1897年10月,朝.鮮國王李熙宣布,正式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並改元「光武」,他本人也採用「皇..帝」尊號,與清朝和日本等國公開分庭抗禮。


6


但是朝.鮮的獨立自主,只是曇花一現的假象。


在此時的大韓帝國皇帝李熙看來,建立大韓帝國後,他開始利用俄國、日本與列強的力量進行相互制衡,但是1905年,隨著俄國在日俄戰爭的最終落敗,日本最終攫取了朝.鮮的控制權。


對於李熙這種試圖利用列強制衡、來維持獨立的做法,朝.鮮近代獨立運動家朴殷植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


「竭吾國財諂事外人,朝秦暮楚,擇強而交,實依賴以苟安,其能久乎?」


1905年, 日本強迫大韓帝國簽訂了《日韓保護協約》,正式將朝.鮮納為日本的保護國;1907年7月,日本以架設大炮炮轟皇宮為威脅,強迫李熙「禪位」給皇太子李坧[zhǐ],8月27日,李坧(1874-1926)正式即位,這也就是朝.鮮李氏王朝(大韓帝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純宗

1910年8月22日,日本強迫韓國政府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由此開始了在朝.鮮35年的殖民史。


1919年1月,已經退位的李熙,在朝.鮮老皇宮德壽宮突然去世,終年68歲。關於李熙的死因,日本人對外的說法是突發「腦溢血」,但韓國人一直懷疑,李熙病發前後沒有任何病理報告,很可能是被日本人毒死的。


李熙死後,親眼目睹母親閔妃被日本人所殺、父親李熙又離奇暴斃的朝.鮮末代皇帝李坧,在萬分的痛苦中,隱藏著自己的國恨家仇。此後,他經常到李熙生前的寢宮,以及李熙與閔妃死後歸葬的洪陵祭祀,手下人回憶說,他經常一個人喃喃自語,好像在跟父母傾訴一樣。



朝鮮王朝(大韓帝國)末代皇帝李坧。


朝.鮮舊王宮通電話後,李坧又命人在父親李熙生前的住所,以及父母合葬的洪陵,都設置了電話。後來,他經常往這兩個地方打電話,每次打電話的時候,他總是穿著素衣,正襟危坐,然後讓手下把電話接起來,他自己就對著電話筒那邊自言自語、輕聲訴說,好像是在跟父母的鬼魂對話一樣。


1926年4月25日,朝.鮮末代皇帝李坧最終去世,享年53歲。臨死前,他秘密將遺囑口述給自己的姑父趙鼎九,由趙鼎九聽寫後,於1926年7月28日,將其公開發表在美國發行的《新韓民報》上。


李坧在遺詔中表示:


朝.鮮被日本吞併,「皆非予(我)之所為也。(日本人)惟幽閉我、脅制我,使不得明白言非予所為也。嗚呼!古今寧有是理耶?予(我)苟活不死,於今十七年矣(1910-1926年),為宗社之罪人,為二千萬生民之罪人。一息未泯,不能暫忘,困於幽囚,無出言之自由···予將死不瞑目矣。」


在遺詔最後,李坧向韓國人呼籲說,「全體韓國國民,都要起來努力光復祖國,而我的鬼魂和在天之靈,一定會保佑和引導大家的!」(咨爾有眾,努力光復,予魂魄當佑啟汝焉。)

至此,那個渴望獨立自由和富國強兵的朝.鮮王國(大韓帝國),也最終湮滅在歷史的煙雲中。1945年日本戰敗後,1948年8月和9月,朝.鮮最終在美國和蘇聯的分別扶持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建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一段半島往事,最終化成了塵與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後的皇族:願不再生帝王家!
長夜漫漫,原來晶晶姑娘你也睡不著啊?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