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乞討者與施與者

記乞討者與施與者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John Williams;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Itzhak Perlman 

00:00/

《記乞討者與施與者》

於2012年4月攝於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

北京最近的天總是陰沉鬱暗的,據說是霧霾造成的,這經常使我想起《霧都孤兒》里那陰暗的天空。

那天去立水橋辦事,回來時正值中午,難得艷陽從霧霾中鑽出來,白花花的刺著行人的眼睛。我無法抗對暴晒的陽光,也沒有時間享受晴空萬里,一頭鑽進地鐵站,趕回鵬潤大廈。

從立水橋往鵬潤大廈要倒一次地鐵,從地上線路6號線倒到地下線路10號線。這幾天往返於立水橋與鵬潤大廈發現一個現象:地下線路上幾乎看不到乞討者(地鐵里也註明了禁止乞討的字樣,為什麼禁止乞討呢?如果乞討者買了2元的地鐵線路車票,是否有權力坐車求乞呢?是否會影響秩序呢?他們應該到哪去乞討呢?在這先不討論吧。),而在6號線地上線路那部分,則經常會遇到幾個以乞討為生的人。

我曾觀察過在不同地段、不同乞討方式的乞討者,有一個發現:其實,他們並沒有太大收穫,人們更多的選擇了冷漠的躲避。

就如那天的情景:很多人嫌惡的轉過頭去;也有心理素質好的人並不轉頭,選擇正對著卻視而不見(當前面跪著個老太太,就像對待沒有看到的空氣一樣,這需要很強大的精神支撐。);大部分往往是心理素質較低的在乞討者過來之前先選擇閃避,使面孔朝著車壁,以假裝自己沒有看見。他們往往是不識趣的,對側過頭去的人會一直乞求哀懇,而被乞求的人往往頭也不回的再往車壁靠靠,直到乞討者無趣的離開。

那天所見的乞討者常能見到,上次是一對男女,可能是夫妻,這次則是那個年青女人帶著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太太。那兩個男女,顯然是有殘疾的,而那個老太太已經很老,臉上一副窮困愁苦的樣子。當他們走近前時,大部分人的臉都轉到一邊去了,但因為那個年青女子使用高音喇叭放聲唱歌(雖然並不比周杰倫、羽泉兄弟的聲音更響更吵,但顯然也不像名星那樣被喜歡。)使得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不耐煩和厭惡。

我看他們一路行來,大約只得到兩元錢的施捨。中途老太太在向一個人求乞的時候,拉著人家的袖子順勢跪了下去,也便一路跪行過來,挨人求乞。看到這時候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終於到了極限,把自己塞到最靠近車壁的地方,拿出來一塊錢,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打發他們離開我的視線。

我旁邊坐著有一個臉色微白胖的男人,似乎臉上長了些雀斑,使臉看上去不很乾凈,穿著件看起來比較廉價的T恤(其實乘坐地鐵奔波的人,大約極少富貴之人,這樣的穿著也屬正常)。他從錢包里摳出來一元錢,把錢捏得很小的一塊纂在手心裡——這個細節這些天總在我的腦海中回放。當這老太太膝行到他面前還有四五步的時候,他突然站起來,拉著老太太的手起來說:「大娘,你起來吧,不要跪著了。」又轉頭向跟在後面的年青女子說:「你別讓她跪著了啊」,一面悄悄的把纂在手心的錢放在老太太的缸子里。他這一大膽的拉扯動作,使全車的人一震——我說他很大膽是由於去拉老太太起來,使空氣凝滯,似乎打破了氣場的平衡。而我同時看到了他畏縮的動作,他悄悄的把錢塞到那個缸子里,不象平日人們給乞討者的時候那麼的漫不經心,或者趾高氣揚。

他的拉扯動作是我不敢去做的,為什麼不敢也分析不清楚自己的心理。總之,我想我一定是一個特別膽怯的人,雖然我也知道老太太膝行是不妥當的卻沒有勇氣去做任何表示。

我凡做些施捨的時候總是假裝漫不經心和冷漠匆忙,或許是因為不能為那點微薄的施予坦然的接受人家的感謝,當假裝冷漠反而使自己心理放鬆一下。

這時候,有幾個人紛紛拿出一塊錢投遞到缸子里去。老太太和那個年青女子連聲道謝,繼續到前面乞討,只是有一段時間不再唱歌,老太太也沒有跪下。這似乎是一個插曲,結束後臉色微白胖的男人坐回到位子去,依舊拿出來他的舊手機。車廂內回恢復到剛才的狀態。

而我的心翻湧不已。我不能把我的思緒織線成面,只組裝出來以下幾個線條:

1、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每家的家境都很困難,那時候凡有乞討者來家門口,總會從家裡淺淺的粗糧口袋裡纂一把米出來給他(有時候纂得很緊很小的一把,就像是那個臉色微白胖的男人纂得那麼緊。)我當時眼見著乞討者把不同的米分類到不同的口袋,有時候那些口袋裡米的整合其實比我們家的米可能要多些。那時候,似乎家家如此,從來沒有讓一個乞討者空手而歸過。

2、今天的大家似乎不再相信部分人是由於生活的艱辛而來乞討,或者冷漠到不願意去幫助捨得下自尊乞討的人們。

3、對於部分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來說或許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生活需求。我認識一個因病致貧的人家,父母老邁,正值壯年的兒子常年生病,我想,如果後面如果沒有別人幫助,也許會走向這條道路,或許要靠微薄的乞討收入活著。

4、是不是因為後來暴露出來有些好逸惡勞的乞討者竟早成了萬元戶(那時候家家戶戶的積蓄都沒有百元)使大家改變了對乞討者的看法呢?還是什麼原因,使人們慢慢的不願意伸出手?

5、當看到這些場景的時候,當看到嚴禁在地鐵乞討的標牌的時候,我在思考卻不能吶喊——社會的責任在哪裡?對於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貼個嚴禁乞討的牌子來維護形象。

6、當喪失勞動能力的人沒有所養,當有「城管」的臨時工暴力驅逐售賣者,當喉嚨里有些聲音卻不能吶喊,當富貴的人駕車飛馳而過撞翻路人。

於2013年6月6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虛度的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一起虛度的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