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亡國之君終於明白了一句俗話,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

亡國之君終於明白了一句俗話,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

原標題:亡國之君終於明白了一句俗話,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



俗話說,「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這是古人對天下戰亂時,人不如狗的現實情況的生動描述。一逢戰亂,老百姓流離失所,日子苦不堪言。其實,何止是老百姓,就是皇帝,當了階下囚,日子還不如老百姓呢。因為他不但要承受艱難不堪的苦日子,有時候還要受到精神上的摧殘,受盡屈辱。今天,我們把關注點放到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三國時期之後的一個大一統王朝,共四個皇帝,歷五十二年。它可謂我國歷史上一個很奇特的朝代,為什麼這麼說呢?是時間短嗎,但歷史上比他短的也有,比如秦朝,二世而亡。我們說奇特不是指這個方面,是說四個皇帝都「與眾不同」。



先說說開國皇帝吧,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是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但是司馬炎卻是個十足的混蛋,荒淫無道不說(羊車望幸就是他的傑作),也不負責任,選了一個低能兒做繼承人(食肉糜和蛤蟆叫就是他的傑作)。白痴司馬衷繼位後,無所事事,由於賈南風的專權,由此引起「八王之亂」,造成了天下大亂的局面。後面接任的兩個皇帝最終也沒能平定這亂局,都在遭受欺辱後被殺害,不得善終。今天,我們專說說西晉第四個皇帝,也就是末帝晉孝愍帝司馬鄴。


晉愍帝司馬鄴(300年―318年),字彥旗,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吳敬王司馬晏之子 ,晉惠帝司馬衷和晉懷帝司馬熾之侄。永嘉七年(31年)四月,懷帝在平陽遇害,當這個凶訊傳到長安後,朝廷馬上做出反應,推舉皇太子司馬鄴立即稱帝,改元建興,史稱晉孝愍帝。


建興元年(313年)五月,愍帝頒發詔書,要替懷帝復仇。詔書的口氣非常大,但實際上是在虛張聲勢而已。當時真實的情況是,都城這時是荊棘密布、雜草叢生。居民已不滿百戶,車駕僅剩四乘,百官們連印鑒都失落找不到了。但是忠臣麴允、索琳等人,卻仍多次擊退昭武皇帝劉聰軍隊的進攻,艱難堅持了三年有餘。


建興四年(316年)八月,漢趙劉曜率軍圍攻長安,長安城內外斷絕聯繫。 由此發生嚴重饑荒,米價一斗達到黃金二兩,並出現人吃人的情況,長安城中一大半人餓死。倉庫中有釀酒用的曲餅數十塊,麴允將曲餅砸碎熬粥給晉愍帝喝,不久,曲餅也已經吃光了。晉愍帝哭著對麴允說,如今窮困危急到這種地步,外面沒有救援,為社稷而死是他所應該的。但想到將士們遭受的磨難,應趁城未陷落而行全身之計,或許可以使百姓免受屠戮之苦。於是出城投降,至此正式宣告西晉滅亡。



投降以後,愍帝君臣被押解到平陽(又是平陽!)。昭武帝劉聰封愍帝為懷安侯,但不時遭到幽禁和侮辱,麹允對此伏地號哭不能起身,劉聰因此大怒,將他幽禁監獄,麹允發憤自殺。從此愍帝身邊少了一個關照的忠臣,日子越發艱難。

一次,劉聰出外打獵,使愍帝穿上戎裝,執戟在前面帶路。老百姓見了,都指點說:「這就是原來的長安天子!」有些老人竟流下淚來,看到此情景,太子劉粲就主張把他殺掉以除後患。劉聰沒有馬上接受,還想著「貓捉老鼠」的壞招,琢磨著怎麼再羞辱羞辱他。



這次是劉聰搞了一個君臣聯歡,他讓愍帝穿上青衣,負責倒酒、洗酒杯,乾的全是一些僕人應該做的工作。喝了一會酒,劉聰要去方便,讓愍帝跟在後面給他拿馬桶蓋。在座的晉朝舊臣看到這一幕,不禁傷心流淚,有的還哭出聲來。尚書郎辛賓甚至搶步上前,抱住愍帝大哭,劉聰立即下令將其拖出去即刻斬首。幾天之後,愍帝也終於遇害,時年僅十八歲。臨死前他是否理解了老百姓所說的一句俗話:「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

參考資料:《晉書》唐·房玄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衲侃春秋 的精彩文章:

皇帝可以擁有幾位皇后,吳國末帝孫皓告訴你答案
他是齊威王手下最睿智的客卿,屢次出使不辱使命

TAG:老衲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