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物故事:想當平民的貴族作家——托爾斯泰

人物故事:想當平民的貴族作家——托爾斯泰

微語文小課表

星期/

課程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成語

人物

古詩

名著

文常

人物故事:托爾斯泰

故事講述人 | 謝淑嫻

本文共計1565字,需閱讀時間5分鐘

↓↓點擊播放,可鎖屏播放(不影響其他操作)

人物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世界的文學泰斗,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被稱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紮根現實的托爾斯泰在作品中生動地描述了俄國革命中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列寧也曾稱讚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這些「第一流」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另外,他的短篇作品《七顆鑽石》《跳水》《窮人》被收入我國的小學語文書,為大家所熟知。

精彩故事

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於俄國的一個莊園,他的父母都是貴族,不過在托爾斯泰一歲半時母親去世了,九歲時父親也去世了,於是從此他就跟隨姑母遷往喀山。雖然父母雙亡,但是托爾斯泰在姑母家從小受的也是典型的貴族教育。大學一年級,他讀的是土耳其、阿拉伯語文專業,第二年他便轉學法律,準備當外交官。不過這時的托爾斯泰醉心於社交活動而無心向學,因此以成績不好退學而結束了大學生活。他在大學裡最大的收穫是了解到盧梭、孟德斯鳩等人先進的平等思想。退學回到母親的莊園里,托爾斯泰嘗試過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但是因得不到農民的支持而告終。雖然如此,後來的托爾斯泰一直都想當一位平民,過著簡樸的生活,穿著打扮都跟普通的百姓沒有兩樣,於是發生了這樣的故事……

一次,托爾斯泰去長途旅行,路過一個小火車站。他想到車站上走走,便來到月台上。這時,一列客車正要開動,汽笛已經拉響了。托爾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著,忽然,一位女士從列車車窗里沖他直喊:「老頭兒!老頭兒!快替我到候車室把我的手提包取來,我忘記提過來了。」原來,這位女士見托爾斯泰衣著簡樸,還沾了不少塵土,把他當作車站的搬運工了。托爾斯泰二話不說,趕忙跑進候車室拿來提包,遞給了這位女士。女士感激地說:「謝謝啦!」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硬幣,「這是賞給你的。」

托爾斯泰接過硬幣,瞧了瞧,裝進了口袋。正巧,這位女士身邊有個旅客認出了這個風塵僕僕的「搬運工」就是大名鼎鼎的托爾斯泰,就大聲對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賞錢給誰了嗎?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呀!」「啊!老天爺呀!」女士驚呼起來,「我這是在幹什麼呀!」她對托爾斯泰急切地解釋說:「托爾斯泰先生!托爾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面兒上,請別計較!請把硬幣還給我吧,我怎麼會給您小費,多不好意思!我這是幹什麼!」「太太,您幹嗎這麼激動?」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做什麼壞事!這個硬幣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長鳴,列車緩緩開動,帶走了那位不安的女士。自認為這件事情沒有什麼不妥的托爾斯泰坦然地微笑著,目送列車遠去,又繼續他化身一個普通百姓的旅行了。

「我」的解讀

托爾斯泰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貴族精神——盡己所能去關注社會,改善社會。

在文學上,他不局限於自身的貴族生活經歷,而是十分關注社會百態,在作品中展現出十分廣闊的俄國社會畫面,因此高爾基曾經說:「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在他的作品中,三部里程碑巨著是十分值得閱讀的,分別是《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和《復活》。在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復活》中,通過描寫瑪絲洛娃的苦難和聶赫留朵夫的上訴,托爾斯泰廣泛而深刻地抨擊了法庭、監獄、官僚的醜惡,反映了俄國農村的破敗和農民的極端貧困。

托爾斯泰不僅在文學和思想上關注社會,在生活中,他也是身體力行地實踐自己的想法。他一生不斷挑戰貴族身份而上下求索,主張改革農奴的生活、否定土地私有,他主張把土地轉手給農民、給農民蓋房子、建學校,以求改善農民的生活,實現真正的平等。即使成效不大,他為理想奮鬥所付出的努力也值得欽佩。

他一生都在不斷叩問自己的內心,探索並實踐著自己的理想。

溫馨提示:推薦3年級的同學們仔細學習這個故事呦!

來源|文中錄音、文字內容為我們的原創作品,請尊重勞動成果。

本月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小學語文 的精彩文章:

成語故事:大智若愚才是真本領
詩詞欣賞:李白的別樣思鄉情——《春夜洛城聞笛》

TAG:新東方小學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