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你熱愛泉州,「五一」假期,請一定要來古城匠藝市集

如果你熱愛泉州,「五一」假期,請一定要來古城匠藝市集

這些年

我們漸漸明白了匠心是什麼

是固執、緩慢、少量、勞作

是專註、耐心、精益求精

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是相信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可生活是什麼

我們卻不一定知道

生活,其實就是與物的深淺關係,是一份經久的匠藝。越深,越愛。越久,越濃。

每一件流傳下來的「物」,都代表著一種匠藝,都曾是生活里的主角,演繹著不同的戲碼。這就是生活,是一座城市裡的文化,是你和我,是情趣和品位。

在時代快速更迭的當下,非遺傳承人作為一種特別的文化與精神的存在,被保護起來。保護的,不僅是他們在木偶頭、竹編、錫雕、彩扎、花燈、金蒼繡的技藝,還有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與熱愛,對藝術的執著與思考。

這些,在這近三四十年里,隨著逐漸消失的匠藝,精神的東西也在消逝。但可喜的是,已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重新尋找——那些突然被丟掉的東西,尋找每一件「物」背後,每一種「匠藝」背後,藕斷絲連的生活與文化。

物是好玩的,匠藝是溫暖的。如果你對生活充滿熱情,又缺乏點信心;如果你熱愛泉州,又找不到夥伴,那趁此「五一」假期,一定要來到一場精心準備的古城匠藝市集!

4月29日~5月1日

在泉州金魚巷+泮宮口

這裡有一組泉州非遺傳承人的手藝展示,有他們用一生追求的「好物」,還有他們大半輩子的故事。那天,可觀,可問,可學,可體驗!木偶頭、竹編、錫雕、彩扎、花燈、金蒼綉……有前輩也有新傳人,都將在這場歲月交錯的市集里,一起熱熱鬧鬧地掀起一場最情懷的匠心之旅。

匠藝如此,市集可不止如此。偏愛如此,生活可不止如此。三天市集更多細節(溫陵記憶·泮宮味道 | 古城匠藝市集就要開市啦!

讓我們先說幾段手藝人的故事給你們聽。仔細看哦,每一種匠藝,都有開放體驗名額。你會選誰「拜師」呢?

黃雪玲,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傳承人。

喜怒哀樂一台戲,一寸木偶演繹愛恨情仇。被稱為「木偶之城」的泉州,精彩絕倫的木偶藝術表演背後,還有一群專註於製作木偶頭的手藝人。

黃雪玲的父親,是泉州「木偶之父」江加走的第三代傳人,黃義羅,國家級非遺(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傳承人。他將木偶頭造型由280種發展到近400種,卻突然於2015年離世。令世人扼腕痛惜。

如果你也藏著一份兒時木偶戲帶來的樂趣,你便能懂得一刀一木下,「生旦凈末丑」之精妙。

楊婉紅,錫雕技藝傳承人。

對於過去老泉州人來說,錫器是日常居家的生活用品,也是重要的禮器、祭器,大戶人家一般置有「房內九件」和「廳堂九件」,諸如斗燈、果盒、花瓶、酒壺等,極盡典雅華麗。「錫」「嘻」同音,每當有女出嫁,嫁妝中也必須有錫器,舊時的泉州人做嫁妝,以錫製品多少論排場。

後來,隨著其他替代品的出現,錫器市場驟然壓縮,泉州打錫街曾經最多33家錫鋪,最後幾乎搬離,許多曾經生活日常里都可見的精緻紋樣飾雕,也沒有多少人能打了。

如今,這些幾快失傳的錫雕精品,在泉州百年老鋪連發錫鋪里還能看到。楊婉紅的祖輩父輩從中山南路搬出後,又經歷了一番怎樣的掙扎,才將匠心與匠藝守住了呢?

一百年六代人的堅守,只願驚艷你在那驚鴻一瞥中。

曹淑貞,花燈製作傳承人。

彩扎,簡直就是父輩們那個年代玩的手辦。你只要看下以前的彩扎,扎的是什麼小人,就能一窺爺爺父親他們那時候,都在玩些什麼,喜歡什麼了。

嫦娥、才子佳人、戲劇人物、花鳥魚蟲,基本以前娛樂什麼,彩扎就能做出什麼來。70後80後的泉州人,估計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一個20多歲的姑娘用彩扎手藝做成的一款時興的流行禮物——雪人卡通,成為當時學生特別時髦的互贈禮物。

這個人就是曹淑貞。她年紀輕輕就從工藝廠出來單幹,把彩扎玩出各種新高度。民間的手藝厲害,就厲害在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彩扎就是在紙紮的基礎上,把通草、竹篾、棉花、陶瓷、鐵絲、綢緞等多種材質,製作成一款款神奇的工藝品。曹淑貞根據她多年的經驗和嫻熟的技藝,又將傳統彩扎與花燈製作技藝進行了融合,將彩扎人物造型靈活的應用在花燈上,設計並製作了各種精美絕倫的花燈作品。

彩扎工藝之妙處,還在於你是否有過一顆玩手辦的童心。

凌文彬,傳統竹編工藝傳承人。

竹編工藝的美,不用多說,身邊特別多的朋友見到古早時候的嬰兒竹編搖籃,都忍不住想帶走一個。我們日常生活里的花籃、鳥籠、提籃、瓶、罐、盒、盤、樽、盂、壁掛屏,甚至高級獸類、人物造型,都有竹編的匠藝。

凌文彬是泉州竹編的省級非遺傳承人,是對竹編痴狂一生的人。泉州有一種「改良竹編」便是因他產生,作品多次獲獎,被收藏。他潦倒一生,卻無人能在竹編的世界裡,夠他一絲豐富精彩。

雀目編織法、旋花編織法和辮形、平順編織法……你想見一個身高4米多的花木蘭,是如何依靠一雙手,將竹篾編織出靈魂的嗎?5·1匠藝市集,找到凌師傅,他會告訴你。

陳克忍,泉州珠綉製作技藝傳承人。

陳克忍有一段很長的家族故事,可以從她5歲學會穿針引線說起。一針一線,穿過時間,最是寂寥,卻也最是心安。猶如她的名字,常常引人好奇萬分。

陳克忍的珠綉製作技藝,是泉州市級非遺的一項新品類。其實,這項工藝,脫胎於陳克忍的另一項技能,也是泉州獨特的刺繡——金蒼綉——指在羅緞底子上,用金綉線綉出各種美妙紋樣。由於金綉線外的那層金箔很薄,猶如蔥膜一般,閩南語中「蔥」與「蒼」同音,因此雅化為金蒼綉。

金蒼綉綉品多用於宗教用品,例如佛服、幢幡、龍蟒桌裙、陣頭綉旗等。金箔包線,那一針一線,都是閩南人生活里的信仰。羅緞綉珠,從鞋到衣裳,是一個年代少女的時尚。

四十年如一日,一針一線都是功夫,一針一線也是看得見的藝術。

傅草藝,花燈製作傳承人。

花燈就像女子,有端莊舒雅的美,有精緻嫵媚的美,有活潑俏皮的美。每一款手工製作的花燈,無不顯露著泉州人的賞燈情趣和品位。

其中無骨針刺花燈可謂泉州花燈的精品中的精品,猶如一件金銀飾物,通體發亮得讓人愛不釋手。雖然一針一針刺著很簡單,但很需要耐心,最簡單的一盞花燈也需要一天的功夫。

這就是匠心,匠藝,是固執、緩慢、少量,也是專註,耐心,精益求精。

4.28——5.1

泉州古城匠藝市集

重磅開啟

ORGANIZERS

主辦單位

泉州市旅遊局

鯉城區人民政府

泉州市古城辦

承辦單位

鯉城區文體新局

鯉城區委文明辦

鯉城區海濱街道辦事處

策劃執行

鯉城區文化館

優玖絲路文化

五一去哪

都不如來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泉州旅遊 的精彩文章:

抓住最後一波賞花熱,來泉州這些地方邂逅紫的、粉的、黃的海洋……

TAG:泉州旅遊 |